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教学目标:
1.理解生物栖息地的涵义,知道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
2.能够寻找校园生物栖息地,观察、记录身边的生物,讨论其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品质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对大自然和生物的爱护、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生物栖息地的含义。
难点:分析、整理大熊猫栖息地的信息。
教学准备:
不同温度带生活着不同生物的图片和视频、学生活动手册、大熊猫与它的栖息地阅读材料、放大镜、小铲子等考察工具。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生物栖息地
1. 出示地球上不同温度带生活着不同生物的图片或视频。
学生分析、讨论、总结。
2. 揭示概念:
一种生物之所以能够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场所被称为栖息地。栖息地可以大到一个区域,也可以小到一个水坑。
(二)寻找校园里的栖息地
1.分小组寻找校园内的一处栖息地。
(1)用几个词语描述这处栖息地的特点。
(2)记录在这处栖息地观察到的生物。
2.这些栖息地满足了生物的哪些需求?
总结:生物的生长受到食物、温度、降水、日照和土壤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多样化的栖息地孕育出多样化的生物。
[意图解析:学生通过栖息地的概念在自己寻找的栖息地中调查生物,目的是通过对栖息地生物种类的调查,感受生物的多样性,帮助学生初步构建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栖息地满足了生物的哪些需求?”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同时发现生物的生长受到食物、温度、降水、日照和土壤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多样化的栖息地孕育出多样化的生物。]
(三)大熊猫的栖息地
1.阅读课本第16页,大熊猫与它的栖息地。
(1)从四姑娘山、卧龙自然保护区、夹金山的相关描述中画出与大熊猫栖息地有关的信息。
(2)从气候、植被、水源、食物等方面分类整理资料中的相关信息。
(3)归纳概括三个地区的相同之处,分析这些地区成为大熊猫保护区的原因。
板书设计:
多样地栖息地
栖息地:满足生物生活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