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史瑞娣探究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史瑞娣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崔雨涵

    丰义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闵朝花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可馨

    高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浦苏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芮亚好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邵庆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阅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娟

    洑东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谢云

    洋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缓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颜大慧

    潘汉年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军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雷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云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钟佳敏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盐和糖去哪儿了

作者:颜大慧  日期: 2024-02-23  点击: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 《水》单元  6.盐和糖哪儿去了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水》

课题

6.盐和糖哪儿去了

课时

1

核心 概念

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学习内容及要求

2.2 物质的溶解和溶液

12年级①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 在水中,如沙和食用油等。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知道溶解现象

科学思维

知道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探究实践

1.举例说明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

2.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态度责任

养成乐于探究,学会小组合作的良好科学品质。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观察并描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教学 准备

教师:尝味棒1根,盐水1杯(可食用),红糖水1杯,搅拌棒1根,麻油少量,水1杯,搅拌棒1根,课件,板书。

学生:分组材料一:盐、红糖、沙子各1份,水3杯,搅拌棒3根,学习单1份;

分组材料二:面粉2份,水2杯,搅拌棒2根;

分组材料三:加了面粉的水1杯,盐水1杯,搅拌棒2根,过滤装置2个(一次性杯子上固定一块深色的棉布或滤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盐和糖哪儿去了。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导入

 

1.出示图片:海洋、小溪、雨水、水滴

知道大自然中的水是普遍存在的。

2.组织学生说说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

认识到水对生活的重要性。

3.明确本课研究的问题:水到底是什么样的?(揭题板书)

明确本课要研究的问题。

本环节意在调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谈谈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感知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探索

 

(一)用感官观察,认识水的基本特征。

1.出示四杯液体,让学生找出哪一杯是水。

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方法,然后分小组活动。用眼睛观察,排除牛奶。用鼻子闻气味,排除白醋。用舌头尝味道,排除盐水。

2.带领学生一起用气泡图来总结水的基本特征。

总结:水是无色的、透明的、没有气味的、没有味道的。

 

在辨认过程中尝试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用气泡图的方法进行归纳整理水的基本特征。

(二)将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透明瓶子中,观察水的形状的变化。

1.出示三种不同形状的瓶子,让学生说说瓶子有什么不同。提出问题:如果把同样多的水倒入这些瓶子,水的形状会有什么变化?

观察三个瓶子,找出它们的不同——形状不同。

2.教师演示:将染成红色的水依次倒入三个瓶子中。组织学生观察并画图。

观察水在不同瓶子中的形状,并用水彩笔画出来。

3.带领学生完善气泡图: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水没有固定的形状这个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点抽象,通过玩一玩、画一画的活动,形象感知水倒入不同形状的瓶子,就呈现瓶子的形状,说明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三、研讨小结

 

 

讨论后得出: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1.说说水在大自然中是怎样流动的。生汇报...观看水在自然界流动的视频。

2.请学生在水龙头下面握一握水。

通过“手握水”和“在手背上滴水”活动,细致感知水具有流动性,从高处往低处流,完善对水的基本特征的认识。

 

五、练一练

6. 盐和糖哪儿去了

一、选择题

1.水里放了面粉,搅拌后水变白了,面粉在水里(      )

A.溶解               B.溶解或不溶解            C.不溶解

2.面粉水过滤后,滤纸上会(      )

A.白色面粉              B.没有东西          C.黑色的东西

3.盐溶解在水里,过滤后,滤纸上会(      )

A.没有东西                B.有盐            C.白色物质

4.下列不能溶解于水的是(      )

A.

B.味精

c.

5.下列可以溶解于水的是(      )

A.食盐

B.豌豆

C.芝麻酱

 

二、判断题

1.溶解到水中的物质是消失不见了

2.面粉、沙子、泥土、味精都不能溶解到水中

3.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4.冰化成水的过程叫做溶解

5.在油里滴几滴水,水会溶解在油里

参考答案

 

 

1. C 2.A 3.A 4.C 5.A

1.X 2.X 3. 4. X 5. X

在线练习:http://edu.ainiu360.com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盐和糖哪儿去?

 

 

八、课堂反思

8bd1fb76cef6e22c76632ad6f9cc5b36

注:爱牛组织老师在课堂实践后的反思,大部分是使用了爱牛配套材料,部分观点仅代表反思老师人个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我认真挖掘教材资源,针对课程标准,紧紧把握住教学目标,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大胆转变学习方式,教学中针对五年级儿童的特点,将对儿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以及学生判断能力的培养和社会知识的获得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努力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学有所获的空间。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目的是为了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教学状况。

在这堂课中,我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