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汤霞小学音乐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汤霞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阳阳

    城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嵇姝

    东坡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简洪岩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卿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语昕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彩云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珊

    都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梅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蓉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余云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媛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乐感的培养策略研究

作者:袁媛  日期: 2023-01-31  点击:

摘要: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讨了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乐感的培养策略,包括引导学生认真聆听,构建合理教学情境,将歌唱和念词相结合,以绘画形式提高学生感知水平等,希望以此为广大小学音乐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乐感培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最初系统化接受音乐知识学习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中,教师除了要传授学生基本的音乐知识以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乐感,帮助学生打好音乐基础,实现音乐素养的提高。因此,探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乐感的培养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引导学生认真聆听,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小学生的音乐鉴赏经验还不够丰富,因此对于这一个阶段的学生,教师应当要着重加强引导,结合课本中的音乐知识,带领学生仔细聆听和感受音乐,做到用心体会,从而发现音乐当中蕴藏的美感,加强学生感受能力。教师可以在播放音乐之前,先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聆听音乐,边听边想,思考音乐的节奏与旋律,并感受其中的音乐之美和完整艺术形象,以此便能充分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进行乐感启发,使他们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水平均得到明显提升。就目前小学阶段所学习的音乐知识来看,其大多都会强调歌曲的节奏感,教师可以挑选合适的音乐曲目,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来哼唱旋律,进一步体会音乐中包含的节奏感,并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音乐学习过程中,通过对乐曲的欣赏,增强自己的想象力和艺术感受能力,理解音乐中蕴藏的情趣、内涵与节奏美。比如《数鸭子》这首歌曲,是小学生十分喜爱的童谣,其旋律生动活泼,歌词内容也朗朗上口,好听易记,可以充分表现出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可以给学生播放这首歌曲,让学生反复聆听,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并使学生体会到该首童谣歌曲中包含的诙谐与幽默风格,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二、构建理想的教学情境,调整学生的音高和音量

音高就是声音的高度,其是由发声的振动频率所决定的。而音量则指的是响度,是耳朵听到的声音大小强弱的判断标准。掌握音高与音量,是培养小学生乐感的必由之路,需要教师予以重视和把握。小学音乐教师可以采用丰富多样的手段,为学生创建理想的教学情境。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喜欢新鲜有趣的课堂与学习方式,教师可利用这一点,加强音乐教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以便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乐感。例如在学习《小雨沙沙沙》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的形式,播放一些有关下雨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这样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同时也能达到活跃课堂氛围的效果。此外教师也可以将歌曲的音频在多媒体当中表现出来,让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体验能够更好地融合,加强学生的感受。待学生对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意境有初步的认知以后,教师再加入一些乐器开展辅助教学。例如采用钢琴和手风琴等乐器,一步步引导学生,让学生边听边唱,感受歌曲节奏和音准等方面的变化,帮助学生逐渐唱准音高和把控音量。最后,教师还可运用分段练习的方法,对该首歌曲进行钢琴伴奏,让学生仔细倾听其中的音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再跟着钢琴的节奏自主演唱歌曲。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能及时而准确地调整好自己的音高与音量,其乐感也会得到自然而然的提升。

 

三、把唱和练结合起来,加强音乐教学的律动性

在如今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音乐不能再像以往一样片面地进行歌唱教学或是理论讲解,而是要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把歌唱、舞蹈、念词等糅合在一起,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乐感与音乐素养。特别是在学习一部分相对困难的歌曲时,有的小学生可能无法快速掌握其歌唱的方法,例如一些学生把握不好歌曲的节奏,若是碰到歌曲节奏较快的情况,那么学生就难以将歌词清晰流利地唱出来。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就可以采用配合律动的教学方法,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加入一些相关的肢体动作。或是带领学生用手打拍子,使学生准确地找到其音高与节奏感,再结合歌词逐步培养学生的乐感。例如教学《粉刷匠》时,教师就可先让全班学生一起将歌词大声朗读一遍,等到学生对歌词有初步的了解以后,再用钢琴进行伴奏,让学生跟着伴奏来演唱这首歌。另外教师也可采用小组合作法,把学生分为多个演唱小组,由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打拍子并演唱。由于该首歌曲的律动性较强,教师还可设计一个“小小粉刷匠”的工作场景让学生表演。在正式表演前,先让学生以自主打节拍的方式开展学习,并认真聆听音乐节奏,结合歌词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思考粉刷匠在工作时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大多数小学生都十分喜爱这样的活动形式,他们会积极模仿粉刷匠的工作状态、行为举止等等。教师在一旁播放音乐,这样小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跟随音乐摆动身体,把歌曲生动地表演出来。该种方法结合了念词、歌唱和表演,能够充分展现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的律动性和乐感都能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时也能掌握更为复杂的节奏。

 

四、采用绘画形式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水平

培养学生的乐感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通过对音乐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确保学生能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节奏美、旋律美,加强学生的艺术感悟。教师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时,可适当融入绘画形式,引导学生将抽象的音符转变成为形象的图画,挖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表达欲望,鼓励他们敢于采用音乐中的绘画形式来表现美,同时也表达出自己的思想。通过于此,学生可以丰富对音乐的体验,并优化音乐学习效果。比如学习《找春天》时,教师就可利用该首歌曲中较强的画面感,让学生调动自己的多重感知器官,以绘画的形式描绘出心目中美好的春天景色,从而深入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对春天的赞颂之情,感受音乐之美。

 

结束语:

综上可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乐感,教师要做到结合课本知识,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构建理想的教学情境,调整学生的音高和音量,同时做到唱念结合,加强学生律动性,以绘画形式提高学生音乐感知水平,为学生良好乐感的养成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陈菲.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的探索[J].小学生(中旬刊),2021(11):111.

[2]吴寒.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的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1(09):80.

[3]葛卫兵.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乐感的培养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1(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