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挫折教育和赏识教育的互相融合探讨
作者:江峰 日期:
2024-04-07 点击:
次
小学体育教学中挫折教育和赏识教育的互相融合探讨
作者单位:宜兴市悲鸿实验小学 姓名:江峰
摘要:对新课程标准中为小学体育教育提出的创新教学任务进行全面分析可以发现,借助各种体育活动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其综合素养已经成为现阶段小学体育教育的主要改进目标。但考虑到不同学生实际身体素质以及体育锻炼心理方面存在的不同,仅通过相同的体育锻炼目标与方法对学生进行要求很难实现实际体育教育质量的实质性提高。对此,教师就可将挫折教育与赏识教育进行科学整合,从而在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同时,加强对其心理素质的有效教育与引导。本文就简要分析了几点提高小学体育教学中挫折教育与赏识教育融合效率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小学体育;作者教育;赏识教育;融合途径
随着当前社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也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压力,而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心理素质还没发育成熟,因此很多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容易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负担。而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小学体育课程的教育范围已经不仅局限于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中,借助体育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也已经成为其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更加科学的加强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的有机整合才能较为有效的平衡学生的心理与负担,从而确保其能够以更加积极的状态面对未来的学习与生活。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挫折教育的具体运用意义
小学阶段学生由于思维发育水平还较低,因此在面对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极容易因为无法对其科学解决而产生消极的心理与情绪,从而直接影响到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状态,严重时还会导致其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1]。而教师作为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主要的引导者,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就应重视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为学生传授较为丰富的问题解决方法,引导其认识到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各种挫折的重要意义,从而帮助其在未来的成长发育过程中以更加自信的态度面对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各种挫折,并发现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魅力,以此使其逐渐养成更加科学的体育锻炼习惯,并推动其综合能力水平实现更加全面的提高。
而挫折教育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并不意味着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全面的打击,因此考虑到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特点,教师就需要将其与赏识教育进行科学整合,运用赏罚分明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更加积极的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并提高其面对挫折时对其进行解决的信心与决心[2]。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具体运用意义
小学阶段学生由于思维发育水平并不高,因此很多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较容易因为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心理与情绪方面较强的变化,从而直接影响到其实际心理与生理的全面健康发展[3]。而体育教师作为各种体育锻炼活动的设计者与监督者,其与学生交流过程所表现出的态度往往直接影响到学生心理方面的变化。加之绝大部分小学生受到自身心理特点的影响表现欲望较强,因此灵活的运用赏识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其认识到体育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其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还可通过师生间的积极交流帮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认可,从而逐渐形成更加科学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此帮助教师更加清晰准确的掌握学生实际的体育学习状态以及学习需求。
并且从挫折教育与赏识教育融合的角度来看,由于小学阶段学生思维发育不够成熟,因此其心理的抗打击能力仍然较弱。若长时间面对挫折教育,部分身体素质或肢体协调能力本就较差的学生极容易产生较大的学习压力,当教师忽略了这一教学特点后,部分学生就会因为长时间面对他人消极的态度而逐渐失去对体育锻炼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严重时甚至会对体育教学活动产生抗拒、排斥的学习心理。而在对学生进行灵活的鼓励与赞赏后,就可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身学习态度与能力的认可,从而提高其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信心,以此实现对其身心素质的全面有效引导[4]。
三、提高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合效率的具体途径
(一)借助体育训练内容的挑战性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体育学习理念
小学阶段学生由于仍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阶段,因此很多学生面对挫折与问题时的应对能力仍然较弱。而挫折教育作为一种为学生提供适当问题与挑战的教学策略,其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加真实准确的认识到自身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转变自身面对困难与挫折时的态度,并通过对自身能力与潜能的深入挖掘,提高自身整体的素养与能力[5]。而在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考虑到体育课程实际教学特点的影响,很多挑战型性强的体育锻炼活动都可用于实际的挫折教育中。但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开展这些教学活动时,也要注重在恰当的时机融入一些赏识教育因素,从而推动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
例如长跑作为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较为常见且限制较少的一项锻炼项目,其对学生的耐力往往具有较好的培养效果。在实际的锻炼过程中加强挫折教育与赏识教育的科学整合时,教师就应秉持挫折教育中不畏困难的精神理念避免学生在受到一点小伤或困难时就选择直接退出,并在恰当的时间引入赏识教育的理念,鼓励学生克服自身生理方面的问题坚持完成实际的锻炼目标。当学生最终完成相应跑步训练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坚持到最后的行为表示充分的肯定。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升自身面对困难与挫折时的思维能力水平,同时还可使其在勇敢解决挫折与困难后感受到较强的成就感,以此帮助其提升对自身认知的准确性,并在这种状态的推动下逐渐树立起较强的自信心。
(二)借助体育竞赛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激励
体育课程受到自身特点的影响,很多锻炼活动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定的竞争性。面对分出胜负后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加强对其的灵活运用,就可通过比赛结束后的胜负方加强对学生集体荣誉感以及意志力的有效磨练。同时在一些持久性较强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很多时候一些小小的细节也会导致比赛结果的转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抓住这一变化引导学生在实际的锻炼活动中始终坚持到最后一刻,以此实现对其顽强意志的有效引导。
例如在实际的拔河比赛中,一些队伍即使前期处在劣势状态,但一旦对方队伍存在一些漏洞或失误,都会导致比赛形式的较大转变。这样在拔河比赛结束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比赛过程中取得胜利或失败的关键之处,从而通过竞赛机制引导学生们形成更加科学的体育竞技精神。
(三)通过树立榜样的方式鼓励学生奋发向上
小学阶段学生由于思维发育并不成熟,因此表现欲望极为强烈,很多时候教师的鼓励与肯定往往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升。对此,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借助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加强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的科学整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一些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积极的肯定,并要求其他学生向这些学生进行学习。这样在树立起榜样后,其他学生就会为了得到教师的肯定而积极分析自身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同时当学生的努力得到成果后获得教师的肯定时,就会使其提升自身素质的意识更加强烈,最终实现班级内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
结束语:
总的来说,面对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体育教育工作提出的素质教育要求,在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锻炼效果的同时提升对其心理素养的培养素质已经成为广大小学体育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实际的学习心理与态度,教师就可积极加强实际教学工作中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的科学整合,从而在提升学生抗压能力的同时,加强其对体育锻炼活动参与的信心,以此实现其身心素养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涛. 赏识教育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1(1):72-73.
[2] 孟创. 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J].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6(3):35-36.
[3] 张付军. 赏识教育在小学教育实践中的应用[J]. 文渊(小学版),2020(7):83-84.
[4] 李洋. 赏识教育,让小学体育教学更加阳光[J]. 山东青年,2020(10):88,91.
[5] 江月蓉. 浅谈赏识视角下的小学体育教学路径[J]. 新课程,2021(19):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