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曾 娴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曾娴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笑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丁陶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江峰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姜晨阳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隽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岑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冰艳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浩

    城中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煊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邢依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诗楠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珍珍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诚倩

    湖㳇实验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嘉彧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鹏飞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圣达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左明远

    新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小学体育教学中让评价真正落地

作者:江峰  日期: 2023-04-19  点击:
摘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使用合理的评价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节体育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源自于学习兴趣的激发。而科学合理的评价则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学生兴趣激发出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小学体育学习,从而形成一种“我要学”的课堂氛围,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当前小学教学评价的现状,并提出多元化的评价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是按照教学过程以及结果做出的价值评判,高质量的评价结果应当能体现学生自主运动的水平、身体机能状况、运动状态等各方面指标,必须将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运用,才能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必须不断探索教学评价,以直观、及时、动态的评价过程以及结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正文:一.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现有状况
(一)面向考试结果,忽略过程性评价
自素质教育在国内逐步推广开来,体育就成为一门受到广泛关注的学科,体育课在广大中小学普遍开设,从而通过体育课堂学生帮助学生强身健体,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然而,仍旧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仍会按照应对考试的目标实施教学,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被搁置了,最初的帮助学生强健体魄、陶冶情操,而逐步演变成功利性十足的提升体育成绩。在这种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主要是面向考试结果的,忽略了学生运动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将考试标准作为教学评价的重点。长此以往,会使体育成绩后进的学生失去信心,潜在的运动能力难以开发出来,运动心理无法得到优化。
(二)过分依赖教师,评价信息不够客观
在教学评价实施中,教师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做出相应的教学评价。但是,主观因素总是不可避免,教师也不例外,教师也不能一直做到以客观的态度评价学生的表现,这就容易导致教师受到主观臆想的影响,不能给予符合实际状况的评价。此外,小学体育教师评价学生基本上来自课堂表现,一方面难以做到详细观察到每一个学生,另一方面观察不到学生课下的运动状态,因此过分依赖教师开展教学评价,获取的评价信息难以做到客观、全面。
(三)评价标准关注技能,忽略个性品质
教学评价的开展离不开教学评价标准,它涵盖了所有的评价内容,决定着最终的评价结果。长期与来因为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评价标准主要针对于技能掌握,以定量的形式评价学生运动成绩。然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仅仅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达到相应的应试标准,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还要切实关注学生的个性品质,如运动心理、兴趣爱好等方面的需求,在评价标准的制定上应当更全面、完善,小学生的体育素养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单纯关注技能标准的评价是不能反映学生进步状况的。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学评价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忽略过程性评价,这就需要教师加强研究,综合运用两种评价方式,不断优化评价策略。
二.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理念和目的是:
1.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与体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 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3. 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4. 激发运动兴趣,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首先对学生的评价应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要反映学生学习的成绩和进步,要激励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和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真正体验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
在以往的评价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局面,扮演一种被管理者的角色。他们对于评价结果大多处于不得不接受的被动状态,对评价本身也是持一种否定态度,或者处于老师要怎么评就怎么评的消极心理状态。实践证明,任何评价如果没有被评价者的积极参与,很难达到预期目的。教学评价在体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只重视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而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习过程、个体差异等方面的评价。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无论是性格、心理特征,认知水平等方面,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我们在评价学生时,要紧紧抓住学生是主体这个角度来分析,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别、选拔功能,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转变观念,改变评价的内容、形式和标准浅谈自己的点滴,从而促进体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三、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优化策略
(一)实施分层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分层教学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能够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而教学评价也可以针对分层教学实施分层评价,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有达到标准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个性得到充分展现。在实施分层评价中,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既要做好基础薄弱学生的强化工作,也要关注优等生的个性展现。在对基础薄弱学生强化评价中,要考虑到个体差异,在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的过程中,还要保护好其自尊心,在逐步评价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关注优等生个性表现过程中,要对这部分学生提出更高、更严格的标准,让他们不断挑战自我,磨炼品质的同时取得更加优异成绩。
比如在教学分腿腾跃一课时,部分同学动作完成不够标准,在评价时可以让优等生与动作完成不标准同学分别完成,优等生动作完成简练、标准、优美,而另一部分同学则是勉强完成动作,教师可以实施分层评价,优等生评分98分,其他同学评分90-95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分层的目的,教师向学生讲授蚂蚁与大象比力气的故事,使学生明白基础不同,采用的评价标准也不相同,重要的是能否对动作保持持续的练习兴趣,不断改进提升自我水平。
(二)采用即时性评价,使评价发挥日常效能
从心理学角度讲,内驱力是保持活动兴趣的重要因素。而在学生认知中教师评价至关重要,老师的肯定是努力的动力,在日常教学中及时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内驱力的效果尤其显著。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找到学习中的闪光点,并提出正面的肯定与表扬;在指出学生出现的问题时也要依据个性特征,选择适宜的场合;要保护好学生自尊心,并树立克服困难、不断前进的信心;对于关键问题要评价到位、及时点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保持正面的内驱力,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中的疑惑,培养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
比如,在教学中面对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这类同学往往对于体育课的兴趣不高,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体育课堂上及时关注学生,对于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和表扬,在平时的自主练习中多给予肯定,多注重细节上的提醒,并鼓励学生大胆向老师和同学提出困惑,多与其他同学交流。在这种即时性的日常评价中鼓励学生,关注点滴进步,逐步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三)采用多样性评价,使评价彰显实用效果
小学体育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评价方式不能仅仅依赖于终结性评价,与其他文化课相比,一次测试就可以评价学生本学科的成绩。但是在体育课堂上,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惑不尽相同,而且对动作技能的理解也存在差异。这就要求体育教学评价不能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必须针对不同的状况采用相应的评价方式,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的体育教学评价是以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因此,应当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倡导采用多样的体育教学评价。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激励性语言是教师教学中较常见的评价方式,如使用你真棒、优秀、继续加油评价学生。激励性语言从主观上能够激发学生的进取欲望,但是从技能层面却无法评价学习效果。所以,在对学生完成技术动作、学生学习体验或对体育活动本身进行评价时,则是需要采用专业化的语言评价、体现学生感受的评价等多样的评价。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动作概念,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评价的力量,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点。为后续的巩固和训练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四)采用反馈评价,在互动中提升评价效果
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目标是为了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最大程度发掘学生潜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展示自我、彰显个性以及提升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能力。而教学评价能否达到以上效果,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加强互动并及时提供反馈信息。教师通过反馈信息做出评价。同时,在互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积极开展自评和互评,结合师生的评价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对照,反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吸取教训调整教学。需要注意的是,利用反馈进行评价的过程中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教学是互动的过程,评价同样也是。师生及时的互动反馈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情绪,培养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当学生得知自身反馈被重视以后,学习势必主动性大大增强。学习效果自然得到提升。
(五)重视结果评价,必不可少的终结性评价
改革不是对传统的全盘否定,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因此,在教学评价中结果评价是不可或缺的。即便是过程性评价至关重要,但是单一的评价方法也不是万能的,某些情况下也会遇到瓶颈,传统的结果评价仍有发挥作用的空间。即便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一切看过程的想法也是不全面的。不能因为新课程改革而放弃传统的评价方式,担心被定义为不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增加学生学习压力。当充分掌握学生个性特征以及心理状态的情况下,也应当大胆采用结果评价,在承担适当压力的情况下保持努力,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和指明前进方向。
例如,在当前的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就可以充分关注测试评价结果。因为相应的测试项目只需要付出一定时间和练习,在速度、耐力、柔韧性获得一定提升的情况下,就能够顺利达到测试标准。
(六)以人为本的评价和情感评价相结合
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成绩是可见的、可测的,容易操作,但对学生思想和情感的评价却要复杂的多。然而,大量教学实践表明,积极的情感评价和沟通能促进学生体育知识的掌握和运动技能的形成与提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尝试建立态度、情感、能力、成绩并重的多维立体的评价体系、评价方法。科学地评价学生体育学习的表现和所取得的进步,把评价的焦点从学生能力扩大到参与状态、交往状态和情绪状态等。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要以人为本,能力评价与情感评价相结合,以鼓励性评价为主,通过情感领域的评价调动和发挥非智力和体力因素,促进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结语
教学评价的方式是丰富多样的,有效的评价方式能够调动学生参与体育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而不科学的评价则会磨灭学生的兴趣。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学评价的合理应用意义重大。科学应用教学评价,发挥评价的多重价值,就必须坚持为学生健康成长负责,维护学生尊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原则,从而真正让评价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杰.激励性评价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08):223-224.
[2]徐皓明.课堂评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2):106+110.
[3]孙行行.激励性评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3):168-169.
[4]魏兆煊.浅析小学体育教学的学习评价策略[J].学周刊,2019(11):152.[5]曾昭坚.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多元化评价[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