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我的家乡》
执 教 者:宜兴市城西小学 陈阳阳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材分析:
《我爱我的家乡》是一首抒情优美的二拍子歌曲,一段体,由四个乐句和一个补充句组成。歌曲旋律质朴,情真意切,歌词形象生动,寓意深刻,表达了儿童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第一乐句舒展柔和,旋律起伏不大,但给人一种娓娓道来的真实感;中间的二、三、四乐句则是在用满腔的热情介绍着祖国的大好河山,跌宕起伏的旋律是情绪升华的表现;最后一句补充句更是从语言和情感上充分表达出了激动和自豪,与第一乐句(我的家乡是个好地方)前后呼应,结束了全曲。
教学目标:
1.能够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二拍子韵律,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能够唱好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切分节奏以及掌握连音线的正确唱法。
3.能够掌握歌曲中休止符声断气连的感觉。
4.尝试自主创编,将家乡的美好景物改编成歌词,填词演唱歌曲,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能够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好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切分节奏以及掌握连音线的正确唱法。
教学难点:掌握歌曲中休止符声断气连的感觉,尝试自主创编,将家乡的美好景物改编成歌词,填词演唱歌曲,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工具:
PPT、钢琴
教学过程
一、回顾欣赏,忆家乡
1.(播放视频)同学们,还记得这首歌吗?这是在三年级时,我们学过的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歌曲通过孩子的视角,把家乡的变化、农村丰收的景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展现了儿童的天真纯朴,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说说你的家乡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地方?(宜兴: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绿洲,竹的海洋......镇江:天下第一泉,梦溪路,西津渡......)
3.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朋友,小新,她很爱自己的家乡,请你听一听他的演唱,说一说她的家乡有什么?(播放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欣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家乡,快速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展开教学做铺垫。】
二、新歌教学,爱家乡
1.出示歌谱,念歌词,熟悉歌曲内容。
2.这是一首2/4拍歌曲,优美抒情的歌声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请为歌曲想一个合适的名字。(揭示课题《我爱我的家乡》)。
3.复听歌曲(老师范唱),思考歌曲中说到的这个家乡在哪里?(出示图片)
这个地方是中国。(出示地图)
我国幅员辽阔,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海域总面积约473万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多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35798平方千米。中国同14国接壤,与8国海上相邻。省级行政区划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世界遗产数量全球领先,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我为身为一名中国人感到骄傲。
4.请跟音乐用“lu”哼唱旋律,说一说歌曲的演唱顺序,指出反复记号。
5.跟琴视唱旋律,解决旋律中的前八后十六和前十六后八节奏、附点节奏、大跳音程、延音线。
6.填词演唱,解决一字多音,切分节奏,休止符。
7.闭口音“呣”要给口腔一定的空间,不要喊唱。
6.带着对祖国的自豪,完整演唱(先跟琴唱,再跟音乐唱)
【设计意图: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渗透爱国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引导学生富有情感的演唱歌曲。】
三、编创合作,唱家乡
1.祖国是我们的家乡,我们生活在宜兴,宜兴也是我们的家乡,我们试一试把宜兴的美好景物编成歌词,填在歌曲中,唱给大家听一听。(丁蜀的紫砂,斑斓的洞穴,阳羡的香茶,竹子的海洋)
2.展示表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人文风貌,进行简单的歌词编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
四、回顾整理,赞家乡
1.在我们的音乐教材中,你还听过哪些赞美家乡的歌曲吗?《我的家在日喀则》,《我的祖家是歌乡》......
2.我们的家乡各有风采,各不相同,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乡,那就是祖国。就连远在海外的游子们也不忘祖国,望着天空的云朵,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听《故乡的云》。
3.无论何时何地,祖国都给我们依靠,我爱我的祖国,中国,我更爱我的家乡,宜兴。让我们最后再次唱起今天的旋律。
【设计意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歌曲之间的内在关联,将爱家乡、爱祖国上升为一种情结,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大家庭的璀璨与斑斓,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积极向上的正确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