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徐新中信息科技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徐新中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曹莉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洁

    都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柯敏艳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小军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怡萱

    新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韵冬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文婷

    新建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宋健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宋新

    闸口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孙园园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闻敏

    西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洁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燕斐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薛俊峰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力维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妍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颖

    鲸塘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壬玺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宗冠夏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新课堂”怎么办“》读后感

作者:闻敏  日期: 2025-03-26  点击:

《新课堂“怎么办”》读后感

——信息科技课堂:从"怎么办"到"就这么办"

 

   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课堂"怎么办"》一书,恰如一场及时雨,为迷茫中的信息科技教育指明了方向。这本书不仅提出了问题,更重要的是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一针见血地指出,信息科技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和创新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技能传授。

 书中列举的案例令人深思:某校信息科技课上,教师花费大量时间讲解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学生虽然学会了操作,却不知道如何运用这些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显然与信息科技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突破传统课堂的关键在于转变教学理念。信息科技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这些才是适应未来社会的关键能力。

  项目式学习为信息科技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书中介绍的一个典型案例是"校园智能导航系统"项目,学生需要运用编程、数据处理、地图绘制等技能,为新生设计一个校园导航系统。这种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跨学科融合是另一个重要方向。信息科技可以与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有机结合,创造出丰富的学习场景。例如,在语文课上制作数字故事,在数学课上运用编程解决实际问题,在科学课上利用传感器采集数据等。

 评价体系的创新同样不可或缺。书中提出的"过程性评价+作品展示+能力测评"的多元评价方式,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水平。

 信息科技教育必须面向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信息科技课堂也需要与时俱进。教师不仅要教授现有技术,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适应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信息科技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教学能力。

 学生数字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基础的操作技能到高级的计算思维,从信息意识到创新能力,都需要循序渐进地培养。

 信息科技课堂的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育工作者的持续探索和实践。《新课堂"怎么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起点,但更重要的是将书中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