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汤霞小学音乐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汤霞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阳阳

    城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嵇姝

    东坡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简洪岩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卿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语昕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彩云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珊

    都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梅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蓉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余云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媛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教学勇气源于何处

作者:王语昕  日期: 2025-02-26  点击:

                            教学勇气源于何处
                                 ——《教学勇气》读后感
                                                  宜兴市丁山实验小学 王语昕

    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人的一生有两次生命,一次是出生,一次是觉醒”。当遇到《教学勇气》这本书时,书中很多理念、观点打破了我原有的认知,不由得静下心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以及每天面对的学生,随着读书的深入,自我意识逐渐觉醒。
一、走进《教学勇气》
  初读《教学勇气》,我觉这本书晦涩难懂,部分的段落、句子需要读几遍才能理解,读完第一章,不清楚作者在表达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写?使得我不得不停下来查阅这本书的背景、以及作者简介。这本书是美国教育学家帕克.帕尔默撰写,他是一名大学教授,荣获全美教育出版协会授予的两项“杰出成就奖”,这本书有哲学思想,写出教师不健康的心里状态,提出心灵调适的正确方法,是教师心灵成长、教学相长的书籍。
二、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
“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我认同与自我完善”。读到这句话是,我以为好的教学取决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丰富的教学经验,作者提出的观点我内心产生种种疑问。
作者发现优秀的教师是别具一格的,他们将自我、学科、学生融为一体。否则,另一种情况的教师就是身心分离,所说的话也是言不由衷。
自我认同是构成人生的重要要素总汇,包括个体的遗传基因、原生家庭、求学经历、成长阅历等,自我认同是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自我完善是这些要素的联合方式,自己不断反思、调整、改变自己、提升自己、为自我完善而努力。
三、剖析恐惧
  “学生在教室里宁愿保持沉默,而不愿冒着被呵斥的风险”,作者遇到的心理历程,相信大多数教师都经历过,课堂上学生的沉默、自己内心的挣扎、恐惧对教师评价,都能深刻地感受到了教师内心的复杂和教学的挑战。
  但这些情绪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面对和处理它们。在当前,老师不仅要面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个性差异,还要应对各种教学环境和教学压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难免会产生恐惧、焦虑和不安等情绪。反思和内省是最好的方法,与其他教师交流也能帮助自己获得新的思路。坦诚自己的内心,需要教学的勇气。“教学的勇气就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
三、教与学的悖论
    书中提出要整体看世界,提出的一个基本原理:与真命题相对的是假命题,但是与一个深刻真理相对立的,可能是另一个深刻的真理。
作者用悖论式的思考认识世界,列举几个教育中的例子,比如“我们应该是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还是整体发展?”“学习是获取知识还是培养能力?”“在教学中,是更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还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悖论式的思考帮助我们全面理解教学的本质和目的。 
  在教学中,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会像一盘散沙,教师的组织、引导、评价,学生学习才有目标,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他们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学生才能获取知识,牢固的基础知识是根基,能力得到发展。 
又如,我们的课堂即是开放的又是严谨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有能力接着学生提出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课堂教学的把控、学习的生成等折射老师的素养。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重要看学生合作学习的效度和探究学习的深度,老师的组织、引领作用更为重要。
    再如,纪律与自由的悖论,在教育中纪律与自由如何调和呢?事实上,数不胜数的教师和家长无一人能有具体的解决办法,具体怎么做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关键在于教育者的内心,把握对立面的张力,在于心态而非行为,要能容忍心中一切尚未化解的矛盾,设法喜爱矛盾本身,不要谋求你不能得到的现成办法,你只有去体验生活中的一切,假以时日,你才渐渐地若有所悟。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何尝不是这样,面对不同的学生,家庭背景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每天对我们来说都是新的挑战。调整心态,用体验生活中的一切,真诚的面对现实,欣然接受。如果装模作样的生活,就会失去自我,失去与社会的联系。
四、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
  平常教学中,我们经常问到:我们的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呢?本书指出,这两种模式是截然相反,以教师为中心就是将结论传递给学生,它的基础是教师无所不知,教师是传授,学生必须接收;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主动学习,要鼓励、欣赏、发展他们的闪光点。两种模式各有所长,任何一种单纯都不足胜任教学任务。
本书指出,在教学中隐藏“两全其美”的线索——求真共同体,课堂教学不该以教师为中心,也不该以学生为中心,应该以主题为中心。主题——既不是教师也不是学生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而是把课堂行成一个彼此坦诚相处的求真共同体。这样的课堂,教师可以当学生,学生可以当教师,师生身份的转换看对事物的认识水平。这样的课堂允许学生出错,这样的课堂允许学生质疑教师,学生在求真中完成学业。
作者通过“缩影式教学”实例说明求真共同体的形成。“缩影式教学”是指把学习有关的“伟大事物”——如何行成概念,如何设计目标,如何按目标收集资料,如何使相关资料形成模型,如何解释这些模型,作业等成为我们聚精会神进行探究的“一粒沙”。
  作者用实例讲述了缩影式教学要注意的事项,由此联想到我们的教学,课前我们要精心备课,就是作者说的课前需要一些技术手段,即设计课程、选择教学、构思作业、安排时间等。
课中,要设计大问题,思考提问的技巧,不仅要有恰当的问题,还要有发问的态度,要表现出不卑不亢,不管别人有什么样的回答,都要一视同仁表示欢迎并给予鼓励。同时要学会顺水推舟的提出问题,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有悖论,对学生所说的话要加以提炼,将不同学生各种意见贯穿起来成为一个主线,同时要认真倾听,仔细的听懂学生,让学生相关的推陈出新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再次构造。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缺乏概括性的语言,将看似零散的对话进行构造,就是老师的任务,通过构造完成了承上启下,总结知识的任务。
  教学就是开创一个实践求真共同体的空间,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类似于牧羊犬的任务,学生必须“自己进食”——常说的主动学习,教师首先要把学生带到一个有食可吃的地方,比如一篇妙语连篇的文章,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迷路的或是逃逸的学生找回来,还要保护不受到“侵犯”——恐惧等的伤害。
成为优秀教师必须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形成作为优质教学之源泉的内心世界。另一个是组成使我们能够深入了解自己及其教学记忆的教师共同体。当我不了解“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们是谁,我就会用带着经验的墨镜看待学生。教师、学生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点燃,就如王菲的歌曲《世界赠予我的》那样,世界赠予我虫鸣,也赠予我雷霆,赠我弯弯一枚月,也赠予我晚星,我都会欣然接受一切馈赠。这些来自教学勇气。治愈悲伤的最好办法就是学习;
这是唯一永远有效的事。
也许你会年迈体衰,老态龙钟;
也许你会彻夜不眠,心烦意乱;
也许你会见到周围的世界受到邪恶狂人的摧残;
也许得知你的名誉遭卑鄙小人的践踏;
你只有一个办法——学习
学习世界为何运转,又是如何运转。
唯有学习,使得你的心灵永不枯竭,永不疏离,永不遭罪,
永不恐惧、永不疑惑,永不后悔,
你要做的就是学习。
——摘自《永恒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