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徐新中信息科技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徐新中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曹莉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洁

    都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柯敏艳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小军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怡萱

    新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韵冬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文婷

    新建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宋健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宋新

    闸口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孙园园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闻敏

    西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洁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燕斐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薛俊峰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力维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妍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颖

    鲸塘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壬玺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宗冠夏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在线社会悄然而至

作者:张妍  日期: 2024-11-08  点击:

1.1《在线社会悄然而至》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在线社会悄然而至

教材解析

《在线社会悄然而至》是苏科版信息科技三年级上册第 1 单元的第 1 课。本单元围绕在线学习生活展开,本课作为开篇之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在线社会的形成以及信息技术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教材通过展示信息传递方式的变迁,从古老的结绳记事到现代的互联网,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同时,以生活中的常见在线行为为例,如在线购物、出行、社交、娱乐等,帮助学生理解在线社会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教材还安排了实践操作环节,如使用在线工具查询信息、体验鼠标操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周围的在线事物有一定感知,但对在线社会的形成及信息技术发展脉络缺乏系统认知。他们好奇心强、乐于参与实践,但操作技能尚不成熟。部分学生可能对鼠标操作不熟练,信息辨别能力较弱。教学需从学生熟悉的在线活动入手,逐步引导深入,注重实践操作与知识讲解结合,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设计思想

以学生为中心,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趣味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借助丰富素材展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信息传递变化与在线社会形成。强调实践操作,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在线工具使用和鼠标操作,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注重合作交流,促进思维碰撞,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感受信息技术魅力,树立正确信息观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从古至今人类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感受信息化、网络化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知道在线社会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2.学生能列举多种在线行为,体验在线工具的使用,学会运用在线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如规划出行、查询信息等,并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

3.通过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操作和信息辨别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在线社会。

教学重点

信息传递方式的变迁及在线社会的形成;常见在线行为的列举与在线工具的使用体验。

教学难点

理解信息网络技术发展与在线社会形成的关系;学会辨别在线信息的准确性和有用性。

教学准备

计算机、课件、任务单、教师电脑、音视频资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展示 PPT ,提问学生对在线社会的初步理解:“同学们,我们现在经常会在网上购物、学习,你们知道这就是在线社会的一部分吗?那你们心中的在线社会是什么样的呢?”

【情境导入】

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分享自己身边的在线活动经历,如在线玩游戏、看视频等。

【情境导入】

从学生熟悉的在线活动入手,引发学生兴趣,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自然地导入课程主题,同时了解学生对在线社会的已有认知,为后续教学提供基础。

【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

展示 “结绳记事” 的图片,提问学生古人将绳子打结的目的,引导学生思考其局限性。

提问:“大家看这张结绳记事的图片,猜猜古人为什么要在绳子上打结呢?那这种方式有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呢?”

呈现烽火、狼烟”“驿站”“电报、电话、电视”“互联网等信息传递方式的图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从古至今信息传递方式在速度、信息量、便捷性、可靠性方面的进步。

提问:现在我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这些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和结绳记事比起来,在速度、信息量等方面有哪些进步呢?

【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

观察图片,积极思考并回答结绳记事的目的及局限性。

分组展开热烈讨论,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记录讨论结果,之后向全班汇报,

预设:烽火传递信息速度快,但信息量有限;互联网不仅速度快,信息量还特别大,而且非常便捷

 

【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

通过展示古老的信息传递方式 “结绳记事”,引发学生好奇,对比现代信息传递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巨大变迁,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分组讨论可促进学生合作交流,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在线社会的形成】

讲解信息化、网络化发展使人们的联系更加紧密,越来越多的行为在线完成,从而形成了在线社会,同学们有什么疑问么?

总结: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传递信息越来越方便快捷,这就使得我们很多事情都可以在网上做了,像购物、学习等,慢慢地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在线社会

【在线社会的形成】

认真倾听教师讲解,理解在线社会形成的过程和原因,可适当提问互动。

【在线社会的形成】

帮助学生建立信息传递方式变化与在线社会形成之间的逻辑联系,使学生理解技术发展对社会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鼓励提问互动可及时解决学生疑惑。

【在线行为大讨论】

展示 在线交流”“在线直播”“在线学习”“在线预约参博物馆”“在线打车”“在线点餐”“在线翻译”“在线学古诗等丰富的在线活动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其他在线行为。

提问同学们,除了图片上的这些,你们还在网上做过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在线经历。

提问学生在科技节准备过程中可以通过哪些在线方式传递信息:马上要举办科技节了,我们怎么把这个消息快速告诉其他同学呢?大家想想可以用哪些在线工具呢?

【在线行为大讨论】

仔细观察图片,积极回忆并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独特的在线行为。

预设:在线参加绘画比赛、在线养宠物等。

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分享,气氛活跃,踊跃回答问题。

预设:可以用 QQ 发消息,或者在微信群里通知大家,还能发邮件

 

【在线行为大讨论】

丰富的图片展示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多样的在线行为。分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相互学习,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同时为后续学习在线工具使用做铺垫,使学生体会在线交流在实际生活中的便捷性。

【在线工具的使用】

小智和小慧准备去科技馆搜集科技节活动方案材料。

提问:小智和小慧要去科技馆了,他们在出发前需要知道哪些事情呢?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在线工具来获取这些信息呢?

教师演示使用手机导航软件规划出行路线的操作过程,边演示边讲解操作步骤:现在老师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用手机导航软件找到去科技馆的路,大家仔细看一看

学生实践操作时,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帮助遇到问题的学生。

强调在线信息的准确性问题,举例说明如何判断信息的可靠性。

总结:同学们,我们在网上找到的信息不一定都是对的,比如我们查天气,如果一个网站显示的天气和其他很多网站都不一样,那这个信息可能就不太准确。大家要学会从信息的来源、多个渠道对比等方面去判断

【在线工具的使用】

认真思考并积极回答出发前需了解的信息。

预设:天气、出行路线、入馆手续等,说出可使用的在线工具,如手机导航软件、天气预报软件等。

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演示,跟随教师的步骤进行操作,实践使用在线工具查询天气和规划出行路线,遇到问题及时向教师请教。

 

【在线工具的使用】

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实用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演示为学生提供操作范例,降低学习难度,学生实践操作巩固所学技能,强调信息准确性培养学生信息辨别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新技术与在线行为的关联】

展示科技馆中的新技术项目图片(如自动驾驶、智能采摘机器人、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停车场、智能家居等)。

提问学生这些新技术与在线行为的关联:同学们,我们在科技馆看到了这些厉害的新技术,大家想一想它们和我们的在线行为有什么关系呢?

总结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对在线社会的推动作用,强调其为在线社会形成提供了技术支撑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才能实现这么多方便的在线行为,它们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新技术与在线行为的关联】

观察图片,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问题.

预设:自动驾驶需要联网获取路况信息,智能服务机器人可以通过在线系统接受指令

认真倾听教师总结,进一步理解新技术与在线社会的关系。

 

【新技术与在线行为的关联】

通过展示高科技项目图片,激发学生对新技术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新技术与在线行为的联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教师总结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深入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需关注学生对在线工具使用的熟练程度和对信息辨别的理解深度,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掌握重点内容,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信息素养。对于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提出的新颖观点和遇到的问题,应给予充分鼓励和针对性指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