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丁山实验小学 王语昕
摘要:根据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的标准,乐器的学习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表达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乐器的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重要途径。但是就目前的教育情况来看,我们校园乐器教学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乐器教学资源与设备、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乐器教学体制与机制的提升等方面存在差异。为了更好地开展乐器教学,有必要让乐器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因此,自从新课标的实施开始,小乐器以其独有的优势走进课堂,在小学校园中开展得有声有色。基于此,本文针对小乐器进课堂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实施策略进行研究与探讨,为如何充分地发挥出小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小学音乐;乐器教学;小乐器;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小乐器教学可以完美地融入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当中。通过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达到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一、小学音乐课堂中小乐器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小乐器是指便于操作、便于学习、适合课堂教学的小型乐器。一般分为吹奏乐和打击乐。如:葫芦丝、单簧管、口琴、手风琴等。初级阶段要求:介绍各种乐器的性能和种类,让学生了解小乐器的特点,掌握基本的演奏方法,能演奏2-3首简单的曲子。中级要求:掌握小乐器的演奏方法,并能自然地运用呼吸来控制乐器。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掌握5-7首课内外的曲目,其中两首是四级表演曲目。高级阶段要求:在练习原计划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合奏水平,如:多声部演奏,10%的学生可以独奏。这一阶段的表演形式可以做成年级乐器合奏,同时,多声部配合,使乐器走进课堂成为现实。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小乐器的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基本上所有学生都非常喜欢在音乐课上进行小乐器教学,但大多数学生却止步于欣赏的层面,没有进行具体的操作,学生们都希望可以亲自接触和演奏小乐器;二是少数班级有开设小乐器教学,而多数班级不开展小乐器教学,小乐器没有得到普及;三是多数学生对小乐器不熟悉,没有正确理解小乐器,这不利于小学音乐教学中小乐器在课堂的普及;四是部分班级的小乐器教学方式单一,不利于小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开展。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让小乐器进课堂并发挥大作用的实施策略
(一)注重音乐教师小乐器教学技能的培养
在与学生、家长等的密切配合下,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对小乐器的综合知识框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因此,为了使小学音乐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学校必须建立和培养一支专业和综合性的小学音乐教师队伍。另外,还应该为教师提供系统的、专业的能力培养和发展机会。
(二)优化音乐教材注重课堂教学质量
1、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理特点来决定小乐器引进的种类
6至14岁是学生接收技能知识、养成学习习惯以及体力、精力和智力的最佳时期。根据学生这个时期的特点,将小乐器由简到难的引进课堂是最佳的选择。通常情况,在开始将小乐器引进课堂时,选择管乐器会比弦乐器更加困难,因此,打击乐器可以为初始阶段的小乐器引进小学音乐课堂,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只有将教材内容与精选的小乐器相结合,才能达到音乐教学技能培养的目的。
2、结合乐器系统有步骤的进行音乐知识教授
音乐知识的教授在不可以想到什么就讲什么,这会使学生产生思绪错乱,导致情绪低落,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在学生使用小乐器演奏之前,我们必须清楚地为学生讲解乐理知识,并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演奏。为了今后的教学,应加强学生对基础乐理知识的理解和实践。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条件和接受能力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和失衡。因此,教材的选择要精心设计。如果有太快太难的练习材料,学生的压力会倍增,学习的积极性就会丧失。最好的方法是了解学生的能力、反应速度、学习进度等综合因素,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
3、测试和调查学生能力和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
学生的能力、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考卷和实际表现来考察。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不伤害学生耐心的前提下,选择歌曲进行练习,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保持耐心和热情。可以选择一些熟悉的曲目,也可以写一些简单的旋律练习曲目。另外,要鼓励多学生,让学生有成功感和收获感,从而不断加强学习;也可以将近期的流行的动画主题歌曲加入教学中,作为对枯燥学习的调整。
4、使用分层教学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对技能知识的掌握会有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分组来激发学习动力。有较好演奏能力的学生,可以进入高水平组进行实践,定期进行报告表演,激励其他低水平学生的追赶。也可以按年龄和年级分组。总之,我们应该尽力缩小学生之间能力的差距。
(三)激发学生对小乐器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包括听、唱和欣赏,几乎不存在表现的阶段,更不用说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了。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仍处于教师引导学生听和唱的阶段。甚至在大部分小学音乐教学中连最基本的音阶唱名部分都还没有,只是单一的教学生唱一首歌。通常情况下,是老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此外就是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范唱,学生再跟着范唱自己唱。然后再欣赏一段音乐,学生们也不知道他们所欣赏的这首音乐表现了什么?笔者认为这样只是浪费时间,为什么不把有限的时间用于实际和有益的活动呢?
譬如,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打击乐伴奏歌曲,也可以在课堂上加入口琴、葫芦丝或单簧管等较难的乐器。以这种方式进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不仅丰富的教学内容,也为学生今后的小乐器学习奠定了基础。在进入小学中段的学生,可以加入如口琴、葫芦丝和竹笛等难度更高的小乐器,他们既可以齐奏也可以合奏,还可以增加一些其他乐器作为伴奏乐器配合演出,从而丰富和完美的演奏整个曲目。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小乐器的教学应与所学的音乐理论知识相结合。同时,我们还可以在歌唱内容和欣赏、读谱等其他方面进行训练。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加丰富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另外,我们也可以在天气好的情况下带着学生们到户外进行小乐器的练习,让学生更加地融入音乐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总而言之,作为小学的音乐教师,我们应该采用灵活的教学和活动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小乐器的学习,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提高小乐器的能力和水平。
(四)通过组建乐团丰富校园小乐器实践形式
回忆过往艺术在学校里只是起了兴趣小组的作用。三五个人或十余个人利用课余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的规模对于小乐器教学的蓬勃发展当然是不够的。扩大兴趣小组成员,组织室内乐表演或成立能代表学校参加比赛的乐队。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培训,细心、有规划地选拔人才。乐队发展初期可以以兴趣小组的形式进行,逐渐增加人数和对小乐器演奏的影响力度。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再选拔优秀学生建立室内乐演奏机制,为这些优秀学生将来成为管弦乐队的核心成员铺路。当人数达到一定的规模,我们就可以开始组建校园乐团。这个时候,乐团的成员要达到40到60人,才能组成一支优秀的乐团。
乐团的训练课程将以“以强带弱”的模式进行。能力强的学生引导能力较弱的学生达到平衡水平。人员较少时可采用分组方式。比如第一组是主力,第二组是第一组的后备力量,第三组是第二组的能量补充。经教师考核,第二组成员达到一组的水平后,可直接转入一组参加演奏;第三组学生达到一定水平的能力也将其转到第二组接受更加严格而富有挑战性的训练;同时,如若第一组学生的能力退步,他们也会被转到第二或第三组。这种梯队模式的形成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乐团可以每年都招募新人,使乐团拥有源源不断的后续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组建室内乐或乐团的意义在于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使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提高艺术素养。为小乐器进校园、进课堂教学提供实践指导,为小乐器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进一步发展素质教育,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使他们有一个良好的身体,同时也拥有一项技能,激发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情感和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师应该认识到小乐器教学的重要性。只有在音乐教学中加入小乐器教学,才能使音乐教育更具吸引力、感染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小型乐器将走进校园和课堂,为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为完美的艺术表现插上理想的翅膀。
参考文献:
[1]周海宏.我为何呼吁一生至少要学一件乐器[J].琴童,2018(12).
[2]娄晓丽,付玉婷.小乐器(竖笛)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艺术教育,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