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教学目标:
1.认识到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2.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认识动能和势能这两种能量的基本形式。
3.激发学生产生研究能量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什么是动能,什么是势能。
难点:区分动能和势能。
教学准备:
象棋、皮球、打气筒、软尺、皮筋、弹簧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物体依靠能量运动或工作
1.观察风筝、火车、热气球等现象。
交流:它们靠什么工作或运动?
风力,电力,热空气上升等这些,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神奇的能量,第1课,什么是能量?
讨论:如果没有风的能量,风筝会怎样?
如果没有电力,火车会怎样?……
书本文字学习:“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虽然你看不见它,却能感觉到它。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发光或发声等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3.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工作或运动,也需要用到能量吗?
[意图解析:“能量”一词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却不容易讲清楚。从观察一些现象的变化和运动,以及通过逆向思维“如果没有风的能量……”,让学生更加清地意识识到,虽然不能直接观察到能量,却能通过观察物体的变化来认识能量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
二、认识动能
1.撞棋游戏里的科学:
(1)出示规则:把A棋子弹向B棋子,看谁能使B棋子移动的距离更远?
思考:B棋子移动的远近,和什么有关?
(2)学生分组游戏,观察,交流和分析
——手指(运动)弹A棋子,A棋子运动起来,碰撞到B棋子,把能量传递给B棋子,B棋子运动。
(3)总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动能。
分析:在这个游戏中,哪些现象具有动能?(运动的手指,运动的A象棋,运动的B象棋)
逆向思考:当它们静止下来,还有动能吗?(没有)
所以,我们可以怎样记忆和理解“动能”?
——运动物体所具有的能量。
[意图解析:很简单的游戏中,在细节中却藏着科学知识。学生通过观察运动的手指、A象棋、B象棋的运动,分析能量在其中的传递,并据此来理解“动能”定义:运动的物体才具有的能量。在游戏中,要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将观察注意点集中到几种运动上来。]
1.这些事物具有的动能分别表现在哪里?
(1)观察书本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小组讨论,并把讨论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第1页:
泥石流的动能表现:
龙卷风的动能表现:
撞击保龄球的动能表现:
钱塘江大潮的动能表现:
(2)交流我们的讨论结果:大家好,我们小组认为……
(3)相互补充并在手册上及时完善
(4)总结:这些现象中,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意图解析: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信息,但也可以不限于教材内容。小组的合作学习是学生非常重要的一种交往,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发表意见和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公开讨论。]
三、认识势能
1.问题:静止的物体不具有动能,那么,它有没有别的能量呢?演示一个举起来的皮球。
(1)学生观察并讨论:
——如果松手,它就会掉下来,掉下来就有动能了。
——在松手之前,它就有一种要掉下来的趋势,但是没有掉,因为手拿住了它。
——地球对它有引力,所以会往下掉。
(2)研究:小球下落实验
用气筒给皮球充气,做小球反弹实验,用尺子测量反弹情况。
下落高度(厘米) |
|
|
|
|
|
反弹高度(厘米) |
|
|
|
|
|
我的发现 |
|
(3)小结:位于高处的物体具有能量,发生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这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只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这种能量叫作势能。
[意图解析:从中小衔接的角度来说,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物体从高处下落,有势能和动能的转化过程。这些科学现象六年级的小学生能够模糊地感受到,但小学阶段不必分析得这么深入,如果学生交流时能够提及,则可予以肯定。学生通过小球下落实验,会发现,从越高的地方下落,反弹得也越高,表明,小球在更高处储藏更多的势能。同理,把皮筋拉伸得越长,它的反弹得趋势也更明显,即弹性势能更多。]
1.探索:这些物体的势能分别表现在哪里?
(1)活动体验:拉伸橡皮筋,压缩弹簧,感受皮筋和弹簧在形变时,储藏的“势能”
(2)分析:一旦手松开,皮筋和弹簧所蕴藏的势能,会让它们怎么变化?
2.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的其他分析:
跳板运动员的势能表现:
皮筋的势能表现:
弹簧的势能表现:
3.总结:动能、势能都是机械能,它们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
[意图解析:亲自上手的实验体验,感受到弹簧拉伸时的紧绷感,按压弹簧,感受弹簧要反弹的那股弹力,能够让学生更生动地理解“储存”起来的势能。]
四、总结拓展
1.研究动能和势能,对于我们生活来说,有什么用处?
2.我们怎样来利用动能和势能呢?
例:水力发电
[意图解析:从理论到实践,从研究到应用,学生能感受到科学知识转化成技术之后的强大力量。]
板书设计:
能量———机械能————动能:运动物体
势能:位于高处
发生形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