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徐新中信息科技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徐新中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曹莉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洁

    都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柯敏艳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小军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怡萱

    新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韵冬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文婷

    新建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宋健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宋新

    闸口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孙园园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闻敏

    西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洁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燕斐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薛俊峰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力维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妍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颖

    鲸塘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壬玺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宗冠夏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内涵

作者:徐燕斐  日期: 2022-11-30  点击:

【转 未来基因】

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内涵 龚超

通过交叉融合,我们不再是为了去教人工智能而教人工智能,也就是说我提出的要跳出人工智能的这样的一个学科教学,将人工智能赋能的思维融入到所有的学科,把人工智能跟中小学的各门学科的相关知识点融合贯通,即跳出AIAI。这样不仅可以用一种新的视角审视中小学所有的课程内容,实现人工智能跨科学的系统规划、分步实施,还可以有效的解决很多老师认为的人工智能课时无法保障的问题。

我们说的跨学科就是我们要去思考人工智能到底和哪一些学科的知识点能够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的思考方式首先是能够帮助不同学科老师们去拓展思维,再把这些思维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们用人工智能这样的视角去看待问题,最终实现人工智能与各学科的融合。

只有我们实现了各个学科和人工智能的交叉赋能,我们做的项目才能更好实现做中学,用中学和创中学,这样引导学生们去进行创新,让学生们知道人工智能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而且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发挥不同学生在不同的领域的特长。

另外也只有交叉融合才能够调动老师们之间合作的积极性,不同学科老师们在一起,共同把自己的知识进行交流融合,构建一些跨学科融合的案例。

龚超博士强调:人工智能素养的提升不仅仅是在学校,不只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事情,实际上我们人人都需要做到人工智能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