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回声》教学设计
作者:袁媛 日期:
2024-11-01 点击:
次
《亲爱的回声》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亲爱的回声》
【执教者】宜兴市和桥实验小学 袁媛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美国童谣。它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在群山幽谷中与回声对话的动人情景,形象地表现了人声与回声之间奇妙、和谐的音响效果,歌曲为二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由两个平行的乐句构成,表现了人声与回声的遥相应。第二部分以紧凑的节奏、流畅的旋律表现出孩子们对回声的热切期盼。全曲节奏平稳,旋律舒展,语气亲切,感情真挚。抒发了孩子们欢愉的心情。
【学习目标】
1、通过多种音乐活动,感受音乐中回声的奇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通过聆听、演唱、模仿等方式,体验音乐中的回声效果。能用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二声部合唱,表现山谷回声的奇妙效果。
3、认识力度记号 “mf”(中强)、“mp”(中弱),并能在演唱中准确表现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力度变化。
【学习重点】
用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亲爱的回声》,准确表现回声效果。
认识力度记号 “mf”“mp”,并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学习难点】
唱准二声部合唱,并表现好歌曲最后两个乐句的换气记号。
【学习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铝板琴、空灵鼓等。
【学习过程】
一、初见乍惊欢:
1、语言导入,想象山谷间的场景。
2、教师范唱旋律,感受山谷中的回声。
3、师生互打招呼,体验身处山谷的感觉。(哈啰)
4、出示视频,介绍回声。
5、师分别范唱最后一句的两个声部,感受两个声部旋律的不同走向所带来的情绪变化。
6、学生分声部学唱这个乐句的两个声部,用柯尔文手势提示音高走向。
7、师生合作演唱最后一句,感受两个声部的不同情绪。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确感受真声与回声的强弱对比。
二、再逢入佳境:
1、出示歌谱,初听歌曲,微微律动,思考并分析歌曲拍号的意义。
2、再次听赏歌曲,感受歌曲韵律,思考歌曲可分为几个乐句。
3、边唱边画旋律线,发现一、二乐句同头换尾的作曲手法。
4、师生接口唱一、二乐句的旋律。
5、填词唱歌,学会一、二乐句,并表现出强弱。
6、学唱第三乐句,注意弱起节奏,选择合适的力度演唱。
7、学唱最后一个乐句的旋律,然后填词唱,强调换气记号。
8、完整演唱歌曲,表现好力度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合作,唱准歌曲的旋律走向,表现真声与回声的力度变化。
三、久处仍怦然:
1、聆听范唱,体会加快速度带来的不同感受。
2、用稍快速度,热情活泼地演唱歌曲的第二段歌词。
3、尝试跟着钢琴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体悟速度变化带来的情绪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速度的对比,体悟速度变化带来的情绪变化。
四、回首意难忘:
1、总结全课。
2、完整演绎。
【板书设计】
亲爱的回声
中速 稍快
优美亲切 热情活泼
初见 再逢 久处 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