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汤霞小学音乐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汤霞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阳阳

    城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嵇姝

    东坡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简洪岩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卿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语昕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彩云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珊

    都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梅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蓉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余云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媛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孩童浅吟故土香——浅析乡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

作者:嵇姝  日期: 2023-01-31  点击:

宜兴市东坡实验小学  嵇姝

摘要:做为古老而又丰富的艺术形式,民族音乐产生于劳动,来源于生活,是真正的受一方水土浇灌滋养的本土文化。本文立足于乡村小学音乐课堂,通过将民族音乐融入课堂的方式探究乡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路径,以期打破农村小学现存的局限,推动农村小学音乐及审美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  音乐教学  审美教育  民族音乐  对策研究

一、学习民族音乐的意义

我们的大中国有着五十六个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音乐文化,有着与众不同的魅力,是华夏文化的载体。在社会的不断变迁下,音乐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但脍炙人口的往往是少有精神内核的芭乐,如民族音乐般真正反映民族精神的音乐却被当作是老破旧。事实上,原生态的民族音乐从未落后于任何一种音乐形式,而通过合理的方式将民族音乐引入小学课堂,不光能培养学龄儿童的音乐品鉴能力,更能从小强化儿童的家国情怀,民族自信。

与此同时,做为情感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许多言难达意的情感都能通过音乐得以诠释,更能借此得到升华。纵览当下的流行音乐,其情感往往更能直达成人而非儿童,而儿童音乐又往往流于说理教育,很难有其他方面的突破。与这两大类型相比,经过千百年发展的民族音乐不光节奏性强,易教易学,其内容也更为通俗易懂。故民族音乐的引入一方面能补充当下学龄儿童音乐教学素材的缺口,又能以更为简易的方式提升儿童的情感感知与表达。

此外,“学生核心素养”是国家与政府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仅将学科教育当作教育的全部内容,而是应促进学龄儿童的全面发展。在过去的教育理念,尤其是乡村小学的教学理念中,音乐从未得到真正的重视。这不光使得消息本就闭塞的乡村小学更为无趣,同时也令乡村学生从小便缺少人文方面的熏陶。民族音乐的引入不光从形式上丰富了乡村学龄儿童的学习生活,更意味着乐理知识的普及、意味着艺术文化知识的拓展,更意味着新的乡村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二、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1、师资力量不足

   在农村的教学体系中,由于主课教师的师资力量本身不足,加之低学历家长对“学习等于成绩”的误解,音体美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尤其音乐教学更被视为无用。据查,无论是县里重点小学,还是偏远地区的普通小学,专业的音乐教师凤毛麟角。即使学校配备音乐教师,也可能被挪来用作主课教学,甚至有的音乐课竟然是不通晓乐理的文化课老师带着学生们唱歌,当然课业内容也大部分跟着录音唱。显然这还远远达不到音乐学习的标准,让音乐学习流于表面,只是走形式,走过程。

2、重视程度欠缺

不可否认,无论老师还是家长对音乐的教育都是不够重视的,他们多数认为音乐教育无关紧要。加上学校的师资力量有限,就出现了师资力量少,家长不重视,孩子不知道的情况。在低学历淳朴敦厚的农民、工人当中宣扬音乐是美的享受,是拓宽孩子知识面的,更好的投入学习当中去的艺术,很难使他们信服。

3、教学设施简陋

教学设施是孩子们能够学习音乐的唯一保障,然而乡村课堂教学设备的简陋性,正中此下怀。导致专业的音乐老师也只能清唱或者放录音的方式进行音乐教育,这样的教学效果不仅会大打折扣,甚至于学生们很难进行音乐的实践。

三、教学案例

  1、了解音乐、方言音乐、少数民族音乐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乐理,我曾在黑板上用台阶的样式出了基本的音符“do re mi fa so la ti 学习音乐的基础就是认识五线谱和简谱,乡村学校还是以简谱居多,然而我发现准确唱准的同学比较少,并且很多孩子都不知道音乐是什么,也不知道黑板上的音符,孩子们都瞪着大眼睛看着我们。所以孩子要学习音乐,了解音乐首先要明白:“音乐是什么?”

为了让大家进一步深入广泛了解音乐我们放映了各种风格的歌曲,让孩子们诉说音乐中存在的节奏与所表达的情感,课程的内容分别放映了《我的祖国》《家乡的小路》《无锡景》《杨柳青》等歌曲。《无锡景》采用了各地方言版进行教学,让孩子更容易接触,更容易学习。

为了让学生们多方面了解少数民族歌曲,我们根据每个地区的特色分别介绍了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特色、方言以及少数民族音乐,并从这五十五个民族挑选几个有着民族特色的歌曲细致讲解给大家:维吾尔族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达斡尔民歌忠实的心想念你、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

   2、严选教学内容,传承民族文化

为了追求普适性,现行的小学音乐教材所涵盖的内容往往也是笼统而概括的内容。因学龄儿童的理解能力较低,乡村又无此类文化基础,故这些大而泛之的内容很难被学生理解。

即使表达方式有差异,但人的情感往往是共通的,而具有本地特色的民歌民乐则更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利于审美与价值观的双向培养。需要着重强调的一点是,并不是所有的民歌民乐都适合如今的小学音乐课堂,在将其引入课堂之前,首先要做的便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严格的筛选,既要符合学龄儿童的理解能力,又要兼顾歌曲内容,以做到真正的于课堂中传承民族文化。

例如在教授传统民歌这一内容时,由于地区文化的差异,我最先选择的便是江苏民歌,而在这大类目之下又派生出许多地区性的民谣与号子。我选择了一首最为著名的《茉莉花》,而在两个版本的茉莉花中,我则是选取了唱词较短的一版,这一版内容简练,情感丰富,同时旋律也更为简单。在进入到真正的教学后,学生对此曲的接受程度要远远超于那些内容大而泛之的歌曲,而在课堂上我也以实物对歌曲的内容进行延伸,并讲述歌曲的前世今生和所获荣耀。同时还播放了各个版本的《茉莉花》演奏版、歌唱版,如民乐版、交响乐版、电子乐版等。而在后续的教学中,我又添加了其他地区的民乐:陕北民歌《对花》、新疆民歌《阿瓦日古丽》、台湾民歌《阿里山的姑娘》等等。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来看,这样的教学不光加快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更在潜意识中植下了中国民族一家亲的概念,增涨了民族自豪感。

   3、结合自身特点,融入真情实感。

我们播放不同的歌曲,并让孩子们分组的形式进行练习,孩子性格不同,就会选择不同曲调风格的歌曲。我们也会根据孩子的音色音域等帮助他们选择歌曲。针对有着深刻含义的歌曲,我们会为孩子们讲解歌词大意,讲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境界。在了解歌曲的时候,孩子们就可以深刻的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扩大知识面将自己的情感都释放在他所吟唱的曲子中。

例如在讲授民歌《杨柳青》时,我除了教授唱法之外,还按照学生的特征分成二人小组,男女生对唱,营造一种热火朝天的农活气氛,让其通过自身的理解并且运用方言来对《杨柳青》进行表演,每个小组都展示了他们心中的《杨柳青》,每个学生都有着浓浓的自豪感,同时也让我有了新的教学思路来进行后续的同类课教学与思考。

小孩子都自带热爱艺术的本性,非常喜欢音乐带给大家的乐趣和它所承载的情感。也是通过对孩子的教育,逐步让家长也意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四、解决方案

1、加强师资建设,提升业务能力

由于缺乏重视,乡村小学一直缺乏真正的音乐老师,音乐课往往由班主任代理,抑或干脆不开设。对此,乡村学校应该以合理的条件招收专业的音乐教师,同时发挥现有师资力量,发掘现存教师的优势与长处,提供对等的自由度。同时我们还可发掘兼职音乐教师:传统的民间艺人、周边的科班出身的培训教师等,通过原生与系统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更好的推动民族音乐进入课堂,推动音乐教学的发展。

2、增加经费投入,完善教学设备

如果说消息通路的闭塞是制约乡镇小学发展的核心原因的话,那么音乐设备的完备与否则是这一状况的物质因素。音乐教育是视听的教育,音乐器材的完备与否对教学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就目前来说,许多乡村小学音乐课堂还停留在一台录音机便撑起整个课堂的状况,稍好一些的可能有电脑、投影等多媒体设备,但与城市小学尚有极大的差距。专门的音乐教师、电子琴、钢琴等乐器对音乐的感染力有极大的增强,同时也能更好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虽然乡村小学的经费不如城市丰富,但通过多渠道的资金筹集和良好的规划,教学设备的不断添置并非天方夜谭。更好的教学条件与教学设备不光能为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同时也能加快多种音乐类型进入乡村音乐课堂的速度,提升乡村学龄儿童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知识,践行国家“学生核心素质培养”的方针。

3、改变教学模式,创建互动课堂

往日的音乐课堂多为老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的模式,这不光让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就连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少之又少,这样的方式往往导致教学效果不达标,同时也少了应有的时效性。与此同时,乡村小学的学龄儿童往往都较为羞怯,即使跟唱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故此,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强互动的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将课堂交与学生,令其有更多的交流与沟通的机会,令其在交流中具体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探求一定的规律,从而令其能够打开内心,能够真正的爱上课堂与音乐。除此之外,老师也要强化民主融洽的交流,而不是简单粗暴的说出对与不对,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不一样,与技巧相比,音乐课堂要多注重音乐素养,注重理解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不同的情感与生活,感悟音乐美,培养真正的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五、总结

孩子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而良好的,全面的教育则是这一切的基础。正如我们不断强调的那样,艺术是人类思想的伟大杰作,而民族音乐更是一个民族精神风貌的展现,适当的在音乐课堂中添加与民族音乐相关的教育不光能展示中华民族的风貌,更是溯本探源式的传承。

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资讯通路,乡村都要远远窄于城市,这也让音乐教育成了拓展儿童娱乐活动的重要方式。同样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原生态的民族音乐与具有地域特色的音乐也更能激起乡村儿童的联想,更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教学实践永无止境,我在此处提到的不过是一些思路,尚有更合适,更优秀的方式等着所有教育工作相关人士去发掘,去更行之有效的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新课程标准》【S】.全国中学生教材审定委员会.2011.

[2] 邵伟 许红梅.《农村小学教育的思考与现状》【J】.《山西农经》2017,(10):26-26.

[3]舒达,蒋长好主编.《素质教育全书》M.北京: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4]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学音乐教育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07

[5]王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