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曾 娴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曾娴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笑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丁陶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江峰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姜晨阳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隽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岑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冰艳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浩

    城中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煊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邢依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诗楠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珍珍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诚倩

    湖㳇实验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嘉彧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鹏飞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圣达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左明远

    新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成果分享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作者:潘浩  日期: 2023-03-16  点击: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潘浩

江苏省宜兴市城中实验小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的重要程度逐渐提升,教师为使体育课程实施效果更加明确,不断完善体育教学方式,使其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意识。在新时代教学方式中,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课堂实施中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该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态度,明显改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因此,本文根据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予以分析。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体育;运用和研究

 

前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调整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学习需求,使其能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从而获得更多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同时,教师要从学生的思想意识为出发点,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进行创新,并结合课程内容,制定明确的课程实施目标,进而实现小学体育课程的全面升级。

一、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概述

在小学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给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来实现对以往体育课程的升级。而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想象力,将一些有趣味、有意义的情境与课程内容进行结合,让学生能够体会体育活动中所蕴含的一些趣味性知识,并从中获取到更多的体育技能。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跑步训练时,在准备阶段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学生比较好奇的问题,来创设相应情境,或者借助一些舒缓的音乐情境让学生的状态能够得到放松,进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运动技能。如果体育活动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就很可能对学生的身体机能造成损伤,所以教师在实施课程的教授时,一定要准确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以及对待体育活动的情绪,并对这些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还要以此为切入点为学生搭建相应情境。帮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巧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在运用行政教学法开展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时,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情境的方式将体育动作要领还原到课堂,让学生能够直观的观察和了解体育项目,并且巩固学生体育运动技巧。情境在教学中起着微妙的作用,因为它可以将指定的内容集成到特定情境中。积极的情绪可以激励人们,消极的情绪可以干扰认知功能。情境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体验积极健康的感觉,并在课堂上合理科学地运用情境教学,以加深快乐的学习体验,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愉快的情感体会,可以让学生在体育课程过程中主动学习的一种途径,情绪具有协调功能,协调心理认知的重组和认知。快乐的情绪有助于改善智力的组织和进步,舒适轻松氛围是在体育教育中取得良好教育成果的重要条件,并且以此提高学生对体育的重视[1]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创设游戏情境

小学生正是出于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的阶段,通过一场游戏,就能吸引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根据对学生的观察,创设一定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便能掌握运动的要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游戏环节构建体育学科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以体育课堂中常常出现的集体慢跑环节为例,以往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慢跑时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跑步方式枯燥乏味,而教师将游戏化的教学情境与慢跑活动进行有效结合,在慢跑过程中设置障碍物,以此丰富慢跑运动的形式不仅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还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简单模式下的慢跑活动优化为具有趣味性的规避障碍物,慢跑在丰富体育活动的同时,也可以帮助体育教师更直观地看到学生的跑步动作是否标准,从而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例如,在《基本跑的方法与游戏》训练中,部分学生会对跑步产生一定恐惧,害怕在运动过程中由于肢体不协调原因出现摔倒、受伤、落后等现象,惧怕参与训练,无法有效的开展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创设一个游戏的情境,训练学生的肢体协调性。可以在场地上放置一个体操凳,在凳子周围放置垫子,给予学生安全感,游戏的名称叫做“独木桥”,游戏规则是听到口令后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独木桥”,游戏过程中双脚只能在凳子上,不可以借助其他方式,输的学生要接受惩罚。“独木桥”还能够组成团体游戏,通过合作或竞争的方式进行,合作的方式便是两队队员同时通过“独木桥”,在通过过程中要保证双方都不能从凳子上掉下来,如果掉下来则双方的分数都清零;竞争则是两队队员站在“独木桥”的两端,通过各种方法让对方成员掉下“独木桥”,留在凳子上的一队获得胜利。利用游戏能够帮助学生训练肢体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

游戏情境是一种较为典型的情境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提高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娱乐性,此外通过游戏存在竞赛特点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其中。由于小学生特点是热爱活动,教师在教学时要配合娱乐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能够对学生这个点进行掌握,就能积极调动课堂教学氛围。由于传统课堂教学较为单板,不能满足小学生学习习惯,应用情境教学方法可以将这个现状有效改善,比如:教师可以将跑步以及跳高等活动做成游戏设计的串联,通过对电视节目的模仿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学生根据分组方式完成竞赛内容。一方面能有效避免传统体育教学的单一性,促进体育项目的丰富性。另一方面能训练学生多种体育能力,在具体体育项目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情况,做好相应安全维护工作,保证设计的合理性。此外可以把游戏情境设定在一定职业或者故事情境中,比如教师可以将背景设计到部队的军事训练中,将所对应的体育项目融入情境中,通过辅助相应体育器材,让整个情境存在比较强的趣味性,为学生个体或者每组成员进行计分处理,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存在竞争意识,保证教学内容更加具有趣味性。对于一些优胜的小组要提供奖励,比如:让竞赛情况差的学生清理教学现场,优胜的学生可以提前自由活动,具体情况也可以根据实际课程进行判断[2]

(二)通过故事构建体育教学情境

在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构建体育教学情境,以体育教学中排球运动为例,排球运动受发球方式的影响导致学习该运动具有一定难度,从而在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该项运动学习意愿较低的问题,针对这一教学中切实存在的教学问题,教师可以从构建排球运动教学情境入手,在课程开始前组织学生观看我国排球运动的夺冠历史,在培养学生爱国思想的同时激发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参与热情,从而综合提高学生的体育学科素养。通过构建情境教学模式来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如同一把双刃剑,既存在有利的一面,也存在不利的一面,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针对情境教学法融入体育教学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教师在构建教学情境时应充分考虑不学生群体的身体素质,在学生身体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提高课堂运动量,且在教学过程中应逐步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在确保教学情境有序展开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情境教学法在体育课堂的应用范围。例如,在学习《基本的跳跃活动方法》一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小猫钓鱼》的故事情节创设情境,先利用语言为学生讲解《小猫钓鱼》的主要故事情节,为学生戴上相应面具或头饰,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带领学生去“郊外”参与“钓鱼游戏”。在场地上画出一条小河,在小河中间画出几块距离不等的石头,然后让学生通过跳跃方式依次通过“小河”,在此过程中不能跳入“河中”,只能够在“石头”上,以此方式锻炼学生的“跳跃”能力。只有跳过“小河”的学生才能够开始“钓鱼游戏”。通过游戏的趣味性能够掌握“跳跃”的精髓,练习跳跃技能,同时能够锻炼思维能力,选择最合适的路径进行跳跃[3]

结合实际生活构建教学情境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是小学体育的目的,需要基本运动以提高学生的体力。在体育教师的指导和指导下,学生学习与运动有关的知识,并具有一定运动能力。小学体育教学最终目标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训练学生学习运动技能,从而教师忽视体育的本质,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对运动兴趣的重要性。在体育教育中,教师需要利用生活中的时间条件来发展学生体育能力。作为体育教师,应该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到生活实践中,学生需要从现实生活中联想一个典型的场景,但是教师需要使用适当的语言描绘生活中的情境,基于生动描述在学生面前呈现出生活场景。例如,在体育课上讲解仰卧起坐技巧时,使用传统方法可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感到无聊和不喜欢。但是,通过关注从早上起床卷腹起来时的情境,学生可以自己思考、练习、体验和理解技术运动,这可以让学习和生活发挥协同效应。例如,在教授跳远课程时,体育教师要求学生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当学生接受这种单调的教育内容时,他们通常会勉强单调的开始学习动作并表现出随意或粗心的态度,根本无法掌握这项运动的核心技能。体育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对童话的兴趣,以各种方式教育他们的学生,也可以引用童话故事,让学生认真想象和研究青蛙的运动动作,指导学生模仿青蛙的动作来完成跳远,这种童话故事指导使学生感受运动乐趣,并认识到运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4]

(三)通过问题构建体育教学情境

教师应该从思想层面加强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重视程度,保证体育课能够顺利地展开。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问题情境创设为辅助,针对不学生对于一些基本性体育理论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设计一些必要性问题,组织学生在问题探究、反思对比、互动思辨中突破教学重难点,精准掌握具体教学内容与体育技能的内涵、价值、意义,促使自己的体育动作趋于规范化,向着更为规范的方向发展。教师在现有课堂中引入情境教学法时应优先考虑通过提问的方式构建体育学科教学场景。以小学体育课程中的篮球运动为例,教师在讲解篮球运动要点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如何发力才能提高篮球运动命中篮筐的概率,并鼓励学生通过反复练习逐步找出该类问题的最终答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完成体育学科教学任务时,应在备课阶段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使之适配当下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学习习惯,针对不喜欢体育运动的学生,教师应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并结合有趣的教学环节逐步吸引学生投入到体育学科的学习中。又比如,在开展“跳跃”项目教学中,针对一些学生在基本“跳跃”规范掌握方面的情况与实际,教师可以即时设问: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觉得怎样跳跃才是最为正确、规范的姿势?怎么才能跳得最远?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分析、研讨,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说出真实的想法。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在思考与互动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跳跃”技能,能够认识到自己在跳跃练习过程中需要改进的部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体育素养的增强[5]

(四)构建音乐情境

为缓解学生在一些反复性体育运动项目学习中的身体疲劳与情绪懈怠。体育教师可以选用一些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的音乐为辅助,创设对应的音乐情境,帮助学生缓解身心疲劳,获得身心调适。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一些蕴含节奏感、韵律感的音乐元素刺激下,能够增加体育学习的自信心,能够放下心理包袱,能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活动,调动其体育学习兴趣,释放其体育潜能,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实现发展与进步。体育学科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学科之一,教师对当前体育课堂教学现状进行梳理可以发现,体育学科相较于小学阶段的其他学科而言,由于不是升学考试的重点,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对体育学科缺乏应有的重视,受该种教学氛围的影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往往将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缩减,教师通常对课堂教学内容做如下安排: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简单的体育动作,然后安排学生在户外自由活动。因此,在小学生的眼中体育课约等于自由活动课,而学生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对体育学科的重视度逐渐下滑,最终形成体育课越来越不受重视的局面。针对上述小学体育课程中切实存在的教学问题,教师在后续教学中应通过构建情境教学模式逐步丰富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吸引学生深入学习体育学科知识,在根源上提高体育学科的教学影响力。教师在思考如何在体育课堂中应用情境教学模式时可以尝试通过音乐构建体育教学情境,以此实现提供体育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教学目的[6]

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可以选择一部分节奏较强的音乐吸引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活动身体,音乐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教师在体育课程中播放激昂的乐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后续体育运动的学习兴趣。而在前期热身环节结束后,教师可以选择播放部分较为舒缓的音乐,以此缓解学生前期运动的疲惫感,使得学生再次进行体育运动。与其他学科相比,小学体育不仅仅包含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还涉及许多的实践活动,因此,学生的反复练习尤为关键。为保障高效教学,小学体育教师需要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精力,鼓励学生自主练习、自由发挥,但是大部分的体育练习动作比较枯燥,对小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学生极有可能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7]。教师就可以通过音乐元素的有效融入来放松学生的身心,让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之中主动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体育锻炼学习任务。音乐与教学情境的创设之间存在一定逻辑联系,教师可以抓住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这两大教学环节,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之中开展各种热身动作,设置针对性的音乐情境,将《小苹果》《健康歌》等节奏相对较为轻快同时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融入其中,鼓励学生在身临其境进行感知时自然而然的完成不同的热身动作。例如,在体育教学热身前,教师可以及时引入“健康歌”,带动学生在音乐的律动感染下进行身体状态放松,增强体质、强健体魄。同时,在音乐元素的驱动下,学生也会在无形之间感知到体育运动的快乐与美感,获得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育[8]

(五)充分运用体育竞赛

体育是小学教育教学阶段中的基础性学科,这门学科的实践性比较明显,具有一定竞技特性,教师一方面需要关注学生体育基础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需要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比赛活动,充分利用体育竞赛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在个人学习兴趣的指导之下实现自我突破和自主实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小学体育这门课程的教学地位有极大的提升,体育课时越来越多,但是课堂教学时间仍然非常紧张,如果直接以课堂教学为依据来开展体育课堂教学活动,那么实质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运动量难以得到保障[9]。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体育竞赛的形式创设相应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刺激学生的感官,提升学生的体育爆发力,保障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后学习时则督促学生完成课后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行为习惯以及意识,比如在跳绳教学时,很多学生能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环节,并且对跳绳动作的掌握非常熟练,有部分学生显得比较懒散,往往认为跳绳非常简单,因此消极应对,教师就可以通过开展跳绳比赛的形式,以课堂为主阵地。让学生在掌握基本跳绳技巧之后,通过自由分组来进行小组内部的对抗。在这种教学情境之下,许多学生会产生一定压力,进而转变成为学习动力,主动参与各种跳绳锻炼活动。结合相关实践调查可以发现,在运用体育竞赛创设教学情境之后,学生的运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跳绳成绩越来越好,这一点对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促进学生的体育锻炼意义重大[10]

总结: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是当今时代较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积极学习并利用情境教学法,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锻炼体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团结合作的意识。教师要重视情境教学效应的发挥,通过为学生搭建各种充满乐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的自主参与过程中能够提升思维能力,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明雨,殷周州.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视野,2022(15):66-68.

[2]邱梅兰.论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2(22):188-190.

[3]王强.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2(06):102-103+94.

[4]冯桂霞,胡松江.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12):23-24.

[5]王晨静.创设多彩情境优化体育教学——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21(80):103-105.

[6]周扬.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小学生(中旬刊),2021(09):53.

[7]王志鹏.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58):117-118.

[8]张飞.把握学生心理,创建快乐体育——小学体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了解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5):125-126.

[9]孙文杰.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天津教育,2021(06):12-13.

[10]杨明颜.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2021,14(0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