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4-03-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摘要:美工区活动是幼儿园区域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在创设美工区时除了要科学合理规划区域布局,还应关注不同年龄段幼儿美术关键经验,在关键经验指向下创设适宜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游戏环境。材料作为引发和支持幼儿关键经验发展的物质载体,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如材料的适宜性、是否是幼儿需要的,以及在关键经验指向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及可以获得的学习经验。
关键词:美工区、材料、关键经验
一、环境支持:以功能划分区域,营造科学、温馨的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是为幼儿活动提供保障,是幼儿活动的需要。
我们知道,美工区活动需要使用颜料等工具、材料,应设置在靠近水源的地方,方便幼儿在活动时取用。不同园所美工区创设需要根据本园实际情况来选择、调整。我们利用区域柜,有序分类摆放材料,划分了“工具区”(剪刀、各类记号笔、油画棒、颜料、水彩笔、排笔等)和“材料超市”(各种废旧物、自然物、低结构材料等),根据活动内容、区分关键经验的不同类型对材料分类摆放:如美术欣赏区提供欣赏素材支持幼儿的感受与欣赏,创意区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主题的低结构材料……这样不仅有利于幼儿选择相应区域的操作材料,从不同的材料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操作材料,满足和支持了幼儿自由选择、主动操作的兴趣,而且使教师清楚地了解本班幼儿在不同形式的美工区子区域活动中不同经验的发展需求并及时对材料进行调整。
二、材料支持:以关键经验为导向,基于儿童需要科学合理投放材料
1.转变——从教师以为的“需要”到幼儿真正的“需要”
在以往的美工区活动中,教师往往更注重结果而非幼儿创作的过程,因此在材料投放时教师关注点在材料种类的丰富多样、形式的新颖奇特、创作效果的惊艳美丽,由于这样的自我为中心使得幼儿的美工区活动为创作而创作,忽视幼儿经验需求及发展需要。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首先教师要时刻牢记以幼儿为中心,基于儿童经验视角,从幼儿的实际需要出发,蹲下身子、静下心灵、站在幼儿立场思考材料投放的科学合理性。
2.观察——从幼儿对材料的探究中捕捉幼儿经验的生长点
投放材料时,教师要思考本年龄段幼儿的关键经验是什么,有哪些材料可以促使幼儿在活动中习得这些经验。简而言之材料的提供是否适宜、是否基于儿童经验视角。
(1)对于新材料、新内容的投入,教师可以先观察幼儿对新材料的自我探索,发现问题后教师可以集体介绍或小组讨论,帮助幼儿了解如何使用,并激发他们对材料的兴趣。同时教师引导幼儿表述自己在新材料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讨论解决方案,提供纸笔等让幼儿记录可行的解决方案,然后再次尝试、反思、调整……直至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一些新工具的投放,要让幼儿学会正确的使用方法:比如小班幼儿刚接触剪刀,教师可以用儿歌、动画等有趣的方式指导幼儿正确使用并掌握剪切技巧,促进促进多种小肌肉动作技能发展。
(2)对于如何保持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探究的持续性,教师需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幼儿在活动中和游戏材料、工具的互动,哪些材料幼儿感兴趣、哪些材料幼儿很少拿取使用;发现问题后要及时反思,是否投放的这些东西符合幼儿年龄、符合幼儿现阶段发展需要;组织幼儿讨论,在活动中还需要哪些材料,需要哪些帮助;尊重幼儿,以幼儿需要为主进行相应调整。当幼儿对某种材料的使用有相关经验,他们对材料的探究会比较感兴趣,教师要及时捕捉这一信息,反思材料投放是否科学、有效,进而提供层次丰富、难易都有的材料给经验、能力水平不同的幼儿使用,使每个幼儿都获得富有个性的发展。
3.交流——重视幼儿经验分享,从经验的迁移推动对材料的持续探索
区域活动结束后的交流分享环节非常重要,交流分享环节的主角是幼儿,我们应该重视区域活动结束后的交流与分享,帮助幼儿整理活动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和幼儿一起探讨解决方法,提升幼儿操作经验。在此环节中,教师可以用照片或视频记录下幼儿活动瞬间,此时,教师应退后做好聆听者、引导者,解决问题时切忌“一言堂”以教师意愿为主,把主动商讨的话语权交给幼儿,鼓励幼儿回忆讲述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如何使用材料、如何想办法借助材料解决问题。教师做最后的梳理、总结。
4.调整——尊重幼儿个体发展差异,从经验的需求出发科学投放材料
教师要尊重班内幼儿个体发展差异性,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相应投放难易不等的工具、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提供不同的材料、工具,支持引导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让他们在操作中都能获得成功感。教师在观察中要善于发现幼儿的进步,及时鼓励并认可幼儿,写好观察记录;用多种方式支持幼儿的学习。当幼儿无法独立完成操作时她会有挫败感会寻求帮助,此时教师不要直接介入,而是应在观察整个过程,了解幼儿困难后给予关键性的“突破点”助推幼儿的继续学习。
总之,美工区活动是幼儿园区域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时刻牢记美工区材料的投放的适宜性、基于儿童的需要、在关键经验指向下思考美工区活动中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及可以获得的学习经验,有效持续推动幼儿对材料的探索,支持幼儿在美工区活动中的表现与创作,从而获得新经验,促进幼儿从已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