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谁在唱歌》教学设计
作者:袁媛 日期:
2024-09-30 点击:
次
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
执教者:宜兴市和桥实验小学 袁媛
教学内容:趣味唱游《你听,什么敲响了》、发现身边的音乐《听,谁在唱歌》
教材分析:音乐是听觉艺术,与音乐交朋友,首先要有两只善于聆听音乐的耳朵。歌曲《你听,什么敲响了》是一首引导孩子学会聆听,分辨乐器音色的启智性问答歌。歌曲通俗易懂,旋律简洁流畅,以领唱与齐唱的演唱方式启发孩子模拟、听辨、认识各种打击乐器及音色。
《听,谁在唱歌》是引导孩子关注身边的声音和音乐的探索活动,探索日常生活和自然界声音的高低、长短和音色特点,积累聆听经验。
学习目标:1、积极参加唱游活动,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多感官参与对音乐的感知与体验。
2、能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你听,什么敲响了》。
3、能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能根据歌曲要求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续编歌词,能在演唱中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4、认真聆听音乐和生活中的声音,尝试用歌声、体态、语言、打击 乐器等不同的方式表达对“身边的音乐”的感知,对探索自然与生活中的音响的兴趣。引导学生体验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的快乐。
教学重点:积极参与唱游活动,能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感兴趣,从中学会倾听,培养乐感,激发创造,体验快乐。
解决方法:通过人声模拟、音色听辨、声势动作、歌词编创等不同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积累实际经验,相授艺术表现的乐趣。
教学难点:能用律动、打击乐器等形式为歌曲伴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解决方法: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
教学准备:教学用琴、多媒体及相关课件、碰铃、响板等打击乐器。
教法学法设计和教学过程
一、听——听声初探
1、神秘乐器:碰铃
(1)听一听碰铃的音色。
(2)请学生用人声模拟音色:碰铃ding-
(3)出示乐器,示范演奏姿势,请学生奏一奏。
(4)师生合作节奏游戏——等我敲完你来敲
X - |X - |
X X|X X|
XX X|XX X|
2、神秘乐器:响板
(1)听一听响板的音色。
(2)请学生用人声模拟音色:响板da da
(3)出示乐器,思考材质与碰铃有何不同,请学生奏一奏。
(4)师生节奏游戏
X X|X X|
XX X|XX X|
XX XX|XX XX|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神秘乐器”的音色、用人声模拟、尝试演奏这个过程,带领学生更深入了解碰铃、响板这两件打击乐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了解乐器的材质对音色的影响;通过师生合作节奏游戏,带领学生感受恒拍的节奏韵律感。
二、辨——辨声唱游
1、聆听歌曲《你听,什么敲响了》,模仿碰铃、响板演奏姿势,并仔细听歌曲中两种乐器的名称。
2、师演奏打击乐器节奏,生接口唱最后一乐句。
3、师生接口唱整首歌曲,感受领唱与齐唱这一演唱形式。
4、请学生来做一做领唱员。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通过布置聆听“小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5、去歌曲中寻找另外两位神秘的乐器朋友。
6、聆听歌曲后两段,介绍三角铁、沙锤。
7、请学生唱一唱、奏一奏。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大胆地思考乐器的材质与音色之间的联系,并能勇敢尝试把“新朋友”唱入歌曲中,为他们后续编创歌曲建立自信。
三、创——创造表现
1、发现生活中有趣的声音。
2、节奏合作游戏:
师:小猫 怎么 叫-?生:miao-|miao-|(声音高)
师:老牛 怎么 叫-?生:mou-|mou-|(声音低)
师:小猫 老牛 一起 叫
3、介绍各种声音的高低、长短的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模仿生活中的声音,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4、将生活中的声音带入自己的歌曲“《你听,是谁在唱歌》”编一编、唱一唱。
【设计意图】:通过歌词创编,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他们大胆创新建立自信。
四、感——感悟自然
1、作业:用生活中的日常用品模仿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师示范用垃圾袋模仿风声/刮梳子模仿蛙鸣声/水杯倒水模仿小溪流水声。)
2、总结下课。
【设计意图】声音不仅可以用人声来模拟,更是可以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日常用品去“演奏”,引导学生从音乐的视角感受、体验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