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汤霞小学音乐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汤霞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阳阳

    城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嵇姝

    东坡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简洪岩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卿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语昕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彩云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珊

    都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梅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蓉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余云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媛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十月——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作者:徐梅  日期: 2022-11-22  点击:

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声势律动逐步走进音乐课堂教学中,并成为音乐教学中最受追捧的方式之一。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入声势律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视听能力、辨别能力、节奏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也为教师打造高效音乐课堂提供可能。本文基于笔者多年音乐教学经验,就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声势律动;

在当下小学音乐教学中,单纯地讲授音乐知识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了。在实际音乐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打造音乐课堂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值得探索的问题。声势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入驻,为小学音乐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能够让学生主动去感知、领悟音乐知识,并借助身体发出声音,去表达音乐,推动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发展。那么,具体该如何开展音乐教学呢?

一、声势律动教学法的含义

所谓地声势律动就是将自己的身体 当作乐器,通过拍手、捻指、跺脚等等动作和姿势制造出不同的声响,并借助律动的身姿来直接对音乐进行体会和感受的表达。声势律动是培养学生理解、感知音乐的重要途径,便于学生借助自己的肢体在旋律中进行有节奏的训练,借以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肢体协调感,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长此以往,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声势律动的运用,并针对相应的音乐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声势律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根据音乐主动借助自己的肢体来表达对音乐的喜爱之情,以此来打造高效性的音乐课堂,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二、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整个教育体系中最基础、最关键的时期,亦是培养学生学习音乐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入驻,极大地丰富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内容,改变枯燥、乏味的音乐教学模式,促使音乐课堂保持活跃状态,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

2)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来进行声势律动,将身体视为一种独特的乐器,借以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以提高学生参与音乐教学的热情,打造高效音乐课堂。

3)刺激学生表演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歌曲在课上进行播放,学生听到音乐之后,身体会自然地做出一些动作来“应和”音乐旋律,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即兴表演。这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声势律动,刺激学生的表演欲,借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一)借助肢体语言或动作,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人体是一种特殊的乐器,能够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音乐体验。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借助他们自己的肢体语言或动作,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值得注意的是,节奏感是学生与生俱来的,其身体动作一般来说都带有一定的节奏感,不论最简单的行走还是平常的动作,都是可以为声势律动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的,因此,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声势律动的方法,让其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注意自身的音乐动作,以在音乐教学中更好地诠释音乐。如,在教学《我的祖家是歌乡》一课时,这首歌曲为c羽调式,2\4拍,单乐段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情绪欢快、热烈,带有舞蹈性。为让学生对四分音符的了解,笔者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或动作将四分音符的时值表现出来,便令学生边唱边拍手打拍节奏,边打节奏边跳舞,以加深对四分音符及歌曲的理解,促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又如,在教学《跳柴歌》之时,由于受场地限制,在课堂上并不能令学生用竹竿进行学习活动,笔者为了弥补学生的遗憾,引导学生用脚掌或脚跟点地,并用手有节奏的拍打着膝盖,同时跟着节奏晃动着头,用肢体感受这首歌曲的力度和速度的变化,感受海南民族的民族风情。学生在这样的活跃的音乐课堂气氛中,逐步培养其自身的音乐节奏感。

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借助肢体语言或动作跟着音乐的旋律、节奏及速度进行音乐学习,这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唤起学生的音乐细胞,还能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掌握,并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那么,教师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肢体与音乐的结合,提高学生欣赏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美育的培养,小学音乐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平台,则更要重视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要知道学生的欣赏能力是建立在一定的音乐水准基础之上的,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入驻,使得学生的肢体与音乐得以完美结合,促使其在欣赏音乐作品之时,能够抓住重要的音乐要素,并借助律动的方式来掌控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以及歌曲中情感的变化等,从而树立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在小学音乐课堂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针对音乐的情感来引导学生选用合适的律动方式,来表现音乐,一般来讲,悲伤、难过的音乐需要通过慢节奏来展现内心的深沉与凝重,而相对欢快、活泼的歌曲,则需要采用节奏明快的律动方式来进行表示。由此可知,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有着不同的节奏,而选择的声势律动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在教学《邮递马车》这首曲子之时,笔者用竖笛进行音乐教学辅助,边唱边引导学生跟随着笔者的音乐旋律做出拍手和拍肩膀的声势律动来感受轻快、活泼的旋律,体现歌曲旋律的流动,掌握其中的基本要素,进而深入品味音乐的内涵,体验歌曲中马车奔驰向前的音乐形象以及牧场上人们充满期待器乐的心情和对亲人的浓浓深情,借以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的欣赏能力,打造高效音乐课堂。

(三)心灵与音乐意境合二为一,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并将其作为音乐教学的核心贯穿音乐课堂以及音乐文本的始终,重视培养学生心灵与音乐意境的合二为一,体验音乐作品中所传达出来的情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表达音乐的能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会随着音乐的旋律展现出不一样的声势律动,这时教师需要顺应学生的本能,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鼓励学生借助声势律动深入到音乐作品中,将自己的心灵与音乐作品的意境合二为一,相互融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进而提高学生表达音乐的能力,学生的音乐素养也会在其中不断地提高。比如,在教学《草原上》之时,笔者运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草原上的视频,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想在不自觉中融入音乐意境之中,想象自己就是一位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置身在一望无边的辽阔的草原上,欣赏着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通过模仿内蒙古人民的爽朗豪放,来体验音乐主题旋律特点,促使学生深入音乐作品意境,感受牧民舒畅愉快、热爱家乡的心情,借以提高学生对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以上是笔者的粗鄙建议,望广大教育工作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有效运用律动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能力[J]. 杨静.  小学教学参考. 2015(24)

[2] 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 孙慧.黄河之声,2016(11):61.

[3] 律动校园,音乐绽放——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王琴.北方音乐.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