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汤霞小学音乐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汤霞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阳阳

    城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嵇姝

    东坡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简洪岩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卿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语昕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彩云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珊

    都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梅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蓉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余云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媛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十月论文-新课标下小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策略

作者:袁媛  日期: 2022-11-18  点击:

摘要新课标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受到一定的重视,为持续不断地提升音乐教学水平,教师尝试引进单元整合教学理念,并采取针对性教学对策,如单元知识点整合,界定教学目标;内容结构重构,紧扣音乐育人要求;信息技术应用,多视角音乐解读引导;教学评一体化,挖掘学生音乐潜能等。本文就小学音乐单元整合教学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单元整合;教学对策;内容整合;结构重构;教学评价

随着2022年版《艺术课程标准》的颁布,如何强化课程育人方向,如何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等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对学生的情操陶冶操、人文意识启蒙、艺术修养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持续不断地提升音乐教学水平,尝试引进单元整合教学理念,采取针对性教学对策,探索音乐单元整合的教学路径,为学生建构全新的音乐学习环境与氛围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笔者就小学音乐单元整合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在小学音乐学科教学时,为合理发挥出音乐艺术美育的教育价值,启蒙小学生内心的真善美,教师需要对音乐教学进行合理创新,在德智体美劳教育视域下,为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当从多个学科入手,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围绕小学生的音乐学习诉求,为学生建构音乐单元的系统化学习模式,完成音乐单元教育资源的整合,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思维品质,完成对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启蒙。

一、单元知识点整合,界定教学目标

音乐单元整合教学时,教师应当完成对单元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并准确界定音乐单元教学目标。通过对单元音乐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分类归纳,进而细化各个音乐教学作品的关联性,而在单元教学目标界定时,需要细化显性教学目标与隐性教育目标,保证音乐单元整合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每一首音乐作品都具有独立的思想诉求与文化内涵,在单元教学框架中具有个体的教育价值,而每一个个体的教学价值进行升华后,则可以有效发挥出音乐单元教学的价值与效能。为此,教师需要从多个维度,对单元音乐教学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围绕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音乐学习诉求,完成教学目标的细化落实。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采山谣》是基于学生感受民歌,掌握民歌演唱技巧,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设立的一个单元。明确这一教学目标后,可以发现单单就一个单元来说,要实现这一目标难度很大,因此需要教师有大单元教学的概念。在实际教学中,本册第二、第三单元中要求演唱的彝族民歌《阿西里西》、江苏民歌《叫我唱歌我唱歌》,欣赏的浙江民歌《对鸟》等等都成为了我单元教学整合的知识点,在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八月桂花遍地开》、《溜溜山歌》等内容,让学生通过欣赏、表现、联系等,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让学生认识到民歌这一概念,掌握民歌演唱所需要的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内容结构重构,紧扣音乐育人要求

音乐单元内容结构进行解构与重构时,为保证音乐单元教学工作开展的有效性,教师必须紧扣音乐育人要求,避免在音乐单元教学内容整合重构时,导致音乐育人工作方向出现偏移。教师应当明确立德树人教育要求,在小学音乐单元教学时,教师可合理进行德育渗透,对小学生的思维心智进行有效启蒙。

在教学中,教师推动音乐单元教学工作落实时,应当突出学生的音乐学习主体性,并基于音乐单元知识的逻辑关系,设定具体的教学路线,引导小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理解,循序渐进地提升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德育渗透、音乐美育的预期教育目标。在最近的市公开课教学中,我执教《队歌》,整合了五年级的《红星歌》、二年级的《共产儿童团歌》、三年级的《国歌》组成了一个“寻红色足迹 咏爱国情怀”的大单元教学概念。在教学中从电影《闪闪的红星》潘东子送鸡毛信开始,让学生知道共产儿童团,了解共产儿童团员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英勇事迹;到珍贵的历史镜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让学生在国歌中感受庄严的升旗仪式;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儿童团成为少先队员,唱响《队歌》;最后呈现国家一代代领导人对少先队员的嘱托,让学生有了“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决心。音乐知识点的学习、强化,环环相扣,通过大单元教学理念逐步呈现,并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要求。

三、信息技术应用,多视角音乐解读引导

为实现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完成所学知识、技能等项目的学习,教师创新探索音乐单元教学模式时,要从多个维度,对音乐单元内容进行解读,不断拓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视野,增强学生的音乐单元学习获得感与体验感。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音乐单元学习模式。

《艺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视听结合、声响一体、虚实结合等方式创设与音乐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共鸣与联想。”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荡漾的深情》这一单元中,一首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犹如一股清泉,打动着学生的心,而校园民谣这一体裁形式也成为了学生乐于去探究的问题。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学生开启了追寻校园民谣之旅:首先呈现的是曲作者叶佳修的创作历程、潘安邦的现场演唱视频,让孩子们了解到了歌曲的创作背景;金色沙滩、浪打礁石的澎湖湾,让孩子们身临其境,歌声也变得更加温暖与活泼;单元整合后一首首散发清新气息的《兰花草》、《同桌的你》、《蜗牛与黄鹂鸟》等让孩子们对校园歌曲欲罢不能,也让孩子们认识了老狼、沈庆等一个个校园民谣的代表人物……在信息技术呈现的多元学习场景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歌声、律动表现着对校园歌曲的喜爱。一段段珍贵的视频带给孩子们是震撼,激发着他们对音乐发自内心的喜爱,在多角度的教学建设及引导下,不知不觉中,完成了音乐知识的内化吸收,丰富着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审美体验。

四、教学评一体化,挖掘学生音乐潜能

《艺术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评”的一致性,而且对“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等有了更明确的要求。教师开展音乐单元教育策略时,为充分发挥出评价的应用价值与优势,教师可对教学评价模式进行合理改革创新,保证教学评价,能够真实有效地检验出学生是否达到音乐单元学习目标。

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创新时,为有效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人文素养与艺术修养的形成,在后续教学指导时,教师可对教学方案进行灵活调整,以保证单元音乐教学工作开展的有效应。基于音乐核心素养育人思想指导,教师可围绕审美要求、人文素养培养要求、实践应用教学要求,对单元教学方案进行针对性完善优化,保证后续音乐单元授课的整体质量与效果。如在对小学生的真实学情进行诊断时,教师需要收集多种信息,评估学生音乐学习遇到的具体问题与真实收获,以保证教学评价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为实现预期教学效果,教师可建构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促使教学引导与评价指导工作完成无缝衔接。如设置音乐单元检测试题时,尝试将素养要求、知识能力、情感表达等因素,合理融入到单元检测试题当中,挖掘出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潜能,助力小学生完成音乐单元知识的迁移实践应用,发挥出音乐单元的教育潜在价值,提高师生对音乐单元教学的认可度,为后续音乐单元教学工作的创新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大单元教学是核心素养教育的必然要求,教育要从传统的已知识和技能为本转变为能力和素养为本。“大单元教学”成为了我们一线音乐教师值得积极探索的新型教学方式。这需要我们基于学理,紧扣素质育人要求,对单元教学模式与运行机制进行完善优化,不断挖掘音乐单元教学的潜在价值,为小学生建构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