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汤霞小学音乐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汤霞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阳阳

    城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嵇姝

    东坡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简洪岩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卿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语昕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彩云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珊

    都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梅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蓉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余云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媛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为什么爱问“为什么”的教师成长快》读书感悟

作者:袁媛  日期: 2022-08-24  点击:

为什么总爱说“书山有路勤为径”?

为什么总感觉“这一届没有上一届好”?

为什么老教师的方法依然管用?

为什么公开课前要试教?

为什么让学生害怕的老师并不受尊重?

为什么“我总是没时间”?

为什么收藏“干货”基本没用?

这些个为什么,你问过自己吗?

你明白这些个“为什么”吗?

为什么“爱问‘为什么’的教师成长快”?

 

其中就有几个为什么让我感受颇深。

为什么后排同学成绩差?

其实,后排这一群体儿童的学习状况就是”教学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在台上讲的起劲,后排早就神游千里;同桌发言侃侃而谈,他却呆若木鸡;整节课可以安坐,也可以自由行动。少有人关注后排,但我们需要从后排视角中发现集体教学最应该关注的核心要义--让教学适应儿童。一对一的个体教学和一对多的集体教学不同,教学具有群体特征。有这样三条基本操作要领针对班级授课的”保底“特质。

1、”讲授“与”联系“的比例要对称。强调“讲”,忽略了儿童的“学”;主张“练”,遗忘了教师的“教”。教学相长,师生互动,这才是班级授课,面对集体的教学活动,要让这融合匹配。

2、与其让个体发言,不如让集体共同参与。坐在后排听课,最大的感受莫过于此:个体发言很精彩,后排同学很无奈;你的发言越好,越让我感到失败。后排的学生谁来关爱?后排的心思谁来猜?如果你不能做到面向全体,那么最佳的方案就是组织集体参与。不要举手,我来决定谁来发言。我来决定,就是不论好坏,随便叫。如此,后排才享有均等机会。只有让学生感到“马上就会轮到我”,他才会进入真正的学习状态。

3、难度设置应维持在一个“公共区间”,之后逐步提升。“公共”就是大多数,让最大比例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觉适应、有希望、有意思。儿童学习的心理就是遵循从“适应”到感觉“我能行”,再到产生“我尝试”的欲望,最后抵达“我喜欢”的体验。思考的价值很大,但班级授课中的思考不应成为教师的悬赏,也不能变为“学霸”的个人秀。课堂上给与儿童一个思考的机会,组织一次思考的尝试,有用一种思考后的快乐体验,这就是集体学习中最值得共享的历程。下课就意味着休息,所以不要问:你是否有收获“就像吃饭长大一样,每天吃就会长,吃后问:你有没有成长的感觉?后排的成长更是缓慢,询问无异于将其微弱的信心压抑,将其打回原形。

 

为什么公开课前要试教?

六年前我走上讲台,第一次经历了后排坐了十几位领导老师来听课的公开课,这对于还是新人的我是个不小的挑战,课题是《小蚂蚁搬米粒》。这一课我试教了n次,从教学过程单独试教,再到完整试教,除了选择要上公开课的班级,其他班级都被试了个遍,做梦都感觉在上课。那样昏天黑地地试教,目的只有一个--背熟教案,直到每个细节。最终的反响固然还不错,甚至在过程中碰到意料外的问题也能轻松地随机应变。所以反复地试教,无疑是一种历练和考验,还是一种最有效、快速的能力提升,对于新手而言非常具有价值。

每一次思考都是耐人寻味的心灵体验过程,锻炼的是课堂应变能力和控制能力。发现教学设计与学生对接时的弊端、缺损,打好补丁,增强教学效果。教师要不遗余力,要勇于探索,要不怕失败,要为儿童量身定制。还要留下更多的反思结果,让设计在教学之后不断增值,而不是变成僵死的文案,教师的思想也能在反思中日益革新,思想获得永久活力。不同形式的试教,养成习惯的反思,将促进你的教学人生不断迈向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