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史瑞娣探究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史瑞娣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崔雨涵

    丰义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闵朝花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可馨

    高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浦苏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芮亚好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邵庆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阅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娟

    洑东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谢云

    洋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缓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颜大慧

    潘汉年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军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雷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云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钟佳敏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作者:史瑞娣  日期: 2025-03-31  点击:

9.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描述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

2.了解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

科学思维: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等方式获取有关自然资源的信息。

探究实践: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等方式记录整理有关自然资源的信息,表述探究结果。

态度责任:

1.对有关自然资源的问题具有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描述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了解热带雨林、海洋等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

【教学难点】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等方式记录整理有关自然资源的信息,表述探究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活动记录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谜语导入新课:揭示自然资源的概念

1.我们先来看个够超级简单的谜语:平的像镜,清的透明,热了变气,冷了变冰?

2.学生齐声:水

3.其实我们地球上还有我们很多像水一样的资源?你还知道哪些?

4.学生补充:太阳、风、矿物、土壤……

5. 这些资源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在自然界中这些可以被我们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如阳光、水、空气、土壤、动植物、矿物等,它们被称为自然资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

[设计意图:利用一个简单的谜语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生活中最常见的资源水引出其他自然资源并揭题。]

二、探究新知:自然资源的作用

(一)分析生产一条牛仔裤用的自然资源。

1.老师手里有一条常见的牛仔裤,咱们先来一起分析下生产这么一条牛仔裤要利用到哪些自然资源?

2. 1:牛仔裤要用到棉花加工的棉线制成的,棉花就是一种自然资源。(师补充:这属于生物资源,更精确的说棉花是植物资源。)

2:拉链、纽扣是金属做得,它们属于矿产资源。

……

3.除了这些容易发现的,还有些不容易发现的资源呢?老师给大家一些小小的提示:

1)棉花是白色,但大多数牛仔裤都是蓝色,这是因为牛仔裤在生产过程要?(染色),要用到?(染料)有谁知道染料的生产要用到什么自然资源?

天然染料来源:动、植物、矿物。

人工染料来源:石油、天然气。

2)牛仔裤从工厂生产出来能突然到我手上吗?需要汽车来?(运输)运输环节有需要什么必不可少的资源吗?(石油)

3)棉花的生产过程有消耗其他的自然资源吗?

水、土壤、阳光

4.大家瞧这么一条小小的牛仔裤居然要用到这么多的自然资源,可见自然资源与我们密不可分。

[设计意图:先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逐步分析一条牛仔裤的生产要用到哪些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容易发现的自然资源老师需要加以引导。]

()分析其他物品用到的自然资源:

1. 你们能参照着刚才分析牛仔裤的例子,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分析教室或书包里某件物品可能用的资源,并记录在活动记录单上。

2. 生观察探究物体并记录

3.交流反馈

4.师总结;大自然中这些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有着不同的用途,有的和物品制造有关,有的和能量有关,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它们。

[设计意图:再让学生利用上面相同的方法的去探究身边其他的物品又用到了哪些资源?引导学生们注意到我们身边的物品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而认识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三、整理归纳:自然资源的分类

1.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自然资源,你可以给它们分分类吗?你们准备怎么分?

2. 生交流反馈

3.如果要按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来这五大类来归类,你觉得该怎么分?

4.生上黑板演示。

5.这些自然资源中有哪些能为我们提供能量啊?

6. 太阳、风、石油、煤、海洋……

[设计意图:引导鼓励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给众多的自然资源进行分类整理。]

四、阅读与拓展:

1.看样子大家对很多自然资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师这有2个对大家来说可能有些不那么熟悉的自然环境分别是:热带雨林和海洋,请同学打开书本阅读第27~28页的阅读资料,了解热带雨林资源和海洋资源相关知识,并试着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概括这2种环境中所蕴含的丰富的自然资源。

2. 学生分析、记录并交流展示。

3.小结: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所蕴含的自然资源也会有所不同。

4.早在2001年联合国缔约国文件就明确指出“21世纪是海洋世纪。”分析一下刚才的上述资料,你觉得海洋资源为何会成为21世纪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点?

生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想法。

5.小结:陆地上的自然资源有很多已经被我们人类过度开采,而海洋是我们新的寄托,它也给21世纪的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各种不同的资源!可以说 21世纪的人已经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所以海洋成了21世纪人的希望!同时也在暗示我们要珍惜和保护海洋资源,才能拥有更好的明天!

[设计意图:利用自学、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出热带雨林、海洋所蕴含的多种多样的资源,进一步巩固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并引导学生思考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同时并升华意识到合理开发、有效保护保护海洋资源的重大意义。]

【板书设计】

9.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

植物   矿物    海洋   石油   太阳    土壤……

 

 

 

 

 

 

 

10.煤、石油和天然气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气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它们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

2.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科学思维:

能基于对相关科学事实的梳理和分析,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原因作出合理的推测。

探究实践:

1.对探究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成因感兴趣。

2.会做石油开采模拟实验,能解释其中的科学原理。

态度责任:

1.在科学探究中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调整自己的观点,在小组内愿意沟通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

2.在科学探究中,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教学难点】

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原因作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

学生材料:模拟石油开采实验装置:广口瓶、小石子、食用油、长颈漏斗、玻璃导管、橡皮塞。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ppt出示图片)提问:同学们,车子在马路上行使需要燃料,你知道它们都是借助什么燃料在工作吗?(汽油、柴油、电、天然气等)

[设计意图:利用熟悉的汽车来引发话题,引起学生对能源的兴趣,汽车工业的发展很好地展现了人类对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这也是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性问题。]

2.一般小汽车加汽油、重型工程车加柴油,汽油和柴油是常见的汽车燃料,你知道汽油和柴油又是从哪来的吗?(石油中提炼出来的)

3.最近几年出现了天然气汽车,它的车身里藏着一个天然气罐,需要的燃料是天然气。最近,电动汽车在马路上也越来越多见,它的能量又来自于什么呢?

(电动汽车需要电能。)

4.我们常规的发电方式就是火力发电,也就是用煤炭燃烧来发电。你看,仅仅是人类的一种交通工具,汽车的能量来源就涉及到了煤、石油和天然气三种能源,它们三者是目前人类社会的三大能源支柱,今天我们来学习《煤、石油和天然气》。

5.关于煤、石油和天然气,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想要问呢?

梳理问题,分类汇总,大体上应该是关于成因、开采及用途等几方面。

[设计意图:本课教学更多涉及的是知识性的学习,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想一想我希望了解些什么、哪些问题是我不懂的?开始之前的认真思考,可以让后续的学习更积极更主动,提高学习的效益。]

二、科学探究

(一)认识煤、石油和天然气

1.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什么样的呢?老师今天准备了一些煤块是石油标本,各小组同学先来观察一下,看看它们是怎样的?

2.学生小组活动进行观察。

3.那么天然气是怎样的?老师没办法带来实物,我们结合图片,来了解一下。

4.谁来说说你观察到的它们的特点?

(煤是固体,黑色,块状;石油是液态,黑色,看上去黏性很大;天然气气态,燃烧的时候呈现蓝色火焰)

[设计意图:煤炭和石油在学生的生活中不常见,有机会的话还是建议让学生亲自观察一下实物,在观察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观察中学生也能获得更多信息,比如也可能在煤块上看到植物的印迹、发现石油的粘稠特性等。]

(二)认识成因

1.那么,煤、石油和天然气是怎么形成的呢?谁对此有了解的,先来说一说。

2.下面交给各小组一个任务,学习“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示意图,说一说它们的形成过程。

3.小组学习,教师巡视。

4.哪个小组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发现呢?

5.交流,小结:

1)煤的形成:几亿年前,在湖边有大量的植物体堆积,并被沉积的泥沙覆盖起来,与空气隔绝,同时受到高温高压作用,经过亿万年,变成了煤。后来地壳运动,有的煤层露出地面。

2)石油天然气的形成:海洋中大量生物死亡后沉积到海底,逐渐被掩埋,慢慢形成了石油和天然气,油、气因为密度低所以向上移动,在地壳中形成储油层和天然气层。

6.讨论:这些能源矿产在形成上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7.交流:

相同:都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变成的,而且都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经过复杂的高温高压下的变化。

不同:煤炭更多是由古代额植物演化而来,石油和天然气是由古代的动物或植物变成,而且环境是在海洋下。

[设计意图:对一组相关度比较大的事物进行相同和相异的讨论,是一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能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培养比较和分析能力。]

8.那么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与太阳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9.交流并小结:煤、石油和天然气因为都是由古代的生物变化而来,而生物的成长离不开太阳,所以追根溯源,它们三者的形成都与太阳能有关,它们在燃烧时会转换为光能、热能或动能,而石油和天然气燃烧后,能释放出比煤更多的热量。

[设计意图:建立三者与太阳能的关系,这是在树立能量守恒的意识。]

(三)模拟石油开采

1.这些能源的成因其实很复杂,在亿万年的时间里生物遗体被掩埋,在地表深处发生了物理化学包括生物的一系列变化才得以形成,那么,现代人要开采石油,你知道是用什么方法吗?

2.观察开采石油的图片,说一说你所了解的石油开采。

3.师生交流。

4.石油到底是怎么开采上来的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

讨论实验方法和设计原理。

1)在广口瓶中倒入食用油,加入小石子,用双孔橡皮塞塞紧瓶口。(食用油代表什么?小石子代表什么?为什么要塞紧瓶口?)

2)将长颈漏斗和玻璃导管穿过橡皮塞,分别伸入瓶底和瓶中部,把与玻璃导管相连的橡皮管另一端放入空烧杯中。

3)向长颈漏斗中缓缓倒入红色水。猜一猜: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5.学生小组实验,教师巡视。

6.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油会从导管里排出来?

7.那么真实世界中,人们到底是如何开采石油的呢?通过一小段视频,我们来了解一下。

[设计意图:石油的开采主要是依靠地壳内部的压力,把油从地底下压出来,后期内部压力减少,影响出油量的时候,会采用往内部灌水的方法,增加压力,让油浮起来,这是一种常规的采油方法。]

8.那么煤和天然气又是如何开采的,你知道吗?猜一猜。继续观看视:《煤的开采》、《天然气的开采》

9.在煤和天然气的开采视频中,你捕捉到哪些有价值的信息呢?

[设计意图:本课认识研究的对象有三种,当学生研究了解了石油的开采原理后自然而然也会产生煤和天燃气如何开采的问题,这里的猜想,既是对前面成因学习之后的一个检验,也是对之后学习内容的一个启动,后面继续采用观看小视频进行学习的方法,获得准确的资讯,提高学习效益。]

三、拓展延伸

1.我们刚才从成因、开采等方面展开了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了解认识,人类想方设法得到这些能源,在最近几百年的时间里,对它们的开发利用达到了极致,那么它们在生产生活中到底发挥了哪些用途呢?小组讨论一下。

2.学生交流,老师补充概括:

煤:火力发电、生活用煤、蒸汽机车用煤、冶金用煤、建材用煤

石油:炼制汽油、沥青、润滑剂、化纤面料等

天然气:制造氮肥、天然气汽车、燃气灶等

3.全课总结。

(低碳出行、公交车出行、不开无人灯、空调温度设置,夏天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碳中和”、“碳达峰”,从我做起,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开始,爱护环境,保护地球,让点滴努力汇聚成巨大的进步。]

【板书设计】

10.煤、石油和天然气

                 被掩埋

古代生物遗体       高温高压

 

 

 

 

 

 

 

 

 

 

 

 

 

 

11.开发新能源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什么是新能源

2.知道太阳能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3.通过阅读资料,认识一些常见的新能源。

探究实践:

1.能对影响太阳能小车速度的因素提出自己的猜测

2.能制定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

3.能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知道光电板受光面积和受光角度能影响太阳能小车的速度。

态度责任:

1.在科学探究中,能意识到要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2.在科学探究中,能从不同的视角提出研究思路。

3.在科学探究中,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认识新能源,知道太阳能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太阳能小车速度的因素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

学生材料:太阳能小车,秒表,卷尺,新能源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太阳能路灯等图片)同学们,图片上的是什么?

2.学生交流:路灯

3.在我们校门口就有几个,它和普通的路灯有什么不同?

4.学生交流:它是利用太阳能来照明的。(板书:太阳能)教师追问:它是怎么做到的呢?(是靠哪个装置?)

5.学生回答:利用太阳能光电板

6.教师小结:太阳能光电板将收集到的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并存储起来,供路灯照明。

7.(PPT继续出示图片)这些呢?

8.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回答的完整性

太阳能灶是利用太阳能收集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太阳能汽车是利用太阳能光电板将太阳能(光能)转化成电能,推动汽车的电动机。

……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太阳能路灯作为本课的导入,既贴近学生生活,又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初步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原理。]

9.教师小结: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还真多啊,你还知道生活中利用太阳能的例子吗?

10.学生交流:太阳能热水器等:

11.为什么要利用太阳能呢?

12.学生交流:环保、省钱、安全

13.(PPT出示文字)我们地球的煤、石油、天然气这些常规能源面临着即将枯竭的问题,人们正在努力开发和利用像太阳能这样的能源(板书:能源)。我们把像太阳能这样在新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开发利用的能源称为新能源。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和交流,让学生明白了人们为了应对常规能源即将面临枯竭的问题正在努力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揭示本课课题。]

二、探究影响太阳能小车速度的因素

(一)做一辆太阳能小车

1.利用太阳能还能做什么呢?看老师这里有个小玩具,把太阳能光电板安装在小车上,就可以为他提供动力了,看(展示)

2.老师的太阳能小车怎么样,你们想来做一个吗?

3.小组拿出材料,进行组装

4.哪个小组做的小车跑的快?下面我们来比一比,你们准备怎么比?

5.学生交流:

同时从起点出发,看谁先到达终点。

10秒钟谁走的远

6.很好,大家都注意了比赛的公平性,你还需要什么工具?

7.学生交流:秒表,下面我们进行比赛

8.学生比赛,交流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老师制作的太阳能小车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制作完后比一比,为后面发现并探究影响太阳能小车速度的因素做铺垫。]

(二)探究

1.刚才第6小组跑的最快,对此你有什么疑问吗?

2.学生提问:为什么他们做的小车跑的最快呢?太阳能小车跑的慢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3.是啊,可能和什么有关呢,谁来猜一猜

4.学生进行猜测

可能和光电板的受光面积有关,是怎么样的关系?(面积越大,得到的太阳能越多,跑的越快)

可能和光电板的照射光的面积有关?是怎么样的关系?(照射面积越大、得到的太阳能越多、跑的越快)

可能和      有关

5.想不想来研究一下呢?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感兴趣的因素进行研究,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研究,我们要先完成实验设计的这些部分(PPT出示)。

6.学生进行设计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7.学生交流实验设计

我们小组的问题:小车的速度与光电板的受光面积有关,

我们的假设:受光面积越大,小车速度越快

改变的条件:光电板的面积大小

不变的条件:光电板的受光角度

实验方法:第一次用一个小的光电板,第二次用大的光电板

8.对于这样的设计,其他小组有补充吗?

9.你还需要哪些材料?还有其他不同的实验设计吗?

10.学生交流

11.实验设计我们已经完成了,下面我们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12.学生实验,收集数据

13.得出结论,交流发现

我们发现光电板的受光面积越大,跑的越快,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我认为可能是因为得到的太阳能多

我们发现光电板的受光角度90°的时候,跑的越快,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我们认为可能是因为得到的太阳能多

14.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光电板的面积和受光角度都会影响太阳能小车的速度。还有其它因素也会影响小车的速度吗?课后我们可以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科学课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并充分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让学生亲身经历提出问题、做出猜测、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得出结论、交流发现这样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不但知道了影响太阳能小车速度的因素,更是锻炼了自己各项能力的提升,提高了科学素养。]

三、认识其他新能源

1.同学们,除了太阳能这种新能源外,你还知道哪些常见的新能源呢?

2.学生交流,简单介绍

3.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资料,我们小组里看一看,说一说,完成活动记录,等会我请大家来介绍介绍。

4.学生小组内阅读资料,填写记录

5.学生交流:

新能源种类

来源

作用

是否丰富

风能

中国北部地区、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

可用于发电

蕴藏量巨大,资源丰富

 

地热能

来自地球深处的地热

可取暖和发电

储存量大,资源丰富

生物能

薪柴、玉米、藻类、稻壳、动物粪便、生活垃圾

可用于取暖和发电、生物燃料

资源十分丰富

 

 

 

 

 

 

 

 

 

 

 

6.看来大家对新能源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保护环境,我们要尽可能多的使用新能源,当然也可以开发更环保的新能源。期待大家的发现。

[设计意图:阅读资料也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问题式、任务式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有效性,学生了解了生活中常见的新能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树立了节约常规能源和使用新能源的意识,希望他们课后会继续关注新能源,并在有朝一日能开发新能源。]

【板书设计】

11开发新能源

太阳能

风能

地热能

核能

 

 

 

 

 

 

 

 

12.善用自然资源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 能简单区分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2. 认识到自然资源短缺日益严重。

3. 知道应该如何减缓自然资源短缺。

4. 认识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了解到自然资源短缺会威胁人类生存。

科学探究:

1.能够自主设计实验,体验双层玻璃的保温效果。

2.能够用科学的语言记录整理实验数据,表达探究结果。

科学态度:

1. 能够尊重实验证据,实事求是。

2. 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也能坦然接受他人的意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树立回收或再利用资源的意识,自觉行动,保护资源。

【教学重点】

知道如何减缓自然资源短缺。

【教学难点】

能够自主设计双层玻璃保温效果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

学生材料:铁架台、烧杯、温度计、带孔硬纸板、热水。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复习:经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了哪些自然资源?

2PPT出示各种自然资源的图片,请同学们帮老师分分类。

3.你是怎么分类的?为什么这么分?

4.师简单小结: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还能顺利过渡到给资源分类,从而引出对“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认识。]

二、认识到自然资源日益短缺

1.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煤、石油、天然气,既然它们是不可再生资源,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它们在地球上还剩余多少,还能再用多少年。

2.原来煤、石油、天然气这些不可再生资源这么短缺,难怪我们要去开发新能源。不可再生资源这么短缺,是不是可再生资源我们就能放心地无节制地使用呢?

3.请同学们阅读课本34页。认真阅读的同时思考这些问题:

①哪些可再生资源也面临短缺?

②为什么自然资源会面临短缺?

③自然资源短缺对人类生存有何影响?

4.交流。

5.教师小结:是啊,随着人口不断增长,不管是不可再生资源还是可再生资源,所有的自然资源都面临着短缺的困境,人类的日常生活都需要用到自然资源,一旦自然资源枯竭,人类的生存也将受到威胁。

[设计意图:通过几组数据,学生能更加意识到不可再生资源的短缺,在此基础上通过提问“可再生资源是否可以无节制地使用”形成矛盾冲突,在自主阅读资料后发现原来不管是可再生资源还是不可再生资源,所有自然资源都面临着短缺。]

三、如何减缓自然资源短缺

1.除了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去寻找开发新的能源,面对资源短缺,我们该怎么办呢?

2.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资料卡,每两个小朋友一份资料卡,请大家认真阅读,可以轻声在小组交流。待会我们请同学们当小老师到前面来介绍。

3.学生阅读。

4.分享:(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适时追问)

①减少消耗——尽可能少用(除了冰箱,你还在哪些电器上看到过这个标记?光盘行动你做到了吗?)

②重复利用——避免使用一次性用品(你使用过哪些一次性用品,怎么做才能少用?)

③回收利用(哪些能够回收再利用呢?现在你知道我们垃圾分类有什么好处?)

5.同学们发现没有,人类为了继续生存发展,是不可能不使用自然资源的,我们做的减少消耗、重复利用、回收利用这些其实都只能减缓自然资源短缺的速度。6.PPT出示“垂直农场”图片,这个农场和我们以前看到的农场不太一样,想一想,这样的农场和减缓自然资源短缺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阅读资料卡片,通过全班交流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减缓自然资源短缺的方法,还能培养学生大方交流、认真倾听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探究双层玻璃的保温效果

1.其实垂直农场就像我们的高楼一样,都是减少消耗土壤资源。很久以前平房是最常见的,后来发展到五楼、六楼的房子,现在我们的房子可以三十几楼。

2.也正是随着自然资源越来越短缺,科学家不仅想在高度上改变房子,现在还设想造一栋特别的房子,可以大大提高自然资源地有效使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3.出示“特别的房子”,小组讨论:这个房子如何有效利用自然资源。

4.交流。

5.这个双层玻璃窗有什么用?为什么要用双层?

6.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些材料,能否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一下呢?

7.教师完善学生的设计方案,并提醒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8.学生实验。

9.交流实验结果。

10.小结:双层玻璃保温效果更好,用这样的玻璃设计房子,我们住在里面会觉得更温暖,可以减少空调等物品的使用。希望这样的房子能早日普及到家家户户。

[设计意图:由垂直农场过渡到“未来的房子”,让学生明白不仅是从空间上提高自然资源地利用,还可以利用科学技术增加资源利用率。自主设计实验帮助学生找到证据证明双层玻璃的保温效果更好。]

五、全课总结

1.今天,关于自然资源,你有什么收获或者感想?

2.是啊,所以为了人类的长期发展,我们要善用自然资源(揭示课题)。

3.今天,在课上,我们学习了一些人类善用自然资源的方法,希望同学们下课后能接着探索,多看书,找到更多善用自然资源的方法或例子,我们下节课再来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可以了解学生本课的学习情况,最终揭示课题,刚好是对全课的一个总结。]

【板书设计】            

12.善用自然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

 

                              面临短缺

                                    减缓

 

                  减少消耗    重复利用    回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