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曾 娴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曾娴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笑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丁陶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江峰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姜晨阳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隽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岑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冰艳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浩

    城中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煊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邢依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诗楠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珍珍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诚倩

    湖㳇实验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嘉彧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鹏飞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圣达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左明远

    新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体得兼修,健康成长—— 对小学体育大课间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作者:潘冰艳  日期: 2025-04-13  点击:
体得兼修,健康成长——
对小学体育大课间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宜兴市新庄小学  潘冰艳
摘要:体育大课间活动作为小学体育的拓展性内容,对于强化学生的体质,提升小学生的体育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大课间活动的自主性及趣味性较强,相比体育课堂教学,对于学生体育学习具有特殊的辅助功能。但是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单调、形式单一,场地、器材设施不足,缺少有效监管等,这些都影响了活动的效果。从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突破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策。

关键词:小学体育;大课间;发展;对策

一、现阶段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过程中不足及问题
学生参与到大课间活动中来,可以锻炼身体,练习技能,愉悦身心,放松心情,消除疲劳,可谓对其健康成长益处多多。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受各种原因的影响,我们的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依然存在许多问题,迫切的需要解决和改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内容单调、形式单一
目前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一般都采取集体式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情感的交流和沟通;许多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都是安排学生重复、机械地做相同的广播体操、韵律操或是开展一些跑步训练,活动内容单一,新兴运动项目开发较少,这些单调、枯燥的组织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多样化的发展要求,其个性受到压制,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时间一长就对其比较反感,致使学生丧失参加大课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身心达不到放松的效果,这违背了学校组织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真正目的,不利于学生的有效发展。
2.场地、器材设施不足
    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经费问题,因为缺少充足的经费支持,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得非常艰难,而体育教学经费的投入不足,直接导致了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场地和器材设施不足等状况。由于缺少充足的体育设施及场地,学生很难进行新兴体育项目的学习,也使得小学体育大课间的活动形式以及内容受到限制,这也是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单调、形式单一的主要原因,最终导致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效果不理想。
3.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缺少有效的监管措施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现在许多小学的教育教学中,依然还是过度强调升学率,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更注重文化课学习的宣传和管理,而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则宣传得不够,使得学校师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目的、意义都没有正确认识。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和日常的体育课堂学习有所不同,在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过程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学习热情得到激发;但另一方面,由于缺少相应的有效监管,导致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秩序性较差,组织化程度较低。再加上部分教师对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不重视,任学生自由发挥,一些学生由于监管不严而逃避课间体育活动,造成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二、提升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效果的对策
1.以学生为活动主体,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的主体、活动的主体,单一的活动内容,永远都留不住学生的心。在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积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的同时,还应充分的明确学生主体性的这一重要活动原则,在日常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应努力发挥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激发学生自身发展的主动性。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去开发活动内容,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符合学生兴趣的活动开展。在学生活动内容的选取过程中,教师要如实的根据学校场地条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规律和兴趣,根据季节与天气的变化等等,科学合理的选取大课间活动内容,从而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大课间活动,充分的发挥出其教育教学意义,促使学生健康发展。
    同时,在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加强对小学生心理素质、健康水平等各项指标的关注,特别注重对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态、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此外,小学体育教师应与小学生之间建立和谐共进的教学关系,创造教学相长的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氛围,培养小学生科学的体育运动习惯,为小学生进行长远的体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2.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利用活动场地,丰富活动方式
首先,改善场地器材,提高器材的利用率,全面挖掘现有的场地、器材的积极作用,让场地和器材的合理安排和协调得到充分的运用。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制定场地、器材运用方案,这样既保证了场地和器材不互相冲突。又不至于让场地、器材出现阶段性的闲置。
其次,在使用场地、器材的方法上还应多做思考,要尽量让一种器材有多种用法。如垫子既可以做体操,也可以作为障碍物进行障碍跑,还可以作为栏架进行跨栏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一物多用,而且安全性也可以得到保证。
同时,也可以利用学校特色内容,进行新兴体育项目的开发,如增设瑜伽、体操、轮滑等体育项目,这些项目都是在校内可以完成的,能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也能增强学生课间体育活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的成长而言,学校应该在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参与课间活动的兴趣,向学生明确课间活动的意义,以此提升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效果,促进学生的体质水平及体育素养。
3.转变观念,完善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管理制度
    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打破了传统的课间活动形式,校园集体舞、趣味体育运动会、娱乐性体育和游戏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愉悦创新的氛围中得以愉悦全面发展。它不仅是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全新举措,更是彰显学校特色的一道靓丽风景。在各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积极的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认识,充分意识到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积极的倡导学校完善管理制度,可以适当的把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到师生的评优及优秀班集体的评选中,促使教师和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其中来。此外,要想有效的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还需要学校不断加大经费投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完善设备,促使体育大课间活动能够正常的开展。
树立先进的活动观念,完善管理制度是开展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首要前提,也是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新课改的形势下,小学教育应剔除传统体育教学管理观念中不合理的部分,树立先进的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观念,秉承现代化、信息化、创新化的课间活动教育理念,积极引导小学生参与课间体育活动,形成教师、学生相互合作的管理模式。此外,应积极完善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制度,进行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系统建设,学校领导及教师极力配合,共同进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同时,学校要争取小学体育教学建设的资金及技术投入,形成高效运行的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系统,确保各项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强化学生体育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面对教学设施不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单一、教学监管不当等问题时,学校以及体育教师要突破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活动方式,强化监管,完善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体制,以此强化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力度,规范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秩序,提升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效果。


[1]李胜楠.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2]甘亦农.大课间校本化实施策略研究[J]
[3]史小伟.对开展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初探[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