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花样跳绳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宜兴市新庄小学 潘冰艳
【摘要】花样跳绳属于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被大多数学生所喜爱,小学体育教学中,开设花样跳绳教学,于学生而言,锻炼其身体素能,有益于其健康成长;于教师而言,提升其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利于体育教学质量提升;于学校而言,强化其体育特色发展,丰富了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符合第一指导思想。鉴于此,文章对体教融合视域下小学开发花样跳绳校本课程(课程开发的价值、具体实践和反思)进行分析,旨在给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教融合;小学花样跳绳;校本课程;开发
前言
所谓体教融合指的是将体育与教育相融合,体教融合提倡把过去分离的内容重新组合到一起,这样理念的提出,表明体育在教育中也占据重要部分,并且,开展体育教育,还能锻炼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体素质,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体育与教育应当一起发展。体教融合背景下,小学体育教育中花样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给小学生开设花样跳绳课程,可让其理解体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培训,对其身心健康发展也有促进作用,且符合我国教育体系要求。由此可见,体教融合视域下小学体育教学中花样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意义重大。
1.体教融合背景开发小学花样跳绳校本课程的重要价值
素质教育的推进,各学校对丰富体育活动有了新的作为,其中,花样跳绳在各个学校中备受关注,体教融合视域下,小学开设花样跳绳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第一,花样跳绳有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黄金阶段,选择良好的体育项目对其而言意义重大。在我国,跳绳属于传统运动,并不需要过多体育器材便能完成,利用一根绳便能使学生全身筋骨得到活动。花样跳绳需要手脚协调完成,通过变化各种姿势,学生可从头到脚得到锻炼,对小学生大脑发育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另外,小学生处于充满好奇的阶段,让其进行花样跳绳,尝试新知识,不仅能调动其积极性,还能让其体力与智力都得到锻炼。第二,花样跳神校本课程的开发,对学校建设新的体育课程有促进作用。学校对体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将花样跳神这样充满趣味的体育锻炼融入到教学中,不仅对学生有益,还将体育项目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丰富小学生教学活动的同时,对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也有重要价值[1]。
2.体教融合背景下的小学花样跳绳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开展花样跳神教学,教师可通过多种模式,让小学生对每一类课程(技术类、竞赛类、游戏类和辅助类)掌握,并熟练运用,以达到最终教学目的。
2.1技术类课程开发
以开合跳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让学生对开合跳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明白其教育价值。通过教学,教师要让80%的学生掌握开合跳动作,且能够展示,以达到锻炼学生灵敏度、协调性和耐力的目的。通过开合跳,还能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让其不轻易畏惧困难,学会果断处事,并能与同学团结协作。具体动作展示:教师指导学生,保持摇绳姿势,绳子通过脚到半空时,双脚需跳开,此时膝盖稍微弯曲,绳子快要落地时,双脚跳合,对以上动作重复,完成开合跳。在开合跳教学中,小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是摇绳与起跳不能协调,双脚打开过早或过晚,角度过大等都会导致跳绳失败,此时,教师要耐心纠正,引导学生多次慢动作练习。比如:双手叉腰,双脚进行开合跳,并逐渐加速,也可一只手摇绳,双脚做开合跳,经过练习,再双手摇绳,双脚开合跳,由慢到快,加强练习。教师可让小学生分小组练习,并总结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师生讨论并改正。经过反复练习后,教师可让学生跟随节奏进行开合跳绳。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一定要纠正学生基本动作,双脚与肩同宽,上身打直,双脚合并时需以脚前掌着地。技术类花样跳绳的开发,对培养学生团队精神,锻炼学生互助能力有积极作用。
2.2游戏类课程开发
游戏名称:抓尾巴。体育教师在给学生进行游戏类花样跳绳教学时,可将培养其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另外,游戏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开展教学时,可借助这一教学培养学生灵敏度,让其能够灵活躲闪并准确判断,通过游戏教学,让学生快乐学习的同时,还能煅炼其自信心。具体做法:教师对小学生进行分组,并让每小组派一名学生完成游。让学生面对面站在一圆外,游戏开始之前,教师先介绍游戏内容(每位小学生将绳子作为尾巴,放于裤腰处,游戏开始,学生相互抓住对方尾巴,看谁最快,先抓住的一方胜利,一组学生完成结束,下一组小学生继续跟上,直到所有小学生都完成一遍,游戏结束)及规则(游戏开始,所有学生的活动仅限至于圆内,通过绕至对方身后抓尾巴,不得正面抓,若跑出圈外,即失败),介绍结束,便让小学生开始游戏。一轮游戏结束,教师进行总结,并对小学生在游戏中犯的错加以纠正。
2.3竞赛类课程开发
以三分钟十人长绳“8”字跳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为进一步推动花样跳绳校本课程开发,可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竞赛,不仅能提高课堂氛围,还能培养学生凝聚力。教师给学生讲解竞赛内容,首先,介绍三分钟十人长绳“8”字跳的技术方法,并让其了解其中的优势,教师在讲解过程需告知学生如何把握绳子进出时间,并让其赛前反复练习,掌握其中的诀窍。竞赛开始,教师要给学生讲具体竞赛方法,首先选择两名臂力好的学生摇绳,两名摇绳学生距离不能少于3.6m,参与比赛的学生,需一次性完成“8”字跑,比赛过程中记录失误情况。学生了解竞赛方法后,教师继续讲解竞赛规则,竞赛需在3min内完成,除了2名摇绳的学生,其余8名以“8”字形围绕摇绳同学跑跳,3min时间到,计算此时段内完成人数,人数多者获胜。竞赛开始,第一位小学生跑进去后需连跳2次,然后往对角方向跑出,站于摇绳学生的另侧等候,所有学生完成一遍后,时间允许,可继续完成第二遍甚至更多。规定时间内学生出错,需立即回到原位重新开始,计时不停。竞赛结束,排名按有效次数而定,成绩相等者并列排名。教师要教导学生各司其职,摇绳的同学应当具备责任心,避免摇绳出错,参与跳绳的学生应当积极配合,让竞赛有序进行。竞赛结束,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学生的表现,有助于其认清自己的优劣,并在今后学习过程中改正。
2.4辅助类课程开发
小学教师在进行花样跳绳教学时,对辅助类课程开发可借助童谣激发学生的兴趣,确保花样跳绳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于小学生而言,童谣是其比较能接受的形式,童谣的节奏和律动正是小学生喜欢的,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借助童谣,能够提高小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对于小学生,教师可用儿歌帮助小学生理解并记忆花样跳绳关键动作,在节奏和律动的影响下,小学生的情绪被调动,其灵敏度也能得到锻炼。总之,辅助类课程的开发,教师以小学生比较能接受的童谣对其进行教学,不仅锻炼其综合素质,还能提高教学质量。
3.体教融合背景下的小学花样跳绳校本课程开发的反思
体教融合背景下,对小学花样跳绳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反思,通过分析其优点和不足,能够明确其发展的方向,优势之处再接再厉,不足之处立即改正,有利于小学花样跳绳课程高质量发展。
3.1课程开发的优点
(1)小学花样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弥补了国家课程的短板。由于国家课程属于统一教学,不具备针对性,因此,在某些方面不适用于所有学生,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基于本校实际情况,更适合本校学生学习。(2)小学花样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对学生主体性发展有促进作用。校本课程针对本校学生,尊重差异性,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有很好的作用,此外,校本课程与时代发展相吻合,能够更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小学花样跳绳教学中校本课程开发,展现了小学生花样跳绳的特长与个性。(3)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小学花样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对教师的专业性有了更高要求,同时也赋予教师相应自主权,给教师提供更大展示空间,因此,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得到很大提升。(4)形成与众不同的教学特色。小学花样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校本课程根据本校学生及教师教学情况设置教学内容,展现出的教学效果与众不同,形成了自身特色。
3.2课程开发的不足
小学花样跳绳校本课程开发不足之处:(1)体系不健全。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规范其学习行为,小学体育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研究校本课程的时间减少。(2)学校对校本课程开发经费投入无明确规定。教师在校进行课题研究等的花费均来源于自身,外出培训部分费用也需自己报销,学校对此并无明确规定,限制教师积极性。(3)校本课程评价管理系统不全面。学校开发了校本课程,但在评价管理方面并无全面系统,导致教师完成教学后无法反馈,因此,不能更好总结教学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更正。(4)教师综合素质及教学技能欠缺,有待提高。校本课程开发,未相对应培训教师综合素质。此外,教师还沉浸在国家课程的传统教学中,面对新的课程体系,未能及时提升教学技能。
3.3.课程开发的方向
小学花样跳绳校本课程开发方向:(1)小学生为主体,不断发掘其学习需要。小学生是花样跳绳的主体,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时,需不断发掘其学习需求,并根据学生需求改进校本课程,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2)工具为中介,创建符合花样跳绳的教学情景。小学花样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需借助相应的工具,并合理利用所有工具,实现高效教学,另外,环境也是教学工具的一部分,因此,教师要选择合适的环境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积极性。(3)教师为引导,帮助学生深度学习。校本课程中,教师主动引导学生学习,并引导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举一反三,实现深度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完成花样跳绳。(4)制定完善机制,评价校本课程。小学花样跳绳教学校本课程开发需制定相应的评价机制,通过对课程开展成效的评价,便能反映出其优劣情况。评价机制可为多样化形式,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反馈,有助于校本课程的更好开发,对提高小学生花样跳绳教学质量也有促进作用。(5)从花样跳绳入手,将校本课程运用到整个体育教育中,实现全面发展。小学花样跳绳的校本课程作为一个开端,在其发展形式良好的情况下,将校本课程运用到体育教育的其他项目中,根据各个体育项目的特色,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校本课程,促进学校体育教学高质发展[2]。
结语
体教融合背景下,小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小学生教育的发展,更要将体育与教学相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花样跳绳是小学体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是为了让教育更适合本校学生。小学花样跳绳校本课程,就是针对小学生特性开发的一种教育模式。分析体教融合背景下小学花样跳绳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实践,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反思,均是为了提高小学花样跳绳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玲.活动理论视域下小学花样跳绳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阜阳师范大学,2022.
[2]谢汶伶.小学“花样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探讨[J].体育风尚,2022(16):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