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民歌旋律中,品家乡韵味——读《吴韵汉风民歌里的家乡》有感
民歌,宛如一条潺潺流淌的文化长河,承载着一方水土的独特风情与深厚底蕴。当翻开《吴韵汉风 民歌里的家乡》,就如同开启了一扇通往江苏大地悠悠岁月与质朴生活的大门,书中每一首民歌都是江苏这片土地的深情告白,让我沉浸其中,感受着家乡的别样魅力。
吴韵汉风,是江苏地域文化的鲜明标识。吴地之韵,如江南水乡的温婉溪流,细腻而柔美;汉风之骨,似苏北平原的广袤大地,豪迈且奔放。书中收录的众多民歌,完美融合了这两种截然不同却又和谐共生的文化特质。
那些源自吴地的民歌,歌词里尽是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江南景致。旋律婉转,恰似春日里随风摇曳的柳枝,轻柔地拂过心间。像《茉莉花》,以其清新淡雅的歌词,描绘出一幅江南少女采摘茉莉花的美妙画面。歌曲中细腻的装饰音,宛如江南女子的浅笑嫣然,将江南的灵秀与温婉展现得淋漓尽致。从这一首首吴地民歌里,我深切体会到吴文化对精致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万物细腻入微的情感表达。
而苏北地区的民歌,则洋溢着浓郁的汉风。它们的节奏明快有力,歌词质朴豪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土地的眷恋。《拔根芦柴花》的旋律一响起,那苏北水乡的热闹场景便跃然眼前。人们在劳作时的欢快、丰收时的喜悦,都通过这激昂的歌声传递出来,展现出汉文化中蓬勃的生命力和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
民歌不仅是音乐的艺术表达,更是家乡生活百态的生动写照。透过这些民歌,我看到了江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场景。有田间地头辛勤劳作时哼唱的劳动号子,节奏与劳动动作紧密配合,既协调了劳动节奏,又缓解了劳作的疲惫,让我感受到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有表达男女情爱的情歌,或含蓄委婉,或直白热烈,展现出人间至纯至美的情感,使我体会到家乡人民情感世界的丰富细腻;还有描绘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的歌曲,让我对江苏的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传统文化在民间的强大生命力。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意识到民歌对于传承家乡文化的重要意义。每一首民歌都是一个文化符号,它承载着先辈们的记忆、情感和价值观。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传统文化面临着被遗忘的危险,而民歌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民间口口相传,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纽带。它让我们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中,依然能够触摸到家乡最本真的文化脉络,感受到那份浓浓的乡情。
合上《吴韵汉风 民歌里的家乡》,心中依然回荡着那些动人的旋律。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家乡的民歌,也让我对家乡有了更深的热爱与眷恋。我相信,只要这些民歌还在传唱,江苏的文化基因就会一直延续下去,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家乡人传承和弘扬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