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游戏化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水平二阶段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朱圣达 宜兴市周铁小学
摘要:“游戏化探究性学习”是组织学生观察相关事物或完成某些学习任务,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可深化学生理解。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小学水平二阶段体育教学存在缺陷,阐述“游戏化探究性学习”的作用,结合小学水平二体育教学案例,总结“游戏化探究性学习”的实践要点,以供小学体育教师参考。
关键词:“游戏化探究性学习”;小学水平二;体育教学
前言:新课程改革指出,在小学阶段,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关系密切,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小学体育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相关基础理论,学会体育基本技术,发展体育运动观念,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游戏化探究性学习”以学生为本,有助于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达成,应受到小学体育教师的重视。
一、“游戏化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水平二阶段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在小学水平二阶段体育教学中,教师主要实施灌输式教学,教师向学生介绍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展示体育活动的要点,学生只要被动地听讲即可,忽略了学生的体育学习体验,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感,降低体育兴趣,阻碍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部分小学体育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开展体育教学,未结合学生的发展实际与最新教育理论,使体育教学滞后,教学效果有限,难以落实新课改的要求[1]。针对小学水平二阶段体育教学的各项缺陷,本文建议教师引进“游戏化探究性学习”法。“游戏化探究性学习”遵循以学生为本的观念,为学生创设游戏化的探究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对情境的认知及探究体验,理解并建构体育基础知识,组织学生互帮互助,共同探究体育技术的操作要点,可有效提高体育教学成效,改进当前不足[2]。
基于“游戏化探究性学习”的优势,小学体育教师应围绕小学体育教材内容、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果与实际体验,科学设计探究活动,以学生的游戏化探究为主体,减少教师干预,并做到有始有终,在课后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化探究性学习”评价,明确“游戏化探究性学习”的成果,分析“游戏化探究性学习”的待完善之处,不断优化改进教学,持续提升“游戏化探究性学习”效果,进而开展高质量体育教学[3]。
二、“游戏化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水平二阶段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要点
本文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3-4年级小学体育教材为例,总结“游戏化探究性学习”的实践要点,为小学体育教师应用“游戏化探究性学习”法提供有益探索。
(一)通过情境引起探究热情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存在强烈的好奇心,小学体育教师可结合该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探究热情,为“游戏化探究性学习”的应用与实施奠定基础。在小学水平二阶段体育教学中,教材内容包括安全运动、用眼卫生、呼吸道传染疾病预防、跑跳、投掷、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等内容,表现出显著的生活化、普遍性特点。就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其对学习内容有初步认识,为引起学生兴趣,教师应选择合适场景创设情境,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生活情境。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选择学生生活场景,创设体育探究情境,丰富学生的情境体验,强化学生的情感共鸣,更易引起学生的探究热情。例如,在“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教学中,教师可选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感冒场景为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自己或家人感冒的场景,分析感冒有什么症状?为何感冒的人群会戴口罩?等,使学生对呼吸道传染病有初步认识,产生预防疾病的意识,进而自主实施探究学习。
第二,问题情境。教师可利用体育器材直观展示体育运动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实施游戏化探究性学习。以“前滚翻”教学为例,教师可利用球、方块、斜面进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对比球和方块在斜面上翻滚的情况,明确哪种方式滚得更快、滚得更圆。通过直接观察,明确前滚翻的运动要点,有助于学生运动技术的提升。
第三,故事情境。教师可通过讲解体育内容相关的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例如,在“障碍跑”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讲解长征的故事,通过爬雪山、过草地等情节,使学生体会障碍跑的重要意义,并利用学校现有器材,搭设“山洞”(由呼啦圈制作)、”“草地”(由体操垫制作)等障碍,组织学生进行障碍跑练习,使体育活动更生动有趣。
(二)通过合作建构知识体系
在“游戏化探究性学习”应用中,小学体育教师应综合考虑体育教学内容的难度及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探究活动。对于简单的体育与健康理论或可双人练习的体育技能,可设计两人探究活动,如小篮球、小足球等教学内容;对于复杂的体育与健康理论或多人练习的体育技能,应设计多人小组探究活动,如营养不良与肥胖、队列练习、武术等。在教学实践中,探究活动往往与问题情境相配合,教师首先创设趣味性强的教学情境,提出探究问题,再由双人或多人探究小组完成探究任务,进而使学生学有所获。例如,在“跑”教学中,某小学体育教师结合最新教育理念,设计“8秒快速跑”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问题导入。教师通过问题探究,引发学生对“8秒钟快速跑”的兴趣,教师的语言引导如下:“同学们,在学习了分秒钟的数学知识后,相信你们对8秒钟有一定的认知,那么请你们思考下,8秒钟可以哪些事情呢?如果这个时候有只老虎在后面追你的话,在8秒钟时间内进行快跑,你可以跑多远呢?”
第二,探究学习。为保障学生的游戏化探究性学习具备可行性,教师为学生提供探究思路,建议学生可从50米快速跑入手,结合小组成员的50米快速跑成绩,分析小组成员8秒钟快速跑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各小组利用教师提供的秒表,开始50米快速跑的成绩测定,根据测定时间,认为小组成员在8秒钟不能跑到50米;然后,根据50米的跑步成绩,预估每个小组成员的8秒钟快速跑成绩,并在小组内设定成员的8秒钟跑步目标;最后,在跑道上划定每个小组成员的8秒钟快速跑目标,使用秒表测定小组成员是否达成跑步目标。达成的成员可冲击更高的成绩,未达成的成员可重新挑战或调整目标。通过该探究性活动的实施,可有效发展学生快速跑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不断进行快速跑练习,达成教学目标。
(三)通过评价完善探究学习
评价可使师生明确游戏化探究性学习的成果,掌握学习获得的知识,便于学生巩固知识内容,也可指明学生探究及教师引导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游戏化探究性学习,强化其作用发挥。在此基础上,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进行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探究性活动的实施过程,对自身及小组成员的游戏化探究性学习实施综合评价,延续积极部分,改正不足部分,完善游戏化探究性学习。
例如,在上述“8秒钟快速跑”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置如下评价项目,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1)积极参与小组讨论;(2)在8秒钟快速跑分析时,提出自己的想法;(3)在8秒钟快速跑练习时,能够超越自我,尝试做出更快的成绩;(4)在8秒钟快速跑练习时,与小组成员积极配合,共同完成游戏化探究性学习等。评估学生是否在探究性活动中积极参与、表现自我,是否在快速跑活动中挑战自我,评估学生的快速跑能力发展状况,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品质,进而依托于游戏化探究性学习落实素质教育。
结论:综上所述,“游戏化探究性”学习可从理论内容、体育技术和体育观念三个层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小学体育教师应通过情境教学,引发学生探究热情;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做好教学评价,完善学生的探究学习,从教学全过程优化落实“游戏化探究性学习”,更好地发挥“游戏化探究性学习”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周海平.探究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探索点[J].小学生(下旬刊),2021(03):73.
[2]范庭忠.体育课堂中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0(08):87-88.
[3]丁夏.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J].新课程(小学),2019(1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