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徐新中信息科技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徐新中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曹莉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洁

    都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柯敏艳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小军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怡萱

    新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韵冬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文婷

    新建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宋健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宋新

    闸口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孙园园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闻敏

    西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洁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燕斐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薛俊峰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力维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妍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颖

    鲸塘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壬玺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宗冠夏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小学生学习人工智能的可行性路径

作者:孙园园  日期: 2025-03-29  点击:
  (本文系转载)
 首先小学生相比于其他年龄阶段的学生没有扎实的学科基础,从趣味性和简单实践入手比较合理,以兴趣带动教学,这里我设计了一个学习模型:

学习路径设计

(1)兴趣引导与基础知识普及

动画与绘本:通过《AI小博士的奇幻旅程》等动画片,用拟人化的角色解释“机器学习”“图像识别”等概念。比如,让AI扮演“小侦探”,通过照片识别动物;或者设计“魔法话筒”,用语音控制虚拟角色行动。

  • 生活中的AI应用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AI应用,如智能音箱、人脸识别门禁、推荐算法等,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工具实践:零代码体验AI

    对于小学生来说,编程可能是一个门槛,但现在的AI工具已经非常“接地气”,甚至不需要写一行代码就能完成AI项目。

    • 图像分类项目
      工具:Google Teachable Machine
      步骤:

      1. 收集数据:拍摄不同水果的图片(如苹果、香蕉)。

      2. 训练模型:上传图片,标记类别,生成分类模型。

      3. 测试应用:用摄像头实时识别水果并展示结果。

    • 语音交互项目
      工具:Scratch + 百度AI语音识别接口
      步骤:

      1. 用Scratch设计一个“智能宠物”,通过语音指令控制它跳舞或答题。

      2. 接入语音识别API,实现“说出口令→宠物响应”的互动。

      3. 另外,给大家推荐几个学习平台:(前两个需要科学上网)

        • Scratch(图形化编程):https://scratch.mit.edu/

        • Teachable Machine(AI模型训练):https://teachablemachine.withgoogle.com/

        • Code.org(编程启蒙):https://code.org/


        • 百度AI Studio(AI学习与实践):https://aistudio.baidu.com/



    (3)项目式学习(PBL)

    • 简单AI项目实践
      例如:

      • 用Teachable Machine训练一个垃圾分类模型。

      • 用Scratch设计一个AI问答机器人。

      • 用语音识别技术制作一个智能家居控制原型。

    • 跨学科融合
      将AI与科学、艺术等学科结合,例如用AI生成绘画作品、分析气象数据等。


    •     我们拥有了学习的过程,最终还是要通过一些成果来激励自己,2412月,教育部已经发文件,将要在全国建设科技实验校试验区,并且已经在上海,北京等地建立100所人工智能教育标杆院校,将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放在教育部白名单竞赛的首位,并且参加比赛,将会获得极具诱惑力的文化课降分保送政策,最高打折,折,并且原本孩子在一个教育资源分配不那么有优势的地段,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进入到心仪的学校,实现升学的多元规划路径摇号也划片,这样的方式可见国家对科技人才培养的注重,教育部发文将在2030年前全面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并且这样的方式走国际路线升学也同样适用。

    •     目前,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今年第一年举办,写一篇作文就可以参赛,小学500字,初中1000字,高中3000字左右,这就要求孩子们在学习完成之后要有把学习成果向外输出的能力。我们从选题到论文撰写到参赛都会给孩子们全流程的服务,我也公布出来大家可以参考的论文撰写案例:

    • 选题策略

      • 智能课桌小助手

        • 问题:上课时找不到文具、忘记作业。

        • AI方案:用摄像头识别课桌上的物品,语音提醒“作业本未放入书包”。

        • 工具:Teachable Machine(物品识别)+ Scratch(语音提醒)。

      •     校园植物AI导览员

        • 问题:同学不认识校园里的植物。

        • AI方案:拍照识别植物种类,播放语音讲解。

        • 工具:手机APP“形色”(快速生成植物数据库)+ Teachable Machine训练模型。

          论文撰写

      • 结构模板(以《AI智能课桌小助手》为例):
        ① 引言:我的灵感从哪里来?
        ② 我是怎么做的?
        ③ 结果与未来

      • 图文技巧

        • 用“流程图”代替文字:绘制“拍照→训练→提醒”的漫画式步骤图。

        • 插入“失败案例”:展示模型识别错误的照片,说明“AI也会犯迷糊”。


        •     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老师/家长,三者应当是合理分工的状态,

          • 孩子:主导创意和操作(如拍照、拖拽模块)

          • 家长/老师:辅助技术衔接(如API调用、设备调试)

          •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避免如下误区:

            • 不追求技术复杂度:用现有工具“搭积木”,而非从零编程

            • 强调过程而非结果:即使模型准确率只有60%,也要鼓励孩子分析原因

             

        •     结语;小学生学习AI的关键在于将抽象技术具象化成果可视化。通过“发现问题→用AI解决问题→记录过程”的闭环,即使没有编程基础,也能完成符合参赛要求的创新项目。最终目标不是培养“技术专家”,而是让孩子感受到:AI不是魔法,而是每个人都能使用的超级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