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城西小学 陈阳阳
【内容摘要】国乐的兴起带动着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了更广泛人们的视野,人们也更加专注于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在课堂中不同问题的处理与表现,使学生更加专注于解开魔方奥秘,吸收教师身上的经验与知识,让音乐课更有深度、广度。
【关键词】民族音乐;音乐素养;传承
近几年来,国乐的兴起带动着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了更广泛人们的视野。人们也更加专注于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民族音乐人才。中小学教材中也更多的出现了能够体现民族性格、民族精神,以及增强民族自豪感的音乐。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感到很光荣,同时也觉得很辛苦。我们不仅需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还要与其他学科相配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共同引导学生成为爱祖国、有担当、讲文明、守法律、肯思考、会创造的人。音乐教师在会上课、上好课的基础上,更要育人、育才。
好的音乐是深入人心的,能够打动人心的音乐都是注入了创作者、表演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的,是民族性格、民族情感、民族精神的展现。好的老师就像是一个魔方,他们是多面的、多元化的、更是丰富的、色彩斑斓的。通过在课堂中不同问题的处理与表现,使学生更加专注于解开魔方奥秘,吸收教师身上的经验与知识,让音乐课更有深度、广度。
今年9月,我参加了省级音乐网络课程培训,里面大咖云集,上课的老师更是经验丰富,各有特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这么多好课中,有三节课令我印象深刻,使我产生共鸣,更为我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指明了方向。这三节课都具有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任课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我也从中感受到,在音乐课中,老师音乐素养的高低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塑造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一、“花儿”歌声阵阵,“少年”笛声悠扬
首先是崔海鹏老师执教的一节欣赏课《花儿与少年》,课的开始就被崔老师清唱的花儿深深吸引,他的音色是那么的高亢,曲调委婉动听,流畅的方言仿佛一瞬间就将我们带进了青海地区。一曲终了,他没有在和学生说自己唱的是什么,而是紧接着又用钢琴弹奏了一首《茉莉花》,让学生自己感受哪一首是南方歌曲,哪一首是北方歌曲,把探索的过程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做出判断。这比老师将这个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要好得多。崔老师在学生获得答案的基础上再进行简单的点评,学生一下就知道崔老师唱的是一首北方民歌《花儿》。
对于音乐老师来说,有个一技之长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了。但如果能把这个技能运用在课堂上,不仅展示了自己,让学生刮目相看,还能为课堂加分。在分析《花儿与少年》主奏乐器音色的时候,一般老师会直接提问学生,这是什么乐器的声音?学生回答:笛子。然后介绍一下笛子是我们中国传统的吹管乐器,这个知识点也就一带而过了。崔老师在这里的处理是一个点睛之笔。他先用一支长而粗的笛子吹奏了主旋律、又用了一支短而细的笛子吹奏了一遍,让学生们听辨同一旋律两种笛声的区别,再抛出曲笛和梆笛的概念,从理论上清晰地讲述了它们的区别。最后引导学生了解《花儿与少年》中的笛声来自于梆笛,它的音色明亮,具有北方音乐的色彩。这比起老师一味理论教授,崔老师这样的设计以实际行动吹出旋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了音乐,认识了乐器,自己也秀了一下才艺,这样一举多得,引起大家的共鸣。也许就会有学生因为这节课喜欢上了笛子,想要去学吹笛子。从一个简简单单的示范,就能体现出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及民族器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从崔老师的深情演唱和精彩演奏里,我看出一名音乐老师的专业素养。更看出一个魔方老师的多面性。
二、姑苏一曲琵琶调、语言婉转入江南
以汤霞老师的一节器乐课《感受江南》为例。老师抛出问题:你的家乡在哪里?能唱一首家乡的歌吗?学生大都来自无锡,自发演唱艺术歌曲《太湖美》、江苏民歌《茉莉花》、具有江苏韵味的歌曲《开心里个来》、还有靖江的《打麦号子》。这都是音乐课学过的歌曲,仅仅一个问题,就能挖掘出学生已有的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掌握的能力,老师的智慧得到体现。
汤老师本身就是琵琶专业出身,她亲自用琵琶示范演奏了《姑苏小调》,学生们通过看、听、品味和感受,切实体验了苏州曲调那娓娓道来、舒缓愉悦的音乐特色。让我们了解,音乐不都是纷繁复杂的,清新雅致也是我们民族音乐中江南音乐的一大特色。
无锡与苏州相邻,都处于吴方言文化的发展传承地区,无锡的孩子更加能够体会《姑苏小调》的精髓,在竖笛吹奏乐曲时,宽、缓、柔这三个字也一直会萦绕在他们的心头。
“所有的美丽,都是蓄谋已久。”用这句话来形容汤老师的课一点也不过分。清新雅致的不仅仅是音乐,还有一直让我沉浸在课堂中的吴侬软语,汤老师的语言功底非常扎实,语音、语调是那么的优雅细腻,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她的语速永远那么舒缓,时时给人如沐春风之感。在竖笛二声部创编环节,让学生感受二分音符的时值,汤老师引导学生长音仿佛小船轻轻荡漾,将竖笛双手横握,做出划船的动作,边划船,边随音乐律动,悄无声息的解决了长音问题。最终学生在竖笛二声部合奏时,老师不紧不慢,娓娓道来,一声部吹奏时二声部划船,二声部吹奏时,一声部练习指法,遵循学习规律,注重声音的统一和谐,才能在最后的合奏时大获成功,这不是偶然,而是层层铺垫下的最终升华。
汤霞老师将语言美、柔和美与层次美有机的融合,美美与共,呈现出一节具有深厚江南底蕴的音乐课。
三、兴高采烈售货去,唢呐嘹亮暖人心
音乐老师不是全能型选手,十八般武器并不是样样精通。但它们善于运用智慧的力量,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以王晓婧老师的一节《山村来了售货员》为例,这是一首唢呐独奏曲。王老师以一首《百鸟朝凤》导入,因为这是已经欣赏过的曲子,所以学生很快就答出主奏乐器是唢呐,音色高亢、明亮等特点。在介绍唢呐这件乐器时,王老师邀请了一名学生来向大家展示,使得大家更感兴趣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设计,我们往往都会认为,老师就应该去介绍、去讲述,这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想让学生做课堂的小主人,就应该放手、放权,把机会留给他们。大多数时候,我们大人都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就一厢情愿或自作主张的帮着孩子去认识这个,认识那个,孩子在我们的无形的“溺爱”中做事束手束脚,不能真正展现他们自己的能力。让学生去教学生,“小老师”的出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增。
在欣赏主题A旋律“赶路”的时候,老师模仿售货员赶路卖货的样子让我眼前一亮。太喜欢她表演的样子了,那么投入、那么自信,而且放得开。联想到自己,在上大部分欣赏课时,都太端着,放不下身段做那些夸张的动作,课堂少了一份真实和乐趣。王老师架着双手,摇头晃脑的挑着扁担、和着音乐用轻巧灵动的步伐走着秧歌步,实在是喜庆又滑稽,我想,这也是和老师的性格有关的。
除了聆听乐曲,王老师还让学生们完整的欣赏了民族乐团的表演视频,学生通过观看,更直接看到有哪些发出声音的乐器以及他们的演奏方式,这位最后的集体表演做好了铺垫。学生看了专业演员的表演后,自己也会有样学样的模仿起来,在唢呐表现售货员与村民讨价还价时,老师邀请一位学生来吹唢呐,果然,那孩子就像大人一样的拿起唢呐放在嘴边摇头晃脑起来,神情机灵活泼,十分可爱。要知道,这可是六年级的学生呀,它们可是出了名的“雷打不动”、“石沉大海”的典范啊,能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课堂上如此活跃,足可见王老师的精心设计与智慧的体现。
通过王老师的这节课,我相信,学生一定对这位积极乐观的售货员很感兴趣,王老师此时又播放了一段作曲家张晓峰老师对《山村来了售货员》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介绍,把课堂的深度又提升了一个档次。在学生的心中,一定会留下这位售货员的身影,他是那么朴实、那么积极向上,会一直影响着孩子们的一言一行。
也许是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对于本民族的音乐更有亲切感,所以在情感方面会有很多的共鸣,使课堂效果达到极致,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希望以我们的微薄之力,能够将中国民族音乐的文化与精神传承下去,让民族音乐的根与魂深深烙印在孩子们的心中。
从一节课中,我们就会看到老师的底蕴到底有多少。音乐课就该是丰富有趣的、形式多样的,只要老师们愿意去听、去看、去思考,去展现自己的能力与魅力,我相信学生们一定会感受到这份用心,也会因为有这样的老师给他们上课而感到幸福。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学生喜爱的魔方老师,把好的音乐素养、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广泛的兴趣爱好,都展现在你的音乐课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