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曾 娴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曾娴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笑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丁陶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江峰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姜晨阳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隽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岑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冰艳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浩

    城中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煊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邢依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诗楠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珍珍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诚倩

    湖㳇实验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嘉彧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鹏飞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圣达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左明远

    新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工作室三年研修总结与心得

作者:张鹏飞  日期: 2025-04-13  点击:
    加入曾娴体育名师工作室的三年,是沉淀与突破并行的成长之旅。在曾娴老师的专业引领和团队的协作支持下,我在教学实践、科研能力与职业发展上收获颇丰,现将感悟总结如下:
    一、教学实践:从探索到突破
工作室始终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理念推动教师成长。三年间,我立足学生核心素养,逐步优化教学设计,打破传统体育课的固化模式,将跨学科、情境化元素融入课堂。通过两次市级公开课的打磨,我深刻领悟到“以学定教”的重要性,从反复试讲到团队评课,每一次实践都推动着教学思维的更新。课堂从单向传授转向多元互动,学生的参与度和运动兴趣显著提升。
    二、科研深耕:从实践到提炼
在工作室“研教相长”的氛围中,我逐渐建立起“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意识。依托无锡市规划课题研究,系统梳理了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路径,连续三年在省级期刊发表论文的经历,让我学会将日常教学案例转化为研究成果。从课堂观察、数据分析到理论提炼,科研能力的提升不仅深化了对学科本质的理解,更反哺了教学实践,形成“实践-反思-优化”的良性循环。
    三、团队赋能:从个体到共生
工作室“共享共赢”的团队文化,为个人发展注入持续动力。集体备课时的思维碰撞、课题研讨时的跨校合作、赛课磨课时的互助共进,让我真切感受到专业共同体的力量。2023年荣获“无锡市教学新秀”称号,既是个人成长的里程碑,更是团队智慧的结晶。
    回首三年,工作室为我搭建了专业成长的阶梯,更重塑了对体育教育的价值认知。未来,我将继续以“知行合一”为准则,将所学辐射至更多课堂,让体育真正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石。谨以此文感谢曾娴老师的悉心指导与团队伙伴的并肩同行,这段充盈智慧与温暖的旅程,定会照亮我教育生涯的漫漫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