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史颖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史颖

    宜兴市融创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钰斐

    未知

    加入时间:2024-03-25

  • 程曦

    环科园中心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高岚

    新街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高竹云

    宜兴市进修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惠平

    新庄小学附属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芮秋瑾

    官林第二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沈英惠

    宜兴市融创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沈志超

    新庄小学附属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汤斯阳

    东氿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群

    鲸塘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章莉

    官林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唯一

    城南实小附幼

    加入时间:2022-05-25

  • 左梓杰

    徐舍中心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浅谈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主动性的培养

作者:沈志超  日期: 2022-08-15  点击:

    摘要: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音乐欣赏活动是不少老师难以把握的内容,通常是缺乏对音乐作品的正确分析,常常忽略幼儿的主动参与。因此教师在引导幼儿欣赏音乐作品时,要改变理念开展以幼儿发展为本的音乐实践性活动,在倾听的基础上,尝试利用动作欣赏作品中的音乐元素、情绪、内容、价值等

    关键词:主动性,音乐欣赏活动,体态动作

  一、理清欣赏活动与其他音乐活动之间的关系

   1.音乐欣赏活动的概念

  根据《幼儿园音乐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中的理论框架将传统的五大音乐活动重新划分为:歌唱、打击乐、音乐欣赏、集体舞、音乐游戏。而这里面的幼儿园音乐欣赏不仅是听觉艺术,更是操作艺术,是借体态律动来欣赏、表达音乐,以此来提升孩子的音乐审美能力

  2.其他音乐活动是欣赏活动的基础

  不同的音乐教育活动都会有感受与欣赏这两个部分,不过最后表达的形式走向不同,但都会有效地提高幼儿的感受能力感受能力又是其他音乐能力的前提,在长期的熏陶下才会有主动创造的能力。因此音乐欣赏活动的主动性需要依靠其他音乐活动的前期经验积累以及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实际水平。

    二、基于幼儿发展选择合适的音乐欣赏作品

    1.挖掘有价值、多样化的音乐

  现阶段短视频单一的音乐风格流行会让幼儿的审美固化,不同背景的音乐代表的文化价值是不一样,尝试多样化的音乐欣赏,如不同民族的器乐曲、古典音乐等,可以让幼儿认识周围的世界,了解文化差异从而感受不同的情感。高质量的音乐作品才能开拓幼儿主动欣赏的视野。

  2.多倾听幼儿对音乐的看法

  不要急于求成,在一日生活中给幼儿倾听不同的音乐,观察其反应与情绪,组织团体讨论,慢慢总结幼儿的音乐欣赏特点,并逐步形成基础的欣赏方法,让教师选择音乐作品时有迹可循。

   3.关注不同阶段幼儿的音乐敏感性

  小班的孩子们注意力还未发展到一定程度,因此教师要选择一些短小且完整的音乐。中班的孩子对音乐元素最为敏感,可以欣赏一些节奏变化较为明显、富有特色的音乐。大班的孩子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不断的提高,选择的欣赏作品要适合让他们独立去创造表现。

  三、基于音乐作品多角度发展幼儿欣赏的主动性

1. 塑造立体的音乐形象,动作再现音乐情境

音乐形象的建立一定要遵循适宜性原则,把握住音乐的整体风格,不能为摇篮曲设置一个活泼的形象,又或是把舞曲设置一个安静的形象。

  幼儿音乐欣赏作品具有形式性、再现性、表现性三大特性,且表现性依附于再现性,体现在表演行动中,所以幼儿在欣赏音乐时应该情境化,将欣赏的音乐元素情节化。如欣赏作品挪威舞曲》,以树精灵为音乐形象,参加舞会作为情境,将减慢、休止、结束等音乐元素巧妙设计成邀请、拍照、谢幕等情节动作。有了生动的交互融合,幼儿主动地将音乐中的情感状态、段落变化全部表现出来。

    2.重视向的主动感受,结合特点设置环节

实践中幼儿是运用体态律动来达到对音乐的欣赏,随音乐起舞利用动作的变化去欣赏音乐中的速度变化、情感起伏、曲式结构等,这是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一条主线,始终贯穿于音乐欣赏活动的过程中。但是如果只靠动作,音乐欣赏的教学支架是单薄的,还要采用多元化、多感官的辅助手段穿插在教学中,如用语言描述对音乐情绪的感受,巧用图谱、视频加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乐器演奏帮助幼儿感受节奏,游戏加入增加趣味性。鼓励教师在教学上进行创新,将音乐欣赏与其他的领域相互融合,如:音画互动、音文结合等。环节的设计要恰到好处,主次分明。切忌不要只关注形式上的花哨,轻视音乐内涵的表达。

     3.建立高质的音乐评价,升华动作深度欣赏

教师的评价不要浮于表面,而是在鼓励的基础上,针对动作和音乐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评价。有孩子表现得很不错时,可以这样评价“你跳得真像个舞蹈,其他小朋友也想试试,一起来学学你的动作”当音乐的节奏比较快时可以这样回应“你的想法很不错,如果跳得更活泼一点就更好了”。当音乐的节奏比较缓慢时,可以说“你的想法和别人不一样,如果能跟着音乐伸展开来就更棒了”。适度的评价,会让孩子感到更加有自信心,更加愿意将自己欣赏的内容表达出来。评价的方式可以多元化,将评价的权利交给幼儿,设置他评或自评的环节,促使更多的幼儿参加,在经验的相互交流中,达到音乐欣赏活动的目标。

     四、音乐欣赏活动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1.情境不合音乐无法再现音乐欣赏作品

教师应该反复倾听音乐,分析材料,创设合适的情境。例如,A老师为欣赏的音乐设置的是动物狂欢的情境,但是不管音乐有什么变化,幼儿只是模仿了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与音乐的本身没有关系。B老师设置的是厨房做面包的情境,但是老师并没有深入挖掘,一直是跟随音乐揉面,动作也是固定的C老师则是确立一个音乐形象根据音乐的变化在情境里做动作的变化

     2.过程教师高控无视幼儿自的审美能力

开展音乐欣赏活动时,我们要相信儿童发展的力量,把动作表现的机会抛给幼儿思考,让幼儿代入音乐情境中,充分利用小组讨论、上台展示、轮流表演等方式自我行动。重视面向全体多给不同的幼儿机会进行尝试,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失去了音乐欣赏的本质。

     3.过于强调动作忽略欣赏作品的音乐性

动作是辅助幼儿欣赏音乐的,是把抽象的音乐感受具体化,让音乐不仅被听到,还能看到。但不能过于强调动作的准确度,机械地将动作和音乐合在一起。这样做只会分散孩子的注意,不会去感受音乐中的情绪和内容。

  五、总结

  综上所述,幼儿园欣赏活动不仅仅只是一项审美活动,更是实践性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主动性一方面教师的观念要发生转变,在音乐欣赏中创设合理的情境,根据音乐段落的变化设置情节,重拾音乐的细节。另一方面学会放手,让孩子合作参与动作的设计,而我们则是通过合理地评价,优化幼儿的动作。培养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主动性,更需要扎扎实实上好其他类型的音乐教育活动,将音乐的感受、欣赏、创生融入于幼儿的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1]戴网君.例谈幼儿音乐欣赏与其他活动的结合[J].幼儿教育,2007,(05:53-54.

 [2]王秀萍 . 幼儿园音乐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