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鼓励孩子
宜兴市桃溪小学 徐梅
寒假期间,我读了《轻松做老师》这本书,感触颇多。
这本书重点讲述了师生关系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我发现师生关系里面,老师的亲和力和对孩子的激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一个人传递信息,语言文字只占7%,他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表达占93%。所以我们反思下,当我们跟一个人相处的时候,这个人是喜欢我还是讨厌我?其实他不说话也能感受到,无声传递的信息量非常大。所以我们作为老师要少用失望、愤怒的表情,多一些微笑的眼神,赏识微笑,多酝酿一些好的状态,因为一个人喜欢上一座城,对学生来说,因为喜欢老师而爱上学习的案例也非常多。
另外,行为科学家证明了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正向激励的时候能力发挥20%-30%,如果充分收到正向激励,他的能力可以发挥80-90%。学生学习有没有动力,有没有目标,看背后老师懂不懂激励,这是不同教师之间很大的差别。所以我们经常讲要学会鼓励孩子,而不是去批评孩子。但是我们仔细想想看,在生活中我们发现自己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挑剔和批评孩子,而不是在鼓励孩子。比如我们经常会说:你怎么站没站相?你怎么就是教不会呢?甚至说学生脑子太笨,学什么都太慢。当学生相信了这些消极的暗示之后,就会慢慢渗入他的信念来影响他的行为,觉得家人和老师都认为我是这样的,然后默认自己就是这类人。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所以在这里,我们老师要记住一句话:孩子对自己的看法,其实最初是源自于我们对孩子的看法。当我们不停的给孩子灌输“行”的意识的时候,孩子也会觉得自己行,但当我们不停的给孩子否认他的努力,认为他“不行”的时候,导致孩子自己最后得出结论;我就是不行。我们经常给孩子太多的消极暗示了,所以我们应该做的是去挖掘孩子的进步点,并且告知家长孩子的进步点,甚至鼓励家长在身边的圈子里要大肆宣扬这些进步点来形成积极的暗示,最后孩子会表现出在思想和行为上不一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