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游戏式教学的必要性
作者:张鹏飞 日期:
2025-04-13 点击:
次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之所以要注重对小学生的体育教育,是因为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和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运动的习惯,从而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拥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因此,教师应该从当前的体育课堂教学实践入手,给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此基础上运用游戏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于体育课堂产生兴趣和参与热情。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意识到接受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在课堂趣味化的游戏互动过程中提升运动能力。因此,本文将主要从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游戏式教学的必要性和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注意事项两方面入手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必要性
在一直以来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和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重视度不高,导致在课堂上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和枯燥,教师给学生带来的体育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理想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是因为体育课堂的运动模式长期保持不变,学生很容易丧失兴趣。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的过度干预,导致学生自主互动意识不足。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借助游戏式教学方法让小学体育课堂充分焕发起活力,从而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游戏实践和活动中来,让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
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游戏式教学的必要性
(一)契合新课标教学要求,促进课堂创新探索
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体育课堂上之所以要采取游戏式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积极作用。从整体的教学目标来看,游戏化的教学手段更加契合当前新课标对于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要求。不仅可以使教师充分重视体育课堂的教学成果,还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得对于体育课堂的学习反馈,从而根据学生的评价和建议对于课堂教学各环节的内容和形式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和调整。这样有利于对体育课堂建立起一个全新的教学标准和模式,从而在顺应新型教学要求的前提下,让体育教师可以促进课堂的创新和探索[1]。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开辟出更多教学的可能性,从而让他们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参与感,提高体育锻炼的兴趣,实现增强身体素质的核心目标。而游戏教学则是教师在众多教学路径探索过程中所发现的有效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能够通过游戏再次激发起课堂的互动氛围,让学生的过程中意识到参加各种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因此,游戏化教学是加强小学体育课堂创新的必然手段。
(二)提高学生体育兴趣,增强课堂参与意识
在小学体育课堂上给学生进行游戏化教学时间的开展,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兴趣。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所采取的方法都比较落后,在课堂上运用单方面的引导方式来,强迫学生参与自己不喜欢的体育运动,并且选择一些并不适合学生运动水平的项目让他们进行参与和挑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会提高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积极性,反而会让他们对于体育课堂存在更多的抵触心理。因此,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是为了让学生首先能够放下对于体育教学的偏见,在此过程中可以开发出各种各样的运动形式来获取学生的喜爱和支持,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参与意识,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在其中感受到运动的价值和乐趣。例如,一些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并不喜欢参与跑步训练,他们普遍认为跑步的过程是非常枯燥和无聊的,在此过程中无法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和成就感。作为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就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利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当前的跑步运动进行适当的游戏化改编,在原本枯燥的跑步训练过程中加入一些趣味化的元素,并且能够放宽对于学生跑步速度和跑步距离的要求。选择一些具有障碍作用的物体作为学生跑步训练过程中的游戏道具,如“颠球跑”、“袋鼠跳”等让学生可以加入障碍的跑道上,通过躲避障碍的方式来实现跑步运动的趣味性,在此过程中重点不是考查学生的跑步能力,而应该着重先培养他们的兴趣,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才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加多元化的运动项目[2]。
(三)营造轻松教学氛围,优化体育课堂效果
在小学体育课堂上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还有利于给学生营造一个更加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让学生在参与课堂运动的过程中更加的开心,从而在当前的实践活动中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因此,对于当前的体育课堂而言,游戏化教学模式就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可以有效转变和优化以往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态度再也不是以前抵触和无感的态度,而是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在课堂上的一系列教学要求,通过相互互动,以及自主参与的方式来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体育课堂上的篮球教学过程中,以往教师会给学生直接进行篮球运动技能的强制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模仿学习的方式在短时间内掌握,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不会让学生感受到放松,还会给他们在课堂上带来很多的学习压力,从而让体育课堂丧失原本的教学目标和效果,对于学生来说,难以起到身心放松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中也应该注意到这一点,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篮球学习更有互动性和参与感,在师生双方互动的前提下给学生传授篮球运动的相关技巧,并且让学生在游戏化的氛围下产生积极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这样对于促进他们篮球技能的掌握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四)融入生活体育游戏,培养学生运动习惯
在体育课堂上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还有利于给学生融入一些具有生活元素的体育游戏,在此过程中,有效扩大体育课堂的教学范畴,也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自然而然的接触更多的体育项目,这对于学生来说一方面可以促进他们体育技能的掌握和身体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开发更为完善的体育教学模式,为以后的体育课程做好铺垫。此外,生活化体育游戏的运用,还有利于让学生以生活为基础,强化他们的课堂参与兴趣,从而能够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运动的习惯。无论是在课堂上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还是课后与其他同学的自主互动过程中,都可以主动拓展和延续课堂上的体育教学内容[3]。例如,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可以将健美操与当下流行的音乐歌曲,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创编一些更加生活化的健身操,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对于动作的学习,这样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后给学生播放音乐,学生都可以跟着音乐的节奏练习相关的动作,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强学生课后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注意事项
在现阶段的小学体育课堂上要给学生开展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此过程中也应当注意到很多问题。首先在给学生运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契合学生当前的运动水平,尤其要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发育和成长需要,从而可以创建出有利于学生身体素养提升的课堂运动项目[4]。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全面考察学生的运动水平,并且教学生按照不同的运动水平进行分组,为他们制定分组教学方案,在课堂上游戏化教学的进程中,意识到哪一部分学生更加适合一些高强度的激烈运动,而哪一部分学生则更加适合一些低强度的耐力运动,这都是需要教师注意并进行合理划分的,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中收获更加积极的体育学习反馈。此外,在游戏化课堂上还需要建立起体育教学目标,这样更有针对性的发挥课堂游戏实践优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开展一系列的课堂体育教学环节,在此过程中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游戏化教学应用的必要性,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视角为学生吸纳更多生活化的体育教学优势,在课堂上开发出更多吸引学生的新型体育游戏。
参考文献
[1]马晓伟. 新课标视角下体育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J]. 山西青年, 2020, 000(009):172.
[2]吴静. 浅谈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法的重要性[J]. 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 2020(4):1.
[3]钟森. 浅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 国际教育论坛, 2020, 2(10):176.
[4]曾凡能. 试论新课标下体育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实践[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