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汤霞小学音乐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汤霞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阳阳

    城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嵇姝

    东坡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简洪岩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卿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语昕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彩云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珊

    都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梅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蓉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余云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媛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声乐律动,心随我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李卿  日期: 2023-02-28  点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落实程度的不断加深,合唱教学逐渐成为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最佳的教育方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是否充分发挥出合唱教学模式教学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课堂教育质量。基于此,文章主要对声乐律动,心随我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以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

关键词:声乐;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

当前小学新课标要求,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声乐律动的情景中深入感知合唱学习的艺术性,有效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心理活动,进而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因此,文章针对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提升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策略进行分析。

一、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激活学习合唱的趣味性

著名学者黑格尔认为“音乐是心情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音乐学习环境的改变,直接作用于学生们的心情,而心情的愉悦对注意力的提高、对情感的激发、对兴趣的调动以及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的培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我们的音乐教师布置成一个温馨的小花园。除了墙外面的小栅栏、音乐家简介的图片,还在教室里贴上了许多音乐符号以及一些音乐乐器图片简介,使音乐室充满了艺术的氛围。在课堂上创造起轻松愉快的气氛,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情绪饱满,思维专注而活跃,让学生的情绪融入音乐当中,能轻松愉快主动地学习合唱。

二、充分发挥合唱的律动感,提升小学生合唱能力

   众所周知,合唱音乐普遍具备强劲律动感,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思维与活跃性。不同类型合唱歌曲自身所具备的音色与音调是存在诸多区别的,且不同类型乐器在不同合唱歌曲中产生的功能也有所区别。因此,教师需要在实际开展音乐合唱教学过程中,为了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需要充分利用音乐曲目自身具备的律动感,配合一定合唱乐器,尽可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合唱曲目的音调与音色,保证音乐合唱活动的顺利进行。

    如:教师在教学小学音乐《拔河》这一歌曲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齐唱歌曲。按照教材中教学要求,运用打击乐器或小喇叭、喊声、跺脚等表现歌曲《拔河》热烈、紧张的气氛。表演动作可由学生自己设计,学习小组的表演动作可以不同,每组约11人五人一队分列两边,一人当裁判,部分学生可用打击乐器、人声为歌曲伴奏。不仅可以有效将学生引入到快乐的情境中,在合唱中学生也会发现歌唱问题,进而及时予以改正[1]

三、充分遵照课程改革理念,精心设计课堂合唱活动

    小学音乐教师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前,需要深度剖析《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文件,以文件提出的诸多要求为发展任务,精心设置课堂合唱活动,创新表现形式,以此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感知音乐的艺术性与感染力,刺激学生创新思维与创造力,从根本上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有学生在音乐合唱教学中表现出浓厚学习兴趣,才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表现能力。因此,身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需要在课程改革背景下依据课程教学发展需求精心设置合唱教育内容。在实际设计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实活动时,除了需要对教育目标、学习需求进行设置之外,还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展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合唱的快乐,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小学生的音乐合唱能力。

   如:教师在开展《虫儿飞》的音乐合唱活动时,合唱是音准、节奏、声音均要协调统一的声乐艺术,小学生刚开始接触合唱,经常会出现声部之间互相干扰、跑调、比音量、赶节奏等现象。基于此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告知学生相关歌唱技巧。如:学生在体会胸腔共鸣时,可以微微张开嘴巴,放松喉头,闭合声门,像金鱼吐泡泡一样轻轻地发声,或低低的哼唱体会胸腔的震动,以此来有效树立学生的合唱信心,强化学生的音乐合唱认知[2]

四、科学利用信息媒介,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当前阶段,随着信息技术普及程度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意识到信息媒介的价值性,通过将网络媒体引用至小学音乐合唱活动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媒体自主下载一些与合唱教育相关的学习素材与合唱资料,以此满足班级中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通过倾听多种风格的音乐曲目,不断加深学生对合唱曲目的认知与掌握,了解合唱曲目背后蕴含的内涵及表现手法,促使学生更加深刻感受音乐艺术美。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形式各异的合唱教育活动,全面发掘学生在合唱方面的潜能,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五、积极开展自由合唱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加入

    在当前音乐教育机制变革背景下,小学教育阶段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模式也需要紧跟时代发展脚步不断进行变革,及时摒除一些缺乏时效性的合唱教学方法,创新优化合唱教学方法,积极开展自由合唱活动。在实践中鼓励肯定学生的合唱表现手法,大力倡导学生利用课下闲暇时间进行合唱练习,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学习压力,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合唱能力。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合唱表演进行指导,不断激发学生对于合唱表演的欲望,强化学生对音乐的领悟能力。

六、积极营建合唱教育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需要为学生构建声乐律动的合唱环境以外,还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其一,在小学校园内积极营建“声乐律动,心随我动”的学习氛围,通过引导交流学习心得,强化学生的音乐领悟能力。其二,侧重关注学生对于合唱曲目音准的拿捏,因为小学音乐合唱活动自身是一种集体性的音乐演唱活动,要求每一位成员都需要在实际表演中具备统一性与配合性。因此,精准拿捏合唱曲目中的音色和音调对于提升合唱教学有效性而言具有深远意义。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所以音乐能够全世界沟通。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相同的一段音乐,每个人有自己的见地和感受。在课堂上,我们音乐教师要注意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自己去体会音乐中的情感,而不是在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音乐的时候,教师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强加给学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学校方面需要主动为学生构建“声乐律动,心随我动”的学习氛围,并要求教师具备专业合唱教学技能与职业道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精心设置合唱学习活动,侧重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与审美能力,进而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毓.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2]林琳.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科书分析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