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徐新中信息科技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徐新中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曹莉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洁

    都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柯敏艳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小军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怡萱

    新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韵冬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文婷

    新建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宋健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宋新

    闸口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孙园园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闻敏

    西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洁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燕斐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薛俊峰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力维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妍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颖

    鲸塘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壬玺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宗冠夏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设计手机架

作者:宋新  日期: 2022-11-29  点击:

23课  设计手机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3D建模”模块的第5课时,介绍了创建平面和移动、旋转平面的方法,以及使用“拉动”工具中的“同时拉两侧”和“切割”按钮进行手机架插口的制作。相对于之前的学习,本节课中的操作空间感较强,需要在三维空间中学会在适合的平面上进行操作。“拉动”工具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不陌生了,但“拉动”工具的功能较多,需要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操作,本节课中,使用“同时拉两侧”按钮可以进行对称的拉动操作,较为方便。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空间思维。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3D建模基础,对于“拉动”工具中的“添加”按钮较为熟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切割”按钮的作用。在学生完成手机架的设计后,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根据需求自己设计创意手机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 学会使用“移动”“平面”工具寻找正确的面,并在新建的平面中作图。

2. 在“拉动”工具中,掌握“同时拉两侧”和“切割”功能的使用。

3. 在制作手机架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使用旋转的方法,创造出不同造型的底座,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1)掌握“同时拉两侧”和“切割”功能的使用方法。

2)学会寻找平面的方法,并能够通过“移动”工具调整栅格平面。

2. 难点:学会寻找平面的方法,并能够通过“移动”工具调整栅格平面。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小组讨论法、讲授法。

六、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经常忘了手机放在哪里而满屋子寻找手机?不小心碰倒水杯,导致水洒在了手机上……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帮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设计一个手机架摆放手机,给我们的手机安个“家”。

教师:如果让你来设计,你想设计出什么样的手机架?

教师:同学们的想法真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设计一个手机架。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导入,让学生切实体会3D建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新授

教师出示手机架模型。

打开手机架模型文件,小组讨论设计步骤。

总结:设计基本造型、完成手机架插口。

1. 制作手机架的基本造型。

教师:手机架的基本造型用之前所学的知识能完成吗?哪位同学上来试一试?

上底:30 mm、下底:45 mm、高:60 mm。

学生演示操作。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学生上节课刚刚学习了拉动旋转的操作,这里的基本造型的操作与上节课类似,可以让学生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对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

2. 制作手机架插口。

手机架的基本造型已经完成,接下来如何制作放手机架插口呢?插口是什么形状,有什么要求?

学生讨论

使用“表面曲线”工具绘制好形状后再拉动,绘制出对称的手机架插口,但这会影响手机架的美观。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由于插口的位置需要对称,怎么样才能画出对称的图形?

对于圆形的物体,点击中轴线,选择平面可以快速找到模型的剖面。

教师演示。

找到需要的平面后,就可以在平面上绘制图形,拉动出手机架插口了,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内容,在自己的电脑上尝试完成手机架插口。

发现问题、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

1)平行四边形在绘制时可以略高于手机底座。

2)若想要在拉动时移除材料,则需要选中“切割”模式。同时单击“同时拉动两侧”按钮,可以拉伸出两侧对称的形状。

学生操作。

展示学生作品。

评价交流。

【设计意图】插口的操作关键是要找到需要的平面,学生在找到平面后,绘制插口时,应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为什么是平行四边形?是否可以是其他形状?让学生不仅限于模仿,鼓励学生去探究,知其所以然。

3. 拓展练习,完善作品

教师:同学们真厉害,通过你们的努力,简单的手机架已经完成了。根据我们的设计,如果手机在充电时就不能放在手机架上,你们能不能给它添加一个充电口?

学生讨论充电口的位置。

教师:充电口应该在与插口垂直的面,怎样才能找到正确的面进行绘制呢?

教师演示用“移动”工具旋转平面。

学生探究操作。

学生操作时,引导学生去发现移动手柄中平移和旋转的不同。

教师:找到正确的面,你能使用相同的方法绘制出充电口吗?

学生操作。

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手机放在手机架上充电是常有的事,从生活出发引出问题。同时在操作时,绘制充电口需要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使用移动平面和拉动切割的方法制作出了一个手机架。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其他样式的手机架,课后同学们可以使用今天学习的方法,自己设计一个手机架。老师相信,凭着你们的智慧,一定会设计出更多有创意的作品。

(四)板书设计

设计手机架

                   基本造型               旋转

                   手机架插口     四边形        拉动(切割、对称)

                   充电口     四边形        移动、拉动

                     (垂直于手机架插口)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教会学生制作手机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学生在设计手机底座时,可以鼓励学生使用拉动、旋转的方法设计出不同形状的底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手机架插口和充电口的设计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理解剖面的含义,在这里,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旋转面时,是否会使用移动工具,要提醒学生先将移动工具移动至中心点位置,否则,旋转后的面不是手机架插口的垂直面。在手机架完成后,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其他形状的手机架,培养学生的探究及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