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歌》课堂设计思路分享
江南无所有,
聊赠一枝春。
人间四月,丁小满是诗意;
春风吹过,校园洋溢生机!
在这里我要感谢黄教研、汤霞名师工作室给予我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今天有幸在最美的季节与丁小的学生同上了一节课《锣鼓歌》。
说实话,刚接手这个任务时,内心非常的忐忑、焦虑,怕自己完成这个任务,想过推脱,但汤老师的一席话语让我明确了自己现在要努力的方向。于是从二月初就开始了思索,这里要非常感谢学校音乐组对我的帮助,特别是葛老师,每次在我试教后总是会不厌其烦的给我指出我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无法,让我加以改进,这样我才会一点点进步。下面我就来说说我这节课的一个备课思路,大单元的学习主题是唱游 音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唱游活动,体验不同风格的音乐,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本节课学习任务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感知锣和鼓,并能用轻快活泼、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围绕这个学习任务,我设计了一条主线,从初步感知——初步体验——新歌教学——深入表现——拓展感知这五步来进行教学设计,首先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带领学生仿佛置身在大街上来感受敲锣打鼓,紧接着带领学生利用教室里的凳子来作为锣、鼓,进行节奏体验,闯关游戏的节奏学习为后面歌曲的学习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通过初听、复听歌曲,让学生感受到敲锣打鼓的热闹气氛,在层层递进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新歌教授环节,通过分句模唱——师生接口唱——完整学唱,及时解决学唱过程中的重难点,最后在完整演绎歌曲时加入敲锣打鼓的节奏,体会歌曲热闹欢快的气氛,通过方言的学习,不仅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引导学生能用读方言的那股“甩劲”的感觉来豪爽的演唱好本首歌曲;最后通过视频来简单认识不同的鼓,让学生了解到因为它的材质不同,所以产生音色也不同;不同的鼓都各自代表了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并引导学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来自制打击乐器——鼓为歌曲作伴奏,丰富整首歌曲的表演形式,中国的鼓、中国的锣都代表着咱们中国的文化,鼓舞千年的精神力量,我们要发扬我们的中国文化。
一树桃李,
一路芬芳。
感谢大家的聆听,让我们一起在教学这条开满鲜花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必将收获一路成长!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