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活动,需要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并灵活运用单元主题,凝练出大概念,引领学生共同赏析和实践音乐艺术。有效运用单元主题,需要建立在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并对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的组织形式进行优化完善,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本文将着重分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单元主题的有效运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单元主题
在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导向下,单元主题是凝练大概念的重要基础。小学音乐教师会从单元主题出发,与学生共同探讨音乐要素和乐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多元化的音乐学习形式、课堂模式支撑下,构建单元主题教学框架与主题情境,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小学音乐教师会依据单元主题,引领学生感知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与实践价值。
一、单元主题教学概述
在单元主题教学模式中,教师会将单元主题、学科概念、单元观念,作为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1]。各学科教师会在构建单元主题框架的过程中,将大概念凝练在学习目标、单元学习任务、学习情境等层面上。根据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确定单元主题,并对应教材内容进行资源整合。并在梳理学科概念的阶段内,教师会将学科概念与单元观念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单元主题与学科概念,教师会提出大观念,并制定出本单元所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与目标。在构建单元主题框架与课堂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会精准设计评价标准与方式,并将问题、学习目标、导学案等信息资源,作为驱动自主学习的手段[2]。在单元主题教学模式中,师生普遍以合作关系呈现在课堂上,因此会以教学情境作为沟通载体。依据单元主题创新设计教学活动,能够促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独立的自我认知、探究实践思维模式,以此类推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二、小学音乐学科的单元主题特点
(一)人文性
在小学音乐学科领域内,依据新课程标准对单元主题进行分类之后,其人文性、实践性、生活性、审美性等特征非常显著[3]。在筛选人文主题的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会从中凝练出单元大概念,引领学生调动听觉感官,沉浸式体验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并在课堂中感悟音乐对人类、社会、生活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人文性元素,普遍依据现实生活构建教学情境。音乐教师会从社会·人文的角度,与学生们全面探讨与交流,音乐发展、音乐表现、音乐感知之间的关系。具有人文性特征的单元主题,其会对小学生的情绪情感产生深远的影响。音乐教材和课堂,是延伸学生艺术视野的重要工具。小学音乐教师会阶段性设置人文单元主题情境,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将人文主题与音乐素材关联在一起,引领学生共同欣赏和实践,体会音乐世界的独特魅力。人文类单元主题,能够激发出小学生的音乐情感和思想观念。
(二)情趣性
在小学音乐课程中,情趣性是单元主题编排的重要方向之一,能够直接影响小学生在音乐欣赏和实践活动中的体验效果。丰富小学生的学习与音乐体验形式,才能凸显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4]。音乐课程的情趣性特征,会集中体现在情绪情感的抒发、趣味情境的体验等层面上。在编排音乐教材和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具有情趣性特征的单元主题,会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小学音乐教师会根据各学段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认知发展规律,创新营造具有情趣性的单元主题教学氛围。在引领学生体验乐器伴奏等实践活动时,音乐教师会营造出具有情趣性特征的教学情境和氛围。单元主题的情趣性特征,会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课堂的多元化教学活动,例如音乐节奏游戏、独唱、合唱等实践环节。情趣性是部分音乐教材单元主题的核心特征,并会深刻影响小学生的实际感官体验效果。小学音乐教师会与学生共同体验音乐艺术的独特情趣。
(三)德育性
在深入研读小学音乐教材的过程中,部分单元主题普遍呈现出较强的德育性特征,有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面落实[5]。小学音乐教师有责任将德育与美育目标有机融合,并将单元主题对应的学科概念,直观展现在课堂上。小学音乐教师在研读本学科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会对单元主题的人文性、德育性特征进行客观评估,并发挥出德育的隐性教育优势。根据教材中编排的单元主题,音乐教师会引领学生强化自我认知能力,并客观解读自己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核心价值。发挥出单元主题的德育功能,才能让学生沉浸式体验人格塑造、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意义。小学音乐教师会将音乐素材中的德育元素,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传统文化元素、爱国精神、道德品质等内容。深层次挖掘小学音乐教材与单元主题中的德育元素,并发挥音乐学科的德育功能,才能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核心价值观,通过音乐感知更多人生道理。
(四)审美性
在小学音乐课程中,良好的艺术审美素养是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基础,因此单元主题需要体现出一定的审美性特征。通过建构多层次的音乐单元主题框架,能够创新引领学生沉浸式体验音乐艺术世界,并着重从音乐审美的角度,客观、理性地欣赏音乐的听觉特征。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构建单元主题教学框架与情境,需要凸显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并将本单元的审美素养发展要求,客观展现在学生面前。小学生的音乐感知、音乐体验、音乐实践等认知活动,会促进其审美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小学音乐教师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单元主题框架中设定具体的审美与理解目标。多数单元主题均能够体现出审美性特征,此时教师需要从教学深度、教学广度两个方向整合教学资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建构单元主题框架,并引导学生感知审美的重要性,形成独特的音乐审美思维。具有审美性特征的单元主题,会驱动学生积极探索音乐世界的独特魅力。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单元主题的有效运用策略
(一)明确单元主题情景,体现音乐审美
在小学音乐课程中,教师会明确单元主题对应的情景,并全面体验音乐审美的层次性、多元化等特征。以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为例,在第四单元 劳动最光荣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师会将现实生活中的劳动场景,与单元主题情景对应起来,并调动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小学音乐教师会根据单元主题,将领唱齐唱、独唱、管弦乐欣赏、儿歌诵读等多元化的音乐审美形式,与劳动场景进行有效关联。在本单元的主题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师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感官体验,树立起劳动最光荣的核心价值观念。小学音乐教师会以学生的真实体验为基础,调动学生的音乐审美热情,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课堂上的劳动体验游戏。明确单元主题情景,会促使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沉浸式体验歌曲、演奏过程,并形成初步的音乐审美印象。小学音乐教师会将单元主题与生活情景、社会情景交叉融合,引领学生换位思考,尊重每个劳动者的辛劳成果。
(二)实施对比教学模式,达成教学目标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依据单元主题,实施对比教学模式,有序达成本学段学生适用的教学目标。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在第二单元 妈妈的歌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会提炼出本单元的大概念“母爱”,并创新组织摇篮曲、童谣、情景剧等多种教学形式,将国内外知名的摇篮曲进行对比欣赏。在实施对比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会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好奇心。对比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小学生将音乐课堂中的学习内容与目标关联在一起,并将国内外乐曲与童谣的韵律特点,客观展现在伴奏、乐器合奏等实践活动之中。通过情景剧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小学生能够快速沉浸到音乐世界之中,并享受音乐所带来的心理安慰、人文关怀。在本单元主题框架中,音乐教师会引领学生联想伟大的母爱,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分享与母爱有关的小趣事,将其融入到童谣合唱、独唱和情景表演等实践活动之中。
(三)强化单元主题研究,促进文化理解
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强化对单元主题的深入研究力度,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文化理解。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在第五单元 诗韵悠悠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师会以古诗词的独特韵律作为单元主题,将诗朗诵环节与舒缓的背景音乐有机融合。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将本单元主题的人文性、德育性、审美性等特征融为一体,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研究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单元主题框架,并将其运用在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评价等环节中。从唐诗宋词的朗诵,进阶到歌表演、音乐编创等实践环节,鼓励学生运用树敌等乐曲进行伴奏。在有效促进学生文化理解的过程中,音乐教师会围绕单元主题框架,搭建出完整、思维连贯的情境导学支架,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强化对单元主题的研究,有助于学生在沉浸式体验过程中,感知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并将音乐与传统文化元素之间的联系展示在实践活动之中。
(四)依据单元主题框架,串联音乐要素
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依据单元主题框架,有效串联大概念与音乐要素,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为例,在第一单元 舞起来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师会将音乐·舞蹈,作为本单元的主题框架,并引领学生将韵律、节奏等音乐特征,体现在肢体动作控制等层面上。在依据单元主题框架串联音乐要素的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需要遵循认知发展规律,将乐曲欣赏、集体舞创编、律动实践、竖笛练习等教学环节进行创新组织设计。乐曲的节拍与舞蹈的节奏,其艺术特征是相似的,因此音乐教师会在学生面前直观演示律动的基本技巧,并与学生共同完成集体舞的创编目标,拓展学生的音乐学习视野。小学音乐教师会将律动的代表乐曲,例如我的家在日喀则,直观展现在课堂上,并将音乐与舞蹈有机融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鼓励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环节之中。
(五)依据单元主题框架,感受人文情怀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需要依据单元主题框架,引领学生全面感受教学内容中的人文情怀。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在第二单元 爱的旋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师需要引领学生从歌曲、乐曲中感知独特的思想情感,并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爱。小学音乐教师会将小爱、大爱之间的思想内涵,作为单元主题框架下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向。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现实生活中充满爱的小事、细节场景,分享在课堂上,构建连贯的人文教学情境。音乐教师会将本单元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思想情感的表达过程有效连接,并引领学生共同感受人文情怀,感悟爱的伟大力量。在建构单元主题框架的过程中,音乐教师需要将大概念作为引领,沉浸式感受人文情怀与学生自身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竖笛练习、班级合唱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教师会鼓励学生勇于表达爱,在演奏和合唱过程中深层次感悟爱的独特旋律。
(六)依据单元主题框架,增强互动交流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会依据单元主题框架,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中获取真实的音乐学习体验和感受。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在第四单元 滔滔多瑙河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师会将中西方的古典音乐,作为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并凸显单元主题独特的审美性特征。小学音乐教师会在赏析课中,将爱尔兰、瑞士等西欧国家的音乐流派进行对比,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进行音乐欣赏和实践探究。在竖笛练习、乐曲伴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小学音乐教师会鼓励学生从乐曲中找出节拍不一致的片段,并在重复倾听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进行互动交流,集思广益充分交换意见。小学音乐教师会引导学生从经典乐曲片段中,感受到节奏、节拍之间的关系,并在竖笛练习过程中进行实践探究。依据单元主题框架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强化学生的目标感,并通过课堂互动交流等教学环节,全面评估分析学生在艺术审美等素养层面,是否达到单元教学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效运用单元主题,建构系统化、层次化的教学框架、情境导学支架,是激发小学音乐学习热情的关键。小学音乐教师会从单元主题中明确教学目标,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创新设计多元化的音乐实践活动,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史敏.大单元模式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J].家长,2023,(27):140-142.
[2]叶丽芳.小学音乐大单元主题教学的内容整合与实践策略——以人教版教材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3,(06):101-103.
[3]邵凌丽.大单元视角下小学音乐课堂情境的创设[J].教育界,2023,(08):83-85.
[4]骆艳芳.小学音乐单元主题下欣赏教学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2,(18):72-74.
[5]周敏.基于情境教学的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J].家长,2022,(06):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