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4-03-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看见儿童:支持幼儿个性化发展的家园共育
一、理性之思:家园共育过程实践审思
(一)发展之需:科学家园共育
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了幼儿园和家庭的职责,规定学校与家庭携手并进。幼儿园应当根据家长的需求,邀请有关人员传授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促进家庭与学校共同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二)实践之想:挖掘双方优势
幼儿园的优势在于它的专业性,家庭教育的优势:
1.学前儿童与父母共同生活是其最基本的生存状态,其成长离不开家庭的照顾与支持;
2.家长对儿童的影响最为直接,没有谁能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家长是教师了解儿童的最佳渠道
3.家长资源丰富,家长的专业优势是幼儿园引导儿童认识社会的一扇窗口。
二、同频共振:积极完善家园共育机制
(一)多途径提升双方共育理念
融入家长群体,传播教育理念。促使家长在教育理念、目标、内容、原则和基本方法等方面与幼儿园取得共识。
(二)建立双方合作共育的准则
1.理解尊重,相互平等
2.求同存异,相互支持
3.消除焦虑,相互配合
4.沟通交流,相互践行
(三)打造新时代家园共育之钥
1.幼儿园要主动与家长沟通,促进双方有效互动,商讨共育策略。
2.引导家长关心、支持学前教育,主动与孩子积极互动,力所能及地参与园所、班级的有关教育教学活动,不断提高保教质量。
三、路径实施:家园共育对接幼儿个性化发展
(一)儿童视角:从有界设计到无痕实施,让幼儿个性化发展自然生发
1.以兴趣需要为起点,发现幼儿个性倾向
家园共建“倾听小站”
倾听儿童,相伴成长。倾听是一种主动给予自己与他人关怀的能力。在幼儿园里1到3个小朋友可以坐在一起聊自己的兴趣、思考等。而家长通过沙龙活动、教师指导等,了解并感知倾听的价值。家庭里家长也为幼儿提供一个共振的空间,倾听孩子个体在生活、学习、游戏上的需要、爱好等。家园合作,不断回应、支持和拓展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实现相伴成长的目标。
有效规划“亲子分享”
“亲子分享”是家长与自己孩子一次心灵的交换、情感的交流。可以是对“蚂蚁世界”的探索讨论,或是“一本绘本”的精读交流,又或是分享“大班生活”的真实感受。不仅要真正的了解儿童,耐心细致记录他们的想法,更要善于捕捉个体的兴趣点和个性化发展需求。
2.以实践体验为契机,发展幼儿个体能力
巧用家长资源,让共育可视化
幼儿园与家长委员会共同建设家长资源库,根据不同幼儿个性化的发展需要,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帮助。例如,幼儿园邀请当牙医的家长来园讲解护牙小知识;邀请当交警的家长来园开展交通安全知识小讲座等。过程中,除了家长感受了被尊重、被需要,孩子也获得更多的经验及个性化的发展,进一步密切了家园联系。
融入家庭生活,让体验多元化
幼儿在幼儿园的探索活动中会有不同的猜测、争论,有时候每一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这时侯教师就可以让幼儿与爸爸妈妈一起去调查、验证想法,第二天在幼儿园里交流分享。例如:在如何比较物体轻重的探究中,有的孩子说可以在水里称,有的说可以抛一抛、拈一拈,有的说称一称等等。孩子们的想法特别多,后来我们就列了一个方法清单,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实验,哪些是可以的,哪些是不可以的?进行记录。幼儿在验证想法中既满足了个体的发展,又有了多方面的体验,打破了对轻重固有认知经验。这是一次很好的家园共育实践。
3.以观察调整为支撑,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运用成长档案链接家园协作
每一个家长都期待孩子的成长,期待幼儿每一段阶段的蜕变。我们可以通过成长档案去了解一个完整的幼儿,去发现孩子个体的需求。如小史的妈妈反映自己的孩子最近有一点点啰嗦,嘴里总是念念有词,回家总是自言自语。小史的妈妈在成长档案的回音壁中反映了这一信息。我把自己在幼儿园的观察发给小史的妈妈,相互探讨觉得孩子对阅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于是我们在幼儿园和家庭两方面对小史个性发展进行支持。我开始增添一些绘本拓展的材料,让孩子在阅读之后还能画画、游戏,用更多的方式促进孩子的表达。我还向小史的妈妈传授了精读绘本的一些方式,如利用封面、图片、画面等已知内容提问孩子,要多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等,助推家庭亲子阅读的改变。老师可以与家长交流成长档案里面孩子的观察记录、作品等,给家长带去先进的教育理念调动家园共育的力量,去实现幼儿个性化发展的质量提升。
精准实施幼儿的个别化教育
幼儿个性化发展是面向全体幼儿,我们要促进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包括特殊需要儿童。基于对特殊需要幼儿的持续观察,搭建调整的支架,我们尝试以个别化教育计划为基础,融合教育团队与随班教师共同审议课程,将家长引入个别化教育计划,努力将教师、特殊需孩子及其家长形成融合教育发展共同体。 我们为其提供个性化的融合教育服务,优先安排座位、游戏活动,提供亲子阅读辅导、免费领取精装阅读绘本、提供个人活动观察记录等,支持特殊需要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二)课程视角:从感知体验到共同参与,为幼儿个性化发展阶段赋能
体验式感知幼儿园课程建设
通过家长开放日、半日活动观摩、班本课程、家长会等方式让家长具身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游戏,不断与材料互动、建构经验,使幼儿兴趣与需要得到满足,个性与天性得到表露,创造性与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沉浸式共同参与玩美相“育”
玩美相“育”是让家长真正成为教育力量,利用高质的亲子活动参与到幼儿园的课程中来。如无锡市实验幼儿园的“甜蜜打卡,他们来了”“共享春日经历”。通过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科学专业的育儿指导,提升家长解读儿童的能力,赋能理想亲子关系的建立,逐步让家长带动幼儿个性化的成长。
支持多样“个性化发展场景”
幼儿园可以根据园所的自身特点,根据幼儿需求、家长的资源生成更多的个性化发展场景。如无锡市东方岚谷水岸观邸幼儿园亲子社会实践:“童心探自然 初夏研学记”,宜兴市丁蜀中心幼儿园亲子陶艺:“陶”然醉丁蜀 “艺”趣润童心,宜兴市新庄幼儿园联合小学、家长走进田园村落:“耕种一抹绿”。资源的深挖,多样的活动、丰富的场景、亲子的互动等才能满足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三)发展视角:从单一点评到多元评价,为幼儿个性化发展持续增值
“圆桌会议”:多元主体参与的互动式评价
多元评价主体形成分工相互协作:各主体从各自的视角去揭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不同维度。以教师为核心,家长和幼儿为辅助,在分工合作中形成评价共同体,通过评价优化幼儿个性化发展的家园合作途径。
“美美与共”:强调家园互动的过程性评价
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给老师、家长提供表达交流的平台,基于《评估指南》B9家园共育有专门的四条内容。鼓励家长、老师根据自己或对方的育儿过程表现行为以及幼儿的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对自我或他人进行自评及相互评价。
因为同一个目标,家长与我们有了相遇;因为同一份责任,家长与我们携手并进。每一个孩子的背后,都离不开家园双方共同的努力和付出,让我们一起带着期许、带着信任,继续共赴一场爱的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