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风和畅,万物复苏,正值春意盎然之时,4月12日上午,宜兴市汤霞小学音乐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来到了“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大美兴化,一起参加“赋能提质 乐享乡村”江苏省乡村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聚焦乡村中小学音乐课堂,教研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样,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拔节,既有音乐知识的沉淀,又有教学技能的提高。
12日下午,盛大的开幕式拉开帷幕,当地演员们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民歌分享会。接着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胡行岗教授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讲座,胡教授带领现场老师们学唱了兴化民歌《板桥道情》、《小妹妹》等代表作品,体会了江苏民歌不同地区不同风采,老师们兴趣盎然,意犹未尽。
13日上午,来自不同地区的五位乡村老师向现场同行专家们做了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案例分享,来自湖南师范大学的郭声健博士现场点评,亲切指导。之后,郭博士现场向各位老师分享了“乡村美育的困境、探索和期待”,让我们感受颇多。下午是三位老师的现场课堂展示活动。我们跟着来自兴化的吴莉老师一起摇着小船,走进了悠悠的水乡,感受到了兴化民歌的魅力。第二堂课我们跟着梁国建老师一起走进了美丽的黄昏,感受了固定节奏型给我们的歌曲增添的魅力和学生们的倾情演唱。第三节课我们跟着沈鑫老师认识了一个“会说话的鼓”,而这个鼓从前面“有礼貌的鼓”到“会讲故事的鼓”,我们都能感受到沈老师在课堂当中的教学智慧以及良好的课堂生成。
14日上午,我们首先跟随着汤霞老师从聆听大自然开始走进了森林狂想曲,在这堂课中新课标中核心素养的创意实践得到了完美体现,学生们大胆地探索身边的音乐。接着我们跟着聂燕老师走进了月亮音乐会,在“月亮总导演”的问题预设中一步步地从齐唱到诵读童谣再到二声部演唱,层层深入。最后我们跟着孙强老师在“溯流探源 向阳花”中让我们感受到孙老师的寻访记有多么的有趣,厘清了音乐作品之间的源与流。
最后江苏省音乐教研员潘丽琴老师用“思、行、传”这三个字为本次活动作了总结,向老师们传递了“课比天大”的教学理念,美在乡村,育在校园,理解乡村,支持乡村,我们一起用音乐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一起为乡村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音乐教育共同努力。
撰稿:袁 媛
审核:简洪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