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教学设计
作者:陈阳阳 日期:
2023-12-09 点击:
次
和诗以歌韵悠悠——《村居》
学习内容:《村居》
学习对象:四年级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
《村居》的诗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诗中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为其谱曲,用歌声描绘了一幅儿童放学归来放风筝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结构,七声民族宫调式。第一乐段为两个变化重复手法写成的乐句,四度大跳与级进的旋律组合,形象地刻画了孩子们一蹦一跳的音乐形象;第二乐段的合唱,则好似放风筝的孩子们越来越多,衬词“啦”的出现与旋律的模进进行相结合,更使歌曲充满了童趣,犹如孩子们相互追逐嬉戏的场景,表达了孩子们游戏时的快乐心情。
学习目标:
1、能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表现歌曲《村居》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体验诗、乐相融之趣。
2、了解模进、同音反复、装饰音运用等所呈现的不同音乐形象。
3、运用图谱、律动、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感悟旋律线条在表现诗词韵律中的重要作用,深入了解古诗词歌曲“依字行腔”的旋律特点。
4、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知识,认识新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谷建芬老师。
学习重难点:
1、能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表现歌曲《村居》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体验诗、乐相融之趣。
2、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知识,认识新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谷建芬老师。
学习过程:
一、情境创设 吟诵导入
1、播放图片,学生讨论这是什么时节?(早春)
2、我们学习过一首古诗,非常符合图片的意境,说一说是哪首呢?(清代高鼎的《村居》)
3、吟诵《村居》,说一说你是用怎样的节奏吟诵的?
二、分段学唱,感受诗乐相融之趣
1、欣赏学堂乐歌《村居》
思考:歌曲用怎样的速度表现儿童放纸鸢的快乐?(稍快)
歌曲节奏和我们刚才吟诵的节奏有何异同?(基本一致)
2、根据节奏律动。
3、再次聆听音乐,思考: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2个,A段为齐唱部分,B段为合唱部分)
4、学唱A乐段
(1)播放A部分,学生观察两句旋律有什么特点?(变化重复、同头异尾)
变化重复使歌曲荡漾着一种轻盈的律动。
(2)跟琴模唱旋律,发现旋律中有同音反复。
(3)逐句学唱,观察旋律特色。注意学生的演唱状态随时调整。
5、学唱B乐段
(1)聆听B乐段,衬词“啦”的出现与旋律的模进进行相结合,更使歌曲充满了童趣。
思考:旋律的方向是怎样的?(下行)
(2)演唱衬词部分,体验旋律下行展现的诗词意境。
(3)律动表现,感受下行模进、休止符、同音反复等呈现的音乐形象。
三、深层体验,完整演绎
1、再次感知诗词韵律与旋律线条相契合的特点。
旋律上行,如纸鸢飞向空中
旋律下行,如纸鸢拉回身边
休止符、同音反复、下滑音的运用,表现孩子们俏皮可爱的形象。
2、完整表现
四、拓展延伸,知识迁移
1、回顾我们已学过的一些由古诗改编成的歌曲,会发现它们的作曲家都是谷建芬,她是新学堂歌的代表人物。
2、在《春晓》找寻诗词韵律与旋律线条相契合的特点。
3、拓展学堂乐歌知识。
4、欣赏新时代的新学堂乐歌。
谷建芬版本《江南》和贾轶男版本《江南》做对比。
五、课堂小结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诗词经典,是我们肩负的使命。和诗以歌韵悠悠,让新学堂歌响彻我们的校园,提升我们的民族自信力,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诗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