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曾 娴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曾娴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笑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丁陶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江峰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姜晨阳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隽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岑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冰艳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浩

    城中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煊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邢依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诗楠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珍珍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诚倩

    湖㳇实验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嘉彧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鹏飞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圣达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左明远

    新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挫折教育: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爱》读书笔记

作者:江峰  日期: 2023-06-16  点击:
    似平在现如今的时代向你说起“挫折”这个词,不少人会捂着耳朵,拧起眉头,不想再听下去。可白古以来中国就有一句古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对于某些重要命题,回避不是好法子。
    也许你会以为“挫折”是个大命题,只能放在人比较成熟的时候,起码要到男孩下巴长出软软的胡须,女孩身姿婀娜之后。可下面就不得不提我们如今的社会现状了。在小学门口,还未到下班时就守侯着焦急等待的家长,清一色的手里拿着牛奶、面包、衣服….……,幼儿园里明明有点心,但他们还是会以自己的方式给孩子补充营养,而面对孩子挑剔和浪费着这些食物,“不好吃!”“这是什么东西!”各种埋怨声真是为难了家长饿着的肚皮。一个孩子仅仅因为奶奶忘记带来他喜爱的玩具,就撒泼的坐在地上,迟迟不肯起来,直到奶奶送来了,才很生气地从地上爬起来,而奶奶只是担心地询问自己的“小心肝”有没着凉。经常会听到孩子这样的回答“老师,我没带。因为我妈妈忘记了!”这许多孩子成了在家是条“龙”,在外是条“虫”的一代。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家长的保护过度,孩子缺少各种挫折磨练。保护过度并非少数家庭存在的问题,而是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记得曾经在一份教育报刊中看到这样一则文章“美国父母不抱孩子”。文章说:作者在美国三年的时间里,了解和感受到的美国这些怀抱手拉、拖儿带女的美国人。当作者来到一位博士朋友家里,他们谈了三个小时,而博士两个孩子,始终在自己的活动角里画画玩耍,大人、小孩互不干扰;只有三个月大的小女儿被放在地毯上,小家伙翻着身子,竭力的想撑起身子,作者想抱她起来,却被博士夫妇制止了。看了这则文章后,我回想起一周前,亲眼看到的一幕:一个三四岁的黑种人小孩在母亲后面走,不小心摔倒了。黑人母亲走到离孩子不远的地方停下等待,可孩子并不愿爬起来。这时,母亲用严厉的话要求孩子自己站立起来。这一幕引起了不少围观者的议论。但这位母亲却自始至终也没有走过去动手扶起孩子。最后,孩子不得已,只好自己艰难地爬起来了。
这些也许足以说明家长在孩子独立性、自理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方面给子孩子的空间,他们有意识地放手培养了自己的孩子。
    与此相反,在我国,一旦孩子摔倒了,他们的父母或祖父母之类的亲人常常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孩子抱起并替孩子揉关节等摔伤的部位,口里还不停地哄着孩子:“不疼不疼,别哭了,乖乖!都怪这个地不好!”完毕,用力跺着脚下摔坏孩子的士地。
    由此可见,抓佳教育这一关键期,探讨如何对适龄龄的儿童进行恰当的、适度的挫折教育,使他们能正确对待生活、成长中遇到的挫折,帮助幼儿认识到挫折是难免的,遇到挫折首先应该尝试自己去解决,并逐渐培养儿童具备一些抗挫折的经验和能力,健全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社会。
    事实是:挫折就如同感冒一般,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世界的主人必须学会竞争才能生存,而面对社会,仅仅依靠知识是不够的,他们必须还具备坚强的意志,要充满自信,有适应社会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将承担建设美好新世纪的重要任务,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腾飞。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就牢记陈鹤琴先生的话:“不要担心失败,应该担心的是,为了怕失败而不敢做任何事。”我们教师和做父母的都要敢于让孩子往前走,让他们经受一些恰当适度的挫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