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 《水》单元 6.盐和糖哪儿去了 教学设计及反思 |
||||||||
单元 |
《水》 |
课题 |
6.盐和糖哪儿去了 |
课时 |
1 |
|||
核心 概念 |
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
|||||||
学习内容及要求 |
2.2 物质的溶解和溶液 1~2年级①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 在水中,如沙和食用油等。 |
|||||||
教学目标 |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
|||||||
科学观念 知道溶解现象 科学思维 知道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探究实践 1.举例说明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 2.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态度责任 养成乐于探究,学会小组合作的良好科学品质。 |
||||||||
教学 重点 |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
|||||||
观察并描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
||||||||
教学 难点 |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
|||||||
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
||||||||
教学 准备 |
教师:尝味棒1根,盐水1杯(可食用),红糖水1杯,搅拌棒1根,麻油少量,水1杯,搅拌棒1根,课件,板书。 |
|||||||
学生:分组材料一:盐、红糖、沙子各1份,水3杯,搅拌棒3根,学习单1份; 分组材料二:面粉2份,水2杯,搅拌棒2根; 分组材料三:加了面粉的水1杯,盐水1杯,搅拌棒2根,过滤装置2个(一次性杯子上固定一块深色的棉布或滤纸);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 |
设计思路 |
教学备注 |
|||||
上课仪式
|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盐和糖哪儿去了。 |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
|
|||||
一、导入
|
1.出示图片:海洋、小溪、雨水、水滴 知道大自然中的水是普遍存在的。 2.组织学生说说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 认识到水对生活的重要性。 3.明确本课研究的问题:水到底是什么样的?(揭题板书) 明确本课要研究的问题。 |
本环节意在调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谈谈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感知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
|
|||||
二、探索
|
(一)用感官观察,认识水的基本特征。 1.出示四杯液体,让学生找出哪一杯是水。 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方法,然后分小组活动。用眼睛观察,排除牛奶。用鼻子闻气味,排除白醋。用舌头尝味道,排除盐水。 2.带领学生一起用气泡图来总结水的基本特征。 总结:水是无色的、透明的、没有气味的、没有味道的。
在辨认过程中尝试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用气泡图的方法进行归纳整理水的基本特征。 (二)将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透明瓶子中,观察水的形状的变化。 1.出示三种不同形状的瓶子,让学生说说瓶子有什么不同。提出问题:如果把同样多的水倒入这些瓶子,水的形状会有什么变化? 观察三个瓶子,找出它们的不同——形状不同。 2.教师演示:将染成红色的水依次倒入三个瓶子中。组织学生观察并画图。 观察水在不同瓶子中的形状,并用水彩笔画出来。 3.带领学生完善气泡图: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
水没有固定的形状这个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点抽象,通过玩一玩、画一画的活动,形象感知水倒入不同形状的瓶子,就呈现瓶子的形状,说明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
|
|||||
三、研讨小结
|
讨论后得出: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
|
|
|||||
四、拓展 |
1.说说水在大自然中是怎样流动的。生汇报...观看水在自然界流动的视频。 2.请学生在水龙头下面握一握水。 |
通过“手握水”和“在手背上滴水”活动,细致感知水具有流动性,从高处往低处流,完善对水的基本特征的认识。 |
|
|||||
五、练一练 |
6. 盐和糖哪儿去了 一、选择题 1.水里放了面粉,搅拌后水变白了,面粉在水里( ) A.溶解 B.溶解或不溶解 C.不溶解 2.面粉水过滤后,滤纸上会( ) A.白色面粉 B.没有东西 C.黑色的东西 3.盐溶解在水里,过滤后,滤纸上会( ) A.没有东西 B.有盐 C.白色物质 4.下列不能溶解于水的是( ) A.糖 B.味精 c.油 5.下列可以溶解于水的是( ) A.食盐 B.豌豆 C.芝麻酱
二、判断题 1.溶解到水中的物质是消失不见了 2.面粉、沙子、泥土、味精都不能溶解到水中 3.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4.冰化成水的过程叫做溶解 5.在油里滴几滴水,水会溶解在油里 参考答案
1. C 2.A 3.A 4.C 5.A 1.X 2.X 3.√ 4. X 5. X |
|
||||||
六、整理 |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
|
|||||
七、板书设计 |
盐和糖哪儿去? |
|
|
|||||
八、课堂反思 |
|
注:爱牛组织老师在课堂实践后的反思,大部分是使用了爱牛配套材料,部分观点仅代表反思老师人个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
||||||
|
我认真挖掘教材资源,针对课程标准,紧紧把握住教学目标,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大胆转变学习方式,教学中针对五年级儿童的特点,将对儿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以及学生判断能力的培养和社会知识的获得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努力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学有所获的空间。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目的是为了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教学状况。 在这堂课中,我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