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4-03-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从“哲学”视角思考“灵动的教育智慧”
——史颖名师工作室“共读一本好书”读书感悟
实践智慧组 芮秋瑾
春天读书,有杏花春雨;夏天读书,有接天莲叶;秋天读书,有霜叶枫林;冬天读书,有茶炉热酒。非常有幸,在史颖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共读了胡华园长的《幼儿教师的教育哲学观》这本书。
初见本书,“哲学观”三字映入眼帘,从来没有觉得它能跟我的职业会有所联系,也从来不会觉得它会离我的生活如此之近。“成为我自己”“我们在一起”“按自己的节奏呼吸与思考”这些字眼深深的吸引着我,吸引着我走进《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哲学观》,让我对教育哲学观有了新的认识。
在第一章节中,大量的理论知识和花草园老师们的实践都阐述了一个道理:通往幸福的教育之路,是用理论做支撑,在实践中通过教育智慧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哲学观。幼儿教师的智慧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贯穿于实践,反馈于实践,在此基础上形成属于自己的教育哲学观。拥有教育智慧的老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会表现出“教育机智”,并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教育风格、教育气质。拥有教育哲学观的老师,在教育中是幸福的;有温度的教育,也能让幼儿在“教育”中感受到幸福。
在第二章节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个词是:职业幸福感、个性化。
关于职业幸福感。有这样一句话: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是幸福的,哪怕再苦再累也有动力坚持下去。在书中的职业幸福感,是在教育工作中所体验到的胜任感和愉悦感。教师自身教育的哲学是多么的重要,只有自己明晰自己的问题,通过追寻自己的教育哲学观,才能不断获得对教育的认识,形成自己的思想,真正享受教育带来的幸福。
关于个性化。胡华园长说的:我不希望你们千篇一律。如果千篇一律,工作的创新性从何谈起?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不可替代性,都是幼儿园宝贵的财富。无论从教师本身还是管理者而言,我们希望教育是要有创新的。但在现今的教育中,教师被“统一的标准”、一日生活要求、制度所裹挟,固化了自己教育行为,得不到个性的发展,让教师无法在教育中施展创造性和积极性,也让教育哲学观逐渐走向“失语”状态。在这我也有自己的一些思考:幼儿教育强调儿童的个性化发展,那么教师也应是个性化的。教育不只是依靠理性,也一定是感性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人与人之间真正相处,靠的不是理性,而是感性。如果在教育中,我们只讲理性,没有感性,教育者无法体察被教育者的情感,教育者也会感觉自己像一个工具,教育的浪漫的诗性和艺术性无法体现。在工作中教师要回到教育的本质问题,去追问、去反思,潜下心来创造,将实践性知识转化为教育智慧,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观和教育信仰。管理者也应在管理中适当的“放权”,让教师更加灵活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像对孩子一般,尊重教师的个性,允许有所不同,不要让教育程序化,让教师在工作中充分施展自己生命中的激情与创造。
在第三章节中,让我重新认识到每一个教师与幼儿都是教育活动的真正参与者。文中,胡华园长从“庶民教育理论”概念与核心思想阐述了“庶民教育理论”对幼儿教师哲学观形成的启示与影响,并从幼儿教师对工作中的“两难困境”、“两难空间”中的深入反思对话中告诉我们:善用反思,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教育家”。教学需要师生间的互动,而不是发生在单向道上。教师具有平等民主的观点,尊重所有的幼儿,再小的幼儿也能像成人一样,有能力思考,而且还会反思来校正自己的观点,所以教育的真谛就在于帮助每个人寻找到个体存在的意义。
真正的教育是通往幸福之路的,当我们把自己与生活融合,活出最真实的自己,接纳最真实的自己,才是最真实的幸福。这样我们带出来的学生才会正确认识自我,关注自我,从而掌握自己的人生。这样的教育才是活的,才是灵魂滋养灵魂!让我们一起做儿童教育路上的引路人,观察儿童,倾听儿童,与儿童对话,和儿童共同成长!
202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