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王语昕 1997年2月15,女,汉,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丁山实验小学, 本科,二级教师,小学音乐体态律动。
第二作者:黄晓云 1971年10月,男,汉,江苏。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音乐研训员,中小学音乐教学研究
利用体态律动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效益的策略
[摘要] 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积极性不高,音乐学习过程枯燥、乏味,缺乏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等,都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都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低效的根本原因。鉴于此,教师可巧妙、恰当地运用体态律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趣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等。如此,小学音乐课堂就会从低效走向高效。
[关键词] 体态律动;小学音乐;教学效益;提升策略
[引言] 体态律动源自于瑞士作曲家、教育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创立的节奏教育体系,即用形体、肢体动作,淋漓尽致地表现、形象直观地体现音乐中的节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巧妙、恰当、适度地运用体态律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能够让音乐学习过程变得形象、直观,能够营造轻松、愉悦的音乐课堂教学氛围等。因此,教师可利用体态律动,创新教学形式,使学生“想动”“会动”“舞动”,进而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效益。
一、感知节奏,激发兴趣,使学生“想动”
音乐是节奏的艺术。音乐中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都是通过节奏的变化表现出来的。感知节奏是体会乐曲情感的一条基本途径,也是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一种主要方式。通过数唱、拍打等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清晰感知乐曲节奏,而且能够使学生想跟着乐曲节奏动起来。
(一)在数唱中感知节奏
数唱是学生感知乐曲节奏的一种有效方式。[1]当学生清晰、准确地感知到乐曲节奏之后,他们就会对乐曲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迫不得已地想要用一些肢体动作、形体动作等,将乐曲的主题、情感表现出来。
《花儿与少年》是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五彩民歌风”中的一首歌曲。在引领学生欣赏这首歌曲时,教师组织学生以数唱的形式,感知、体会到了这首歌曲第一段、第二段中的节拍。其中,第一段为四二拍,第二段为四三拍,第三段为缩减无拍。为了增加数唱节奏的趣味性,教师组织学生以多种方式数唱,包括:数唱音符的音名、数唱音符的唱名以及数唱乐曲的节奏等。另外,教师还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数唱节奏,让他们一起清晰感知、真切体会乐曲中的节奏。
在数唱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歌曲中富有弹性的和声节奏。同时,富有弹性的节奏,也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鉴赏歌曲的兴趣,使学生产生用体态律动表现歌曲主题的想法。
(二)在拍打中感知节奏
在引领学生欣赏乐曲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以拍手、敲打、踮脚等形式,感知乐曲的节奏。[2]此举,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乐曲的兴趣,为学生利用体态表现乐曲节奏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苏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荡漾的深情”中的《划船歌》时,教师组织学生一边聆听歌曲,一边用拍手的形式,或敲打课桌的形式等,感知歌曲中的节奏。通过拍手,学生能够感受到歌曲优美的旋律,能够对歌曲中的切分节奏有更准确、更清晰的感知,能够聆听、感知、体会到歌曲中对友人、或爱人的叮咛,能够对歌曲中的情绪变化有更为直观的认识与准确的理解。歌曲所刻画、表现的船工奋力划桨、小船奋力驶向远方的生动情景,也会清晰地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
通过组织学生和着乐曲的节奏拍手、或敲打课桌等,能够让他们更为真切、准确地感知乐曲的节奏变化、情感变化。学生也会因此而产生进一步运用形体动作表现乐曲节奏的想法。
二、示范讲解,展现魅力,使学生“会动”
尽管学生产生了体态律动的想法,但是,却往往不知道如何用形体动作淋漓尽致、形象直观地表现乐曲的节奏,即学生遇到了“不会动”的问题。在这样的时候,示范讲解就显得极为必要。教师可借助微课视频,或通过载歌载舞,向学生展现体态律动的魅力,让学生掌握体态律动的方法。
(一)借助微课视频,示范讲解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主题鲜明、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微课视频倍受学生青睐。[3]教师可借助于一些微课视频,向学生形象、直观地展现乐曲的律动、体态律动的魅力,让学生观察、分析、理解、掌握体态律动方法。
例如,《五月五赛龙会》是苏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乡音多喜乐”中的一首乐曲。在引领学生学习这首乐曲时,教师首先播放了一段关于《五月五赛龙会》的微课视频。该微课不仅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端午节赛龙舟时的热闹、喜庆场面,而且细致入微地向学生讲解了乐曲中的律动,包括乐曲中的“六花六节调”“曲折的级进”等。如:在端午赛龙舟活动中,每一艘龙舟上面的人都齐心协力、全力以赴。整个赛龙舟活动的场面非常激烈,助威声、呐喊声此起彼伏。
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的微课视频,向学生清晰、示范、细致讲解了乐曲的律动。而这,也能够为学生用体态语言表达、表现乐曲的节奏、情感、律动等起到铺路架桥的作用。
(二)教师载歌载舞,示范讲解
音乐教师不仅能歌,而且善舞。[4]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为了引领学生清晰感知、准确理解乐曲中的节奏,教师应以载歌载舞的形式,向学生进行示范讲解。通过观看教师的示范,聆听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够逐渐认识、理解、掌握一些体态律动的方法。
例如,在教苏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草原小姐妹》这首歌曲时,教师融合本单元的律动知识,以载歌载舞的形式,向学生直观、生动展现了在美丽的草原上,勤劳的牧民和活泼可爱是小姐妹在快乐生活的情景,包括:勤劳的牧民搭帐篷、挤牛奶的情景,以及小姐妹在美丽的草原策马奔腾、追逐嬉戏的情景等。首先,教师和着音乐做出了相关的动作。之后,鼓励学生通过细致观察、对比分析,理解这些动作所表达的意思。最后,教师逐一示范讲解了搭帐篷、挤牛奶以及策马奔腾的动作,让学生对形态律动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教师的载歌载舞活跃了课堂氛围,让学生对歌曲的内容有了直观的认识,对歌曲的情感有了准确的感知。与此同时,学生也逐渐掌握了以体态语言表现歌曲情景、表达歌曲情感的方法。
三、立足课堂,创造机会,使学生“舞动”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利用体态律动的归宿点,是让学生根据歌曲内容、情感,乐此不疲、惟妙惟肖地舞动起来,让学生在舞动中升华歌曲的主题、在舞动中深度理解歌曲的内容,在舞动中真切体会歌曲的情感等。因此,教师应立足小学音乐课堂,为学生创造各种舞动机会,让课堂应学生的尽情舞动而精彩高效。
(一)演唱歌曲,舞动节奏
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增加课堂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可组织学生一边深情地演唱歌曲,一边生动地舞动节奏。[5]同时,在学生舞动节奏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围绕歌曲内容,联系实际生活,合理想象,大胆创新,以优美的舞姿表现歌曲的内容。
以苏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睦邻佳音”中的《樱花谣》这首歌曲为例,教师首先引领学生欣赏、感知、体会了这首歌曲的节奏、情感。以鉴赏这首歌曲为契机,学生能够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文化艺术,诸如:日本的富士山、樱花、木屐、茶道、插花、浮世绘、日式建筑、基本料理等。紧接着,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歌曲中清明的旋律、明快的节奏、高亢的曲调等,创编一些舞蹈动作。尽管学生在演唱这首歌曲时,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因为这首歌曲的节奏感特别强,所以非常适合做律动表演。体态律动能够让学生更为清晰、准确地感知这首歌曲的节奏,能够降低学生学习这首歌曲的难度,提升学生学习这首歌曲的效度。
让学生一边演唱歌曲,一边舞动节奏,能够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能够创新学生感知、理解、体会歌曲节奏、情感等的方式,让学生以形象、有趣、直观、生动的肢体语言、形体动作表现歌曲的主题、表达歌曲的内容等。
(二)创编歌曲,舞动节奏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项基本内容。[6]音乐源自于生活,也是人们表现生活的一种方式。本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音乐表现能力、音乐创作能力等核心素养之目的,教师可立足音乐课程,为学生创造一些创编歌曲的机会,并让学生根据创编内容,生动、直观、形象地舞动节奏。
“露一手(脚铃舞)我的创编”是苏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睦邻佳音”中的一部分内容。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聆听、鉴赏了脚铃舞曲《樱花谣》。因此,学生已经对脚铃舞有了初步的认识与理解。而这,也为学生自主创编脚铃舞奠定了基础。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组织学生创编脚铃舞时,并没有提出更多的限制性要求,而是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聚焦现实生活,自主确定主题,自主创编歌曲。一些学生对《樱花谣》进行了重新填词,并根据新内容创编了舞蹈;一些学生聚焦现实生活,选择了自己喜爱、熟悉的主题,创编了一段舞蹈……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以舞蹈的形式,表现自己所创作的歌曲。
通过创编歌曲、舞动节奏,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理解、掌握了歌曲的主题、内容,逐渐学会了利用体态律动表现歌曲内容、情感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音乐创作能力等,都会得到循序渐进的发展与持续不断的提升。
总而言之,体态律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创新课堂教学形式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音乐教师应巧妙、恰当地利用体态律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度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让他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完成音乐学习任务,让小学音乐课堂因形象直观的体态律动而精彩高效,让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因适时适度的体态律动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欢.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整合运用[J].基础教育论坛,2023(11):20-21.
[2]顾军.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的合理运用初探[J].考试周刊,2023(21):149-153.
[3]朱家欢.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活”化小学音乐课堂[J].学苑教育,2023(15):32-33+36.
[4]尤雅.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智力,2023(14):21-24.
[5]梁春兰.体态律动促进小学音乐教学实效性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07):91-93.
[6]吴晓慧.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3(07):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