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创新教育的研究
作者:左明远 日期:
2023-03-14 点击:
次
小学体育课堂创新教育的研究
【摘要】
体育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教学活动。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激发他们学习的求知欲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研讨的教学过程,从而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现在的小学生依靠课程和有效的教学设施尝试各类运动项目的机会。他们尽情地享受运动乐趣,学习新的体育技能,进行集体协作,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由于体育教学具有空间大、组织繁、外界干扰因素多、学生思想不易集中等特点,因此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堂则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 创新教育
小学体育教育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起始阶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关键的作用。作为小学体育的教育者,我们应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努力探索,寻求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依此发掘学生的潜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不仅给学生的学习观与学习方式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要求,而且对教师的教育观念、综合素质以及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期盼。
一、创新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参差不齐的,其中更有“体弱多病”者。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但若过分强调训练这方面的技能,将会使他们失去学习体育的兴趣,消耗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会使他们对体育产生厌倦心理。这时为了让他们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创新发展,我决定用游戏的手段,为他们营造一种、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不仅掌握知识又发挥他们的创新主动性。如在学习立定跳远,我创设游戏“青蛙跳荷叶”。教学中,我让绘画技能好的学生在长方形的地面上画上许多片荷叶,要求荷叶之间的距离长短有别,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从这片荷叶跳向那片荷叶,尽量努力完成所要求的距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自跳自画,自比自跳,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跳的兴趣,而且我又有更多的时间对那些动作不规范的学生加以纠正、指导。同时,由于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即合作又独立,兴趣盎然,训练的积极性很高,效果明显。学生在欢快的游戏活动中掌握了立定跳远要领和方法,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体育课的教学过程就是体育实践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动作理解和想象力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和阅历,创设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在教学中灵活实际地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主动积极地参与运动、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教师示范、讲解,学生练习,很少参与交流。学生往往成为被动的听众和机械的模仿者,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便会丧失自主的学习心理,对体育失去兴趣。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学生的个性,摆正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把教师从“教书匠”的角色转变成体育实践的主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例如在投掷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课前我事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报纸,课的开始,我就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报纸”在课中能干什么用?充分的准备活动后,我让学生拿出报纸自己来玩。只是我发现有的学生把报纸折成飞机、有的同学把报纸放在胸前跑、还有的同学用报纸做成一个小球当成球踢---,各种各样的玩法都出来了。这是我让学生把手中的报纸变成球,扔出去。这是有的学生往前仍、有的往后扔、还有的一个扔一个接---,又是千姿百态,扔出多种玩法。这是教师进行总结,带着学生学习投掷的挥臂动作。这样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认真的练习,最终达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以课堂为主渠道,展开创新思维
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而体育课堂教学应根据他们这一特点,把教学活动的安排和他们好动的天性结合起来。在课堂上,灵活组织合理安排,使他们有一个自由学习和创造的环境。将会对创新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在导入课堂时(课的开始准备部分),无论从场地的布置、学生活动的队形、活动的内容以及组织手段的形式等方面,都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时内容,因地制宜的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激情、新颖的外界条件。有时的场地采用的是多方位、或半园形的、梯队形的、五角形的、马蹄形的、梅花形的等不同常规的场境设计,给学生一种好奇、新颖的感觉。热身活动时,有时采取否定上位的自由运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一起一会儿自由练习、一会儿小组结伴练习;有时有一组的体育值日小组长带做准备活动,这一组的每个同学带做一节徒手操,并要求后做的学生不能重复前面学生整容帮过的内容。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给大家带了一节自己掌握的准备活动,也给了其他同学以启发,从而收到了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这种组织方式既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了学生的练习激情,达到热身的效果,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课能顺利进入运动技能状态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先前担心学生混乱的场面成为多余的问题了,结果发现同学们学习、练习的兴趣盎然,减少了不少无效的劳动时间。
四、创新意识应贯穿体育教学始终
我们过去教学注重知识传授,采用灌输式教学,不允许学生有不同观点,禁锢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探索与创新。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要舍得花费时间开启学生勇于发现和探索的闸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允许标新立异。如跳远教学时,教师所授的是较容易掌握的蹲踞式跳远,在学生掌握了动作要领及要点的前提下,可以提示学生能不能用其他的姿势来跳,这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比如:除了蹲踞式以外还有什么姿势能跳进沙坑。此时很多学生有可能根据平时的所见所闻想到挺身式、走步式等等方法,当然教师要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如此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更多的学习了教师传授之外的体育技术、技能知识,又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练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高段跑步练习时,如果纯粹地让学生跑上四圈五圈的,肯定会提不起精神来,而我根据“三国演义”内容创编了“三国演义”的游戏:将同学分成人数相等的3个队,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每队指派“刘备”、“曹操”、“孙权”坐镇指挥。游戏开始,每队派出一员大将上阵(必须说出自己扮演的是谁),在圆圈内奔跑,规定“魏将”捉“吴将”;“吴将”捉“蜀将”;“蜀将”捉“魏将”。如果有一人被捉,则被捉之人作为俘虏被捉着带回,第一轮结束,看最后哪一队捉得人多。这种与其它学科整合的体育游戏,无疑给体育课注入了内在神韵,不仅提高了学生跑的能力,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更多地激发学生学习和训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中鼓励学生对体育运动有独立感受与见解,并让学生模仿,给学生开阔了想象的空间,体现了自主、开放、创新这一教学新理念。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体育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束缚,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探究能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充分利用体育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