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曾 娴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曾娴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笑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丁陶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江峰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姜晨阳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隽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岑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冰艳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浩

    城中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煊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邢依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诗楠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珍珍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诚倩

    湖㳇实验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嘉彧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鹏飞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圣达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左明远

    新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小学体育乒乓球教学中多球训练的应用研究

作者:潘冰艳  日期: 2024-04-08  点击:

小学体育乒乓球教学中多球训练的应用研究

宜兴市新庄小学

潘冰艳

摘要:在体育课程改革创新发展的新时期,多球训练成为乒乓球运动中较为先进的训练方式,得到体育界的广泛认同。文章对多球训练的概念、运动理论进行研究,结合小学体育乒乓球具体教学分析多球训练的背景与价值,提出训练规划、分类指导、训练创新、效果分析四大主张,阐述在小学体育乒乓球教学中应用多球训练的具体策略,根据实际训练效果开展深入教学反思,以期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思路,提高学生的乒乓球运动水平。

关键词:小学体育乒乓球多球训练教学策略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趣味性较强,有利于强身健体。多球训练指准备一定数量的训练球,由教师以特定轨迹、速度使球落位后,让学生重复技术相接近的动作,合理强化其肌肉记忆,以达到提升运动技能目标的训练方式。在乒乓球运动中,多球训练是效果显著的训练方式之一,深受小学体育教师与学生的追捧。当前小学体育乒乓球教学中面临学生兴趣低下、训练形式单一等问题。教师须革新传统的乒乓球训练模式,在教学中采用多球训练方法,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强化学生对多球训练模式的认同,提高其乒乓球运动技能。

一、乒乓球多球训练概述

(一)基本概念

乒乓球多球训练教师按照不同阶段训练目标,通过连续不间断数量较多地为学生连续供球,采用不同速、落、力量以及多种技术组合手段,使学生按照规定的训练程序和目标,进行连续重复单个或多个技术动作的训练方法。多球训练包括“多球一击、多球多击、定点落位、移动击球”四种形式,融汇乒乓球运动技术的专项要求,通过控制训练时长、频率、强度,以达到对应训练目标。

(二)运动理论基础

多球训练运动理论基础体现在时序维度、空间维度两方面。一方面,时序维度。学生在乒乓球多球训练过程中,有确定、不确定两种时序状态,容易造成注意力偏差,使学生的注意随乒乓球运动轨迹而转移(具体轨迹参考下图1)。多球训练中的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学生在教师供求的条件下,能关注球的运动方向,调整站姿、挥拍力度,并形成肌肉记忆。在不同时序状态下,学生的注意有所变化,这就需要教师重视学生在多球训练中表现出的不同空间位置注意定向效应,通过调整训练节奏,锻炼学生的专注力。

 

1 乒乓球不同运动时期的运动轨迹

另一方面,空间维度。空间因素对学生的乒乓球多球训练效果有一定影响,这是基于小学阶段学生身体发育特征研究得出的结论[1]。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身体发育速度快,他们能根据教师的发球速度,迅速感知并锁定球的位置,在感知到锁定这一阶段中,学生能根据中央视觉、外周视觉做出反应。通过分析图1可知,击打乒乓球的不同部位,能改变其运动轨迹。因此,中央视觉的乒乓球运动位置对学生的刺激较强,边缘次之。教师应立足空间因素对学生的乒乓球多球训练影响,调整供求角度,以提高训练效果。

二、小学体育乒乓球教学中多球训练的背景与价值

(一)训练背景

1.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出台,使乒乓球课程体制不断完善,课程改革方案与学生身心素质发展规律相适应,体育的教学功能与育人功能联系密切。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发展,使教材多样化、内容现代化,教师依据《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聚焦学生的发展提出评价,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训练方向。

2.小学生乒乓球运动中面临的困境

当前学生在乒乓球运动中面临兴趣低下、训练形式单一的困境,不利于提高运动水平。乒乓球运动具有竞技性特点,通过多球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部分学生以提高成绩为目标,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训练,导致单一化训练方式降低了他们的运动兴趣。一些学生思维固化,难以在传统的训练活动中发挥运动优势,如直立状态难以调动全身力量、固定步法影响肢体的协调性等,最终影响了训练效果。

(二)多球训练应用价值

1.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注力

小学体育多球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注力,使他们保持正确的运动行为。部分学生在乒乓球运动中兴趣不高,教师采用多球训练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不同方向的“来球”情境,使他们能关注球的运动轨迹以及来球方向,使其在训练中保持良好的视力,缓解因学习带来的眼部疲劳,提升他们的专注力。

2.有助于学生形成动力定型

小学阶段学生在乒乓球技能学习中,能通过练习技术动作,形成肌肉记忆,提升肢体协调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多球训练,能帮助学生形成动力定型,使其领悟乒乓球运动中的脚步要领、挥拍方法,在固定的轨迹训练学生应对多种来球情况的意识,使学生形成肌肉记忆,产生运动的兴奋感,形成动力定型,提高动作质量。

3.有助于学生提高反应速度

良好的反应速度,有助于学生在乒乓球运动中迎接来球,对取得比赛胜利有积极影响。而开展多球训练,有助于学生提高反应速度。学生如果缺少反应速度,则会导致乒乓球的训练效果降低。教师通过多球训练,增加训练时间与强度,采用变化型训练方法,让学生在训练中练习步法、手型,能提升训练的连续性,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的反应速度。

三、在小学体育乒乓球教学中应用多球训练的策略

(一)合理规划,避免学生出现损伤

乒乓球的训练具有周期性,学生在阶段训练中须达到对应的标准。教师严格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球训练方法,保障学生在训练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可以提高训练效果,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乒乓球运动竞技性较强,对学生的体力有一定要求,科学的训练能避免学生出现损伤,所以,教师应合理规划乒乓球多球训练的时间与内容,最大限度避免学生出现运动损伤,提高他们的运动积极性[2]

首先,教师应对学生的身体指标进行评估,结合学生的运动状态设计科学的训练方案,遵循科学性原则,安排多球训练时间。小学乒乓球教学要求学生通过运动,形成对乒乓球运动的热爱之情,了解基本的运动技术,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在乒乓球运动中,多球训练考验学生的专注力、反应力。然后,教师应将全部训练时间分成三部分,适当调整进阶训练的时长,以帮助学生适应实战中的球速、节奏,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使其在训练中形成良好的耐力、速度、力量。乒乓球运动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能,因此,教师应在多球训练中关注学生的体能变化情况,结合他们的具体表现以及专注力下降程度,设计“慢动作模仿、肌肉分化训练”等活动,充实训练内容,让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学会控制力量击打同一位置的来球。最后,教师应纠正学生的错误站姿,以亲身示范、动作分解的方式,让学生领会乒乓球的击球要点。同时,教师要调整多球训练的供球速度,根据学生对站姿、挥拍技术的领悟程度,在加快供球速度的同时,提醒学生调动全身力量击打来球,明显提升他们的乒乓球运动水平。

(二)分类指导,提升训练的针对性

小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特点,不同学生在多球训练中的表现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方案,落实分类指导,使他们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实现技术提升目标。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设计初级、进阶、高阶训练目标,在多球训练中循序渐进指导学生练习,以落实分类指导,提升多球训练的针对性。

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力水平,将他们划分成三个阶层,以对应初级、进阶、高阶训练目标,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水平学习理论知识、练习同一方位的接球。然后,教师可以在发固定点位球的同时,要求第一阶层学生能观察球的运动轨迹并接住球。教师在发移动点位球时,要确保球落在同一位上,让第二阶层的学生能在训练中形成肌肉记忆。教师在指导第三阶层学生进行多球训练时,就应该围绕组合技术展开,提升训练的针对性,满足他们的多样性运动需求,使其能在有挑战性的运动中获得满足感,通过训练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最后,教师应组织三个阶层学生之间进行比赛,坚持以赛代练,检验每一阶层学生的训练成果,并根据他们的表现,提出优化建议,进而帮助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乒乓球运动技术动作。

(三)创新形式,维持学生运动热情

多球训练的形式是影响学生运动兴趣的关键因素,教师可以创新训练形式,选择多样性方法维持学生的乒乓球运动热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乒乓球训练中,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运动习惯培养,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重点培养学生的预备站姿和挥拍习惯,其间融入具有趣味性的交流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维持他们的运动热情[3]

1.互相纠正,培养学生纠错意识

多球训练考验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以互相轮换的方式进行练习,在发球时观察接球者的动作是否存在失误,如果存在失误则要进行纠正,由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使他们能在运动中规范动作,锻炼自己的运动能力。传统的乒乓球训练形式主要局限在固定动作练习、对抗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运动需求,难以使其认识到自身的运动缺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互相纠正的方式,在多球训练中体验发球、迎球运动,关注对方在判断、站姿、挥拍、击打过程中存在的事物,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原则,学习对方的运动优点,指出运动缺点并帮助对方改正,由此增强自己的纠错意识,积累乒乓球运动经验。

2.趣味问答,营造积极训练氛围

有趣的问题能驱动学生积极思考,推动他们之间的运动经验交流,营造学习氛围浓厚的训练环境,有助于提高训练效果。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典型的多球训练问题:将球落点控制在边界上,考查哪些技术动作?交叉步、滑步、并步等步伐的综合运用,能应对哪种来球情况?反手技术动作流畅做完整,能将球击打至对方界内什么位置?以上问题的设置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进行思考并投入训练中。学生在解决问题后,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在良好的训练氛围中,形成有关乒乓球运动的深刻认识,进而掌握基本运动技术,提高自己的步伐移动能力,形成良好的肌肉运动记忆。

(四)效果分析,优化多球训练评价

多球训练并非万全之策,教师的科学引导才是提高学生球技的关键。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多球训练效果进行分析,结合分析结果优化多球训练评价,使学生能根据教师提出的建议进行运动,在多球训练中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水平。

当前在多球训练中,教师应秉持以生为本理念,关注学生在各个阶段的训练成果,运用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评价语,点评学生的运动,优化多球训练评价内容,让学生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同时,教师在评价中可以融入训练建议,如“调整重心脚步位置,观察来球的方向,你可做的比现在更好!”等等。含有训练建议的评价语,能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使之获得参与多球训练的内部动机,根据教师的指点,改进自身乒乓球运动中存在的难题,主动与教师交流、互动,学习乒乓球技术,提高运动水平。

四、小学体育乒乓球多球训练的应用反思

多球训练在小学体育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体育以单一动作为主的训练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训练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训练中。教师训练控制总时长,改善训练内容质量,创新训练形式,科学点评学生的训练成果,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4]

针对当前多球训练中的不足进行反思,发现训练方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进行完善。第一,循序渐进。面对初次接触乒乓球的学生,教师应保证由简到难、由慢到快,将技术动作训练周期控制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逐渐提高学生的乒乓球运动水平。第二,多样化。针对多球训练形式,可以融入多样化与乒乓球运动相关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理论、实践方面,以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营造积极的训练氛围。第三,针对性。学生的身体状况不同,在多球训练中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应该选择符合学生设计水平的训练方案,指导他们自行选择并进行训练,使其在“最近发展区”内实现进步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乒乓球教学模式持续完善和创新的背景下,多球训练走进广大师生的视野,并取得显见的应用成效。学生在多球训练中,能根据教师的供求,准确判断乒乓球落位情况,进而调整站姿、挥拍力度,形成肌肉记忆,能灵活应对不同方向、类型的发球。教师合理规划乒乓球训练时间,以分类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运动水平,也提升训练的针对性,有效避免学生出现运动损伤。教师积极创新多球训练形式,细致分析训练效果,能维持学生的运动热情,优化多球训练的评价内容,让学生明确自我优缺点,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击球的命中率和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强. 多球训练在小学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J]. 新体育,2022,(24):46-48.

[2]赵远彬. 基于一元训练理论的小学乒乓球教学研究[J]. 体育视野,2022,(19):134-136.

[3]郑全芝. 小学乒乓球课程优化策略探析[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16):186-187.

[4]陈尤杰. 小学体育乒乓球训练有效性提升策略分析[J]. 体育风尚,2020,(0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