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击乐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而自制乐器则能够使小学生更自主、积极的投入到课堂,实现高效学习。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如能巧妙地运用自制简易“打击乐”器,不但解决了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而且提升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本文对自制打击乐器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音乐有效教学 生命力课堂 自制简易打击乐器
音乐是小学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载体。在素质教育全面改革深化的大背景下,现代教育领域强调小学音乐教师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风格,让小学生能够真正感知到音乐学习的魅力和乐趣,进而全面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性强,但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如果课堂中巧妙地运用打击乐器,与教材中的旋律及节奏相配合,不但解决了学生开小差的问题,而且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节奏感。因此,音乐教师就要充分认识到打击乐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让学生自制打击乐器更增加了趣味性与创造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制简易打击乐器的教学价值,以此推动学生更全面、更科学、更有效地了解和学习音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真正实现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进一步推动小学低年级音乐有效教学的正向发展。
一、创设灵动空间,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掌握未知知识时,既需要教师的良性引导,又需要教师通过多元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自主探究。因此,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师就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利用自制简易打击乐器为学生创设出灵动、鲜活、极具生命力的课堂,使学生能够感受音乐课堂的趣味性,进而自主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首先,教师要在课前将与该堂课程内容相关的自制打击乐器以“图片和音频”的多媒体展示形式给学生欣赏,并鼓励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家长的辅助下独立完成不同的打击乐器,探究该乐器的主要使用方式。在课堂中,教师可先带领学生聆听该首歌曲,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自己在课下了解的自制简易打击乐器的信息以及将打击乐器运用到该首歌曲中的具体方法。在各小组成员之间展开交流和互动时,教师要适时参与,但不采用批判性态度评论学生讨论的方法、干涉学生天马行空的探究内容,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对打击乐器的学习欲望。同时,教师可再次为学生播放与自制简易打击乐器相关的音频信息,进而使学生始终处于灵动、真实的学习空间中。在各小组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后,教师则要邀请学生选择相应的自制简易打击乐器,并跟随着音乐的节奏展示最终的讨论结果。在某一小组进行展示时,教师可鼓励其他小组成员予以帮助,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不同打击乐器的音色和演奏风格。最后,教师根据不同小组中讨论结果的偏差部分或遗漏部分为线索,带领学生深入讲解不同自制简易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和技巧,如:自制的小鼓、沙锤、响板、串铃等等,以此进一步强化该堂课程的有效性。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小学音乐教学教师不仅仅能够为学生传授丰富的学科知识和音乐技能,同时还能够培养出学生的探究欲望,真正为将来学生学习更高层次、探究更高难度的音乐知识奠定牢固的根基,进一步推动学生感受和体会到音乐的魅力。
以苏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我是小鼓手》歌唱教学为例,如果课堂导入是看图片或者实物介绍小鼓手和各种鼓,然后学唱歌曲,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缺乏了趣味性。这时可以充分将“情景探究法”与自制简易打击乐器有机结合,创设灵动空间。在课堂上我邀请每位同学都客串当一名小鼓手,当笔者提问:“你是用什么材质来制作你的专属小鼓。”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装零食的小桶或者盒子,材质各不相同,有塑料的,有铁质的,还有木质的。这些材质不同表现出来的音色也不同,“咚咚”、“砰砰”、“哒哒”各式各样,有一位同学她制作小鼓使用的材料是气球,把红色气球剪开套在了一个塑料盒子上,漂亮极了,而且这样敲击出来的音色更加响亮。她兴奋地向我展示说:“老师,这是我比较过其他材质制作的最喜欢的声音”。在表演歌曲时长音“6 — | 6 — |”处多位同学创意的改变了打击的节奏,一起摇晃自制小鼓,原来很多小朋友会在小鼓里加入不同物品,比如米粒、黄豆、小石子等,摇晃之后发出的声音也各不相同。真的为孩子们乐于探究的学习状态感到高兴,从他们一张张的笑脸和兴趣浓厚、渴望的眼神中让我真实感受到了什么是“寓教于乐”。
二、丰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力度不断增强,小学音乐教学受到了愈来愈多的关注,这也使得小学音乐的教学素材变得更加丰富。打击乐器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打击乐器的种类相对较为丰富,学生掌握的难度降低,尤其适合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自制简易打击乐器的学习,进行曲目编创是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核心内容,也是激发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更是使学生始终保有浓厚音乐兴趣的关键方法。好奇是小学生的独特天性,他们总想着自己亲自体会,教师就可充分应用自制简易打击乐器,带领学生编创音乐伴奏,以此推动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和演奏技能提升。
比如,教师可定期为学生开展不同主题的“自制打击乐器展示活动”,从而将“游戏教学法”与音乐课堂有机融合。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主题内容应用自制简易打击乐器展开创新和创造,为学生讲授打击乐的适用范围、伴奏形式等多方面的知识,以此推动低年级的小学生大胆创新、大胆想象,编创出极具个人色彩的音乐片段。还可以随机邀请一名同学到课堂中展示自己所编创的音乐片段,并鼓励其阐述自己的编创理念。在某位学生进行展示时,教师可以适当提供帮助,并始终保持、积极正向的态度予以肯定。同学们的音乐片段展示完成后,教师则要鼓励不同学生选择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或符合自身兴趣爱好的内容进行二次探究,并结合自身的所知、所感、所想,生成新的音乐感悟。最后,教师根据该堂课程中的优秀展示为线索,带领学生深入挖掘其中的亮点和短板,以此帮助学生进一步认知伴奏节拍、乐器音色、演奏模式等不同的知识。
以苏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钟》歌唱教学为例,邀请学生一起用自制“纸杯串铃”为这首歌伴奏,每个孩子使用的方法会不一样,有的会转动、有的上下甩动、还有的会敲击杯口等等来模仿时钟滴答的声音,这时不要去限制和统一一种方法让这个“纸杯串铃”发出声音,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在玩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在不停的创造,“老师我觉得应该甩,用0X 0X 0X 0X|0X 0X 0X 0X| 的节奏,你听……”、“老师我用X X XX X |X X XX X|的节奏左右转动的,你听……”在敲击的过程中,有的孩子发现纸杯底部敲击也能模仿小鼓的声音,而且这样敲击还能伴随书夹子发出叮铃铃的声音,太好了!这样的课堂孩子们兴趣十足,同时又具有了创造性和灵活性。看着孩子们肆意的表现,他们的笑容、歌声与演奏让我明白了我们音乐课堂的“生命场”是什么!我们一起制作乐器,享受音乐,收获快乐!课后我将学生的音乐展示以“视频”的方式保存并在下节课让学生自己欣赏,引导各个层次的学生根据自身的薄弱环节展开更深入的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挖掘个体潜能,提升课堂生命活力
低年级学生会因为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家长的管理方法、家庭的探究氛围和社会的教育资源、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等多方位、多层次、多维度的因素形成不同的“个人特色”,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音乐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就要落实分层化的评价和指导体系,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要求与潜力,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均能够通过自制简易打击乐器的学习,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比如,对于音乐感知能力相对较弱、音乐探究热情相对欠佳的学生而言,教师就要关注该层次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基础学习技能。在与该层次学生展开交流和互动时,教师则要与其深入探究阻碍学生该阶段音乐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原因,如:自制简易打击乐器使用方法的难度较高、基础音乐知识未掌握、音乐探究方法不正确等等,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予以正确的调整方法和完善思路,让该层次学生能够逐步通过自制简易打击乐器的学习掌握基础的音乐技能,从而让他们逐步树立起良好的学习自信和掌握自制简易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提高音乐学习热情。
对于音乐感知能力相对较强、自主探究意识相对较佳的学生而言,教师则可为其提出更高的探究目标,如:规范学生的演奏方法、引导学生尝试多种节奏、鼓励学生自制更多创意打击乐器等等,从而不断强化该层次学生的个体优势和音乐探究水平,推动该层次学生往更广袤无垠、深远辽阔的方向发展和前进,真正实现班级学生器乐演奏能力提升良性循环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指导不但能够激活课堂的生命力,还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极为深刻的影响。
综上所述,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师通过自制简易打击乐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是非常值得推广的,其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将打击乐器作为教学辅助工具来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和学生的参与度,在课堂中自制简易的打击乐器、合理应用自制简易打击乐器,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真正构建出高质量、充满生命力的音乐有效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关金福.利用打击乐器激活学生的音乐兴趣[J].教育,2019(14):60.
[2]陈岑.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打击乐的有效应用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