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寒假这段时间,我读了一本书——《四世同堂》,读完感触也是颇多。我喜欢读老舍作品的原因是:在我的记忆中感觉老舍的作品从来没有离开过,就像《骆驼祥子》和《茶馆》也都是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四世同堂》的故事主要发生在“七七事变〞不久后,北平沦陷,直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八年抗战时间里,围绕居住在北平胡同小羊圈的各户居民进行描写。这本书主要分成《惶恐》、《偷生》和《饥荒》,以祁家的视角进行了描述,刻画了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下,各个阶层的人民在个人与国家命运之间是如何抉择与生存的。展示了战争的残酷,民族觉醒的艰难历程,对深耕于国民腐朽思想和文化进行理性的批判和审视。
书中崇洋媚外、胆小怕事的事迹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同样时代下,不同的身份背负了不同的命运,他们很多都是身不由己。其中描写较多的是祁瑞宣是一个挣扎于现实与理想的可怜人,他善良却软弱,有上阵杀敌之心,却无法摆脱现实一家老小的束缚,最终也找到合适的方法实现了报国的心愿。他的弟弟祁瑞丰是一个让读者憎恶的人,游手好闲和好吃难做成为了他的代名词。他在北平沦陷,冠家陷害钱先生入狱时,不辨是非的去贴冠家的屁股。他还在北平沦陷,甘愿去当日本人的走狗,出任科长。没有一点羞耻与国家的屈辱感。并且在得知大哥入狱后,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贪生怕死,时刻只想着自己的安危与前途,没有一点亲人意识。书中其他人物钱默吟先生本身是一位诗人,但我更愿意称他为知识分子,因为他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本来独善其身过着自己的生活,却因为不愿跟冠晓荷结交而被冠陷害,在狱中受尽磨难,在出狱后成为第一批觉醒的人,想救回北平。
冠晓荷一生都在追求名与利,自私自利,无下限的谄媚日本人,最终被日本人生生活活埋掉,这也是他应得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热爱和平,默默承受着战争带来的伤害的人们。
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句话“不偏不倚就是偏倚的开始”这句话真的在一个个故事中体会得很深刻!
文章中个人物都有波澜,她们面对当前环境都做出过一些改变,但还是那句话,不偏不倚就是偏倚的开始,那些小事并没有改变他们,当他们继续回归正常生活时,便又开始偏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