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徐新中信息科技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徐新中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曹莉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洁

    都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柯敏艳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小军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怡萱

    新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韵冬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文婷

    新建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宋健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宋新

    闸口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孙园园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闻敏

    西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洁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燕斐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薛俊峰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力维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妍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颖

    鲸塘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壬玺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宗冠夏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初识变量》教学反思

作者:孙园园  日期: 2025-03-29  点击:
1

算法选择形象化:交互情境贯穿概念转变


思维具有情境性,学生编程概念的转变需要借助特定真实的问题情境,合理情境的创设有助于教学中概念转变的推进。算法的基本思想原理性强,较为抽象,通过生动形象的情境可以将文字描述的算法原理动态立体地展现出来,帮助学生体会编程概念。在算法选择阶段,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及追问,抽丝剥茧地引导学生进入算法思维状态。就本课而言,“变量”这个词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概念,如果直接出示学科概念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而购物情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初识变量》一课选择这个情境,正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笔者将复杂的购物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先用变量表达个数,再用数学算式计算总价,最后用逻辑算法甄别优惠策略,这种分解使得复杂问题变得简单。接着笔者引导学生针对每个子问题进行算法选择,最终形成了解决原始问题的方案。购物这一交互情境贯穿对问题的抽象过程,也贯穿学生的概念转变过程。

2

算法描述直观化:多维表达促进概念转变

算法的描述是对算法核心思想的提炼,也是算法思维的重要环节。在算法教学中,提倡学生使用自然语言、列式、列表、过程图等多元化算法描述的方式,清晰概括每个环节对应的信息要素。这样的多维表达有助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更好地梳理算法流程走向, 消解错误的前概念的副作用,促进概念转变。因此,在新建“个数”变量时,笔者摒弃了直接下达任务要求的教学方式,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呈现具体的三个算式,让学生从具体可感且不断变化的“个数”出发,抽象出“变量”的概念。

3

算法实现支架化:能力迁移验证概念转变

算法的实现通常是程序设计的最后一环。算法实现的程序调试验证活动主要是在比较与发现 中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一系列连贯性的问题链启发学生算法思维的进阶。在算法实现环节,可通过设计适切的、多元化的引导思维发展和知识获得的学习支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思维技巧,将学生的算法思维可视化,帮助学生在编程概念转变中降低外在认知负荷,提高相关认知负荷。因此,在应用“变量”的程序编写中,笔者将算法的实现支架化,引导学生理解算法描述的程序化表达,借助师生互助、生生互助的方式,学生可以把多元化的算法描述用程序语言表示出来。在此基础上,还给学生提供了两种优惠策略,让学生使用不同的算法、不同的程序支架测试结果,并将结果记录在另一支架中。程序支架给学生的算法思维指明了方向,而支架化的算法实现使得不同算法之间的对比更为明晰。三个小组的汇报直观清晰地体现了组员的算法思维过程,思维迁移直指最优算法的选择策略。这一能力迁移的过程,不仅是对概念转变的验证,也是对前一阶段中未完成概念转变的学生进行概念转变的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