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徐新中信息科技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徐新中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曹莉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洁

    都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柯敏艳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小军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怡萱

    新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韵冬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文婷

    新建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宋健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宋新

    闸口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孙园园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闻敏

    西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洁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燕斐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薛俊峰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力维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妍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颖

    鲸塘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壬玺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宗冠夏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认识机器人

作者:蒋洁  日期: 2023-02-13  点击:

1课  认识机器人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机器人基础”模块的起始课。本课在结构上承领整个机器人单元的教学内容,在内容安排上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本课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建立对机器人的初步印象为主,帮助没有接触过机器人的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教材突出机器人的定义、历史发展、分类、组成这四个方面,并借助实物、图片等工具为学生提供感性知识。

二、学情分析

在学生对机器人没有任何概念的情况下,教师要做个有心人,从教材出发,在领会教材精神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从适应学生认知的角度来组织教学材料。例如找寻一定的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看,或者从网上收集相应的素材,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条件有限的学校,可以结合配套光盘里提供的素材,由师集中演示,给予学生更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本课教学中,可以采取教师演示与学生自主尝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设备有限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弥补资源的不足。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初步了解机器人的概念,可以找出生活中的机器人,并能够描绘出生活中机器人的作用。

2. 通过了解机器人的历史和分类,掌握机器人的发展方向。

3. 培养学生对于新科技的学习兴趣,促发求知欲。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机器人在生活中的运用实例。

2. 难点: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演示教学法、探究学习法。

六、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控制软件、教学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展示与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变形金刚》吗?

(播放《变形金刚》片段。)

学生观看。

教师:这些能变形的金刚就是以生活中的机器人为原型的,别以为机器人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就在我们中间哦!(出示银行的机器人客服图片)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机器人的世界。

(板书:认识机器人。)

【设计意图】用电影视频导入,从学生已有经验入手,帮助学生消除陌生感。鼓励学生从生活出发,激发求知欲。

(二)新授一:初识机器人

教师:一说到机器人,每个人头脑中可能都会出现一个机器人的形象,你觉得机器人应该是什么样的?可能有哪些特征?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机器人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者其他生活相似的能力,如感知能力、动作能力、规划能力等。

机器人有三个基本特征(PPT出示):

大脑——自动控制的程序

身体——一定的结构形态

动作——有能力完成一定的动作

这里的两张图片,请同学们来判断一下他们是机器人吗?

PPT出示绘图机器人、足球机器人的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对照机器人的特征进行思考。

教师:机器人一定是人的外形吗?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机器人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并不是只有人型的才算机器人。联合国标准化组织给机器人的定义是: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用来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

这是1999年索尼公司开发的爱宝机器狗,“爱宝”可以理解大约180个声音指令,完成取东西、拍照等动作,甚至在电量即将耗尽之时,它还会自己去找充电器。“爱宝”的面部配备发光屏幕,可以通过灯光组合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更重要的是,工程师还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爱宝”进行编程,让它完成像足球比赛这样的特殊工作。

2000年,本田公司启动的“阿西莫”机器人项目,致力于开发出服务于人类日常生活的“类人”机器人。这是“阿西莫”机器人服务员送茶的图片,那是“阿西莫”机器人正在进行体操表演。(PPT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先明确机器人的特征,再用张图片进行辨析,然后通过视频,了解各种外的机器人。

(三)新授二:机器人的发展

教师:机器人的发展史,从时间角度,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古代机器人和现代机器人。

几千年前人类就渴望制造一种像人一样的机器,以便将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西周时间,我国的能工巧匠偃师就研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这是我国最早记载的机器人。三国时期,诸葛亮成功制造出了“木年流马”,运送军粮。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人发明原始的机器人——自动机。(PPT出示图片)

现代机器人大致经历了三个成长阶段。第一代为简单个体机器人,第二代为群体劳动机器人,第三代为类似人类的智能机器人。

1959年,美国英格伯格和德沃尔制造出了世界第一台工业机器人(PPT出示),机器人的历史才真正开始。

20世纪70年代,第二代机器人开始了较大的发展,第二代机器人能通过对外界环境做出判断来改变其动作,并开始普及。

第三代机器人是智能机器人,它不仅具有感觉能力,而且还具有独立判断和行动的能力,并具有记忆、推理和决策的能力,因而能够完成更加复杂的动作。

教师:在你的身边也到处有机器人,你知道吗?

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

教师出示生活中的机器人。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重要的时间点,来深入了解机器人的发展轨迹,再找寻身边的机器人,让知识贴近学生生活。 

(四)新授三:机器人分类

教师:刚才同学们介绍了那么多的机器人,可是我有点糊涂了,它们都是一类吗?如果要对他们进行分类,你认为可以怎么分?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

(教师播放相应的资料,引导学生探索。)

学生汇报。

机器人的分类方法很多,今天我们来按照使用范围的不同,给机器人来分类,可以分为:工业机器人、民用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下面我们分别来了解一下这四类机器人。(PPT出示相关图片)

试一试:出示几张图片,让学生进行分类连线。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机器人,其实他们处理信息的过程与人类相似,都是“获取信息→处理与判断信息→执行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对机器人的分类有一定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科技强国的强烈意识,再通过连线练习,掌握机器人的分类。

(五)新授四:机器人的组成

教师:机器人主要哪些部分组成呢?对照机器人的定义及基本特征,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包括控制系统、电力单元、传感器、驱动器、机身等。(PPT出示分解示意图)

下面以我们教学中用到的三角机器人为例,来简单介绍一下机器人的组成。同学们可以看教材第6页至第8页,快速浏览,了解它的组成。

教师: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大脑,是机器人的指挥中枢,主要由微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端口等组成。

电力单元是机器人的能量来源,为机器人提供动力。

传感器是机器人的感觉器官。机器人通过传感器检测环境、获取信息,再根据外界环境做出相应的反应。(PPT出示不同传感器的图片)

驱动器由电机、皮带、机械手等组成,让机器人在控制指令下完成相应动作。

机身是机器人的外形,一个完整的机器人需要将框架、传感器、主板、电机等装置组装并固定起来。

观察你身边的机器人有哪些组件?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六)巩固与思考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机器人的很多内容,这些看似简单的机器人,凝聚了很多高科技,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将深入研究。

为什么把这些东西叫“机器人”,他们和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这里有几幅同学们画的机器人幻想画(PPT出示),你想象中的未来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 这两项任务请同学们课后思考一下,下节课我们共同交流。

【设计意图】再次归纳机器人的若干特点,引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