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守护,做孩子们的天使——读《追寻对的教育方式》有感
作者:陈笑 日期:
2025-04-15 点击:
次
当我读完孙民云先生撰写的《追寻对的教育方式》,我被他的文字和精神所感动,这是一个把教育当作伟大的使命,并对教育充满思想的人,无论是作者的本身,还是文字中所传递给我们的理想校长和理想的教师形象都可以用“激情、自信、追求”这三个词来囊括。
书中让我感触最多的是“我们带给孩子的会是什么呢?”这一章,作者的女儿小时候在幼儿园因为拿错喝水的杯子被班主任吼道:“连数字都不会认,你以后数学肯定学不好。” 这句话从此以后就成了她挥之不去的阴影,在数学学习上只要一碰到困难她就会说“老师都说我数学肯定学不好的”,老师可能想不到,也许仅仅是不经意的一句话,竟给孩子带去那么久远的影响。我不禁反思,我是否也在不经意间成为了一些孩子们的天使,亦或成为他们一生难以挥去的梦魇?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如果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态度和蔼一些,语气委婉一些,是不是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我们真正的用自己的心去爱学生,真正从他们的出发点来思考,是不是学生就更信赖我们呢?如果我们用平等的视角去对待学生,是不是孩子就更爱学习呢?大爱无言,爱是教育的根基,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富有情感的人,因而学生都喜欢被赏识,被赞美。在一些发达国家,对少年儿童进行赏识与激励,被视为教育的精髓。“没有赏识,就没有孩子学习的成功,没有激励,就没有孩子成绩的进步”,这一新鲜而又经典的教育理念,已被许多活生生的实例所证实,也正被广大的家长与教师所接受。 “爱学生”应当是教师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教师爱护学生,相应的学生就会敬爱教师,有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会亲其师信其道,很多工作就会迎刃而解。而这份爱护必须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也只有彼此真诚相对才能建立起沟通心灵的桥梁。
相互欣赏是爱的基石,是团结的催化剂,是架起人与人交际的桥梁。在现代教育理念中,要求教师不要因为学生出现一点错误,就抓住不放,进而全面否定学生其他闪光的地方。其强调的是,只有懂得赏识,赞美,善解人意的教师,才是合格的教师。在工作中难免会有坏情绪,但是凡事换个角度,“把自己当成是上帝派来爱每个孩子的天使,让每个生命都自身体验的生存的喜悦和价值”,不仅给孩子以喜悦,也还自己一份快乐。我希望在我的教育生涯中能努力成为每个孩子心中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