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史瑞娣探究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史瑞娣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崔雨涵

    丰义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闵朝花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可馨

    高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浦苏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芮亚好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邵庆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阅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娟

    洑东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谢云

    洋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缓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颜大慧

    潘汉年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军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雷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云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钟佳敏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冰块的融化

作者:潘可馨  日期: 2023-04-23  点击:

冰块的融化

宜兴蒋南翔实验小学 潘可馨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结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水受热以后》和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热对流》相结合的自编课程。

首先引出问题,学生猜想淡水还是浓盐水中冰块融化得快,让学生学会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案,并在设计过程中灌输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方法,从而得出结论。接着,思考为什么会在淡水中比浓盐水中融化得快,再次追加观察性实验,让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知识从而来解释实验现象。

这节课先用一个验证性实验检验学生的猜测,借助实验过程,学生知道怎么完整制定科学的实验方案。好奇心又追加了观察性实验,把握实验中的细节,从而给出了解释。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再经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热对流》的学习之后,知道受热气体或者液体会产生循环,从而形成对流。但是五年级的学生虽知道受热会产生对流,但不知道降温同样也可以。另外,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水受热以后》这一课做冰融化的实验,也为这节课研究冰的融化打下基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知道不管是受热或者降温,只要产生温差都可以形成对流。

三、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 知道如何制定科学实验方案

2. 知道冰块在淡水中比盐水中融化的快

3. 知道受热或降温,都可以形成温差

4. 知道形成温差,可以产生对流现象

科学探究:

1. 通过制定科学实验方案,学会在实验中运用控制变量法

2. 能够通过之前所学知识,解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科学态度:

1. 在科学探究中,能意识到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2.  在好奇心驱使下,对冰块在淡水中融化的快产生兴趣,在探究过程中愿意倾听、分享表达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在生活中继续研究思考,还可以把冰块放在什么水中研究它融化的快慢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冰块在淡水中融化比盐水中快

难点:知道受热或降温,都可以形成温差,温差可以产生对流

五、实验材料

塑料烧杯、实验盘、食用盐、玻璃棒、滴管、计时器、保温箱、无色冰块、有色冰块、活动记录单

六、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同学们,这是一杯水,老师放入冰块,会怎样?为什么会融化?

         (水的温度高,冰的温度低,冰块受热融化成冷水)

     这是一杯浓盐水,放入冰块呢?一起说

2.两杯水放在一起呢?还有一些冰块,你们有什么想探究的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常见的冰块,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说出冰块在水中会融化。但是学生对于冰块在淡水还是盐水中融化得快并不清楚,学生猜想,从而引出这节课所探究的问题。

二、    验证性实验:哪个杯子中冰块融化得快?(板书)

1.哪个冰块融化得快呢?你们是怎么想的?

评价:大家说得听起来都很有道理,都是来自生活中的经验!科学探究往往就是从一个个的猜测开始,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小小科学家们要用实验来证明。

2.今天咱们就从这个简单的冰块融化实验开始学习(板书)

科学课上,我们知道做实验之前要制定实验的方案!

是老师给方案呢?还是我们一起来思考自己设计呢?

评价:有挑战有提升!

3.好,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制定这份对比实验的方案。

一般实验方案有这样几个部分组成:实验名称、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和实验记录,这个实验的名称是?

既然是对比实验,我们就要考虑到实验材料和方法的公平性,想一想:实验材料怎样选择?实验过程又怎样控制?

小组讨论,填写学习单,汇报交流。

4.小结:我们需要水量、水温一样的淡水和盐水,形状大小一样的两块冰,同时放入,实验中还不能再触碰。

追问: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实验的公平性,唯一改变的是?这就是我们科学实验中常常说的控制变量法。

5.既然是科学实验就要有实验记录,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记录什么呢?

(冰块的大小)

怎么记录?(画出冰块的大小)科学家们常常快速画出看到的现象

什么时间记?(老师规定每30秒记录一次)

6.讨论着,我们的实验要求就出来了。讨论了这么多,你们觉得有必要吗?对你们有什么帮助或者启发吗?

总结:只有不断思考完善得出的方案,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收获!

7.接下来,老师来负责分发冰块,分发冰块的过程大家要按捺住自己的心情啊,拿到冰块后不动手,为了统一计时一起开始好吗?、

准备好了吗?开始实验

8.材料推一推,把你们的结论写在活动记录单上。

说说你们的结论。

对于这个结论,(板书:淡水中融化快!)有没有什么想说想问的?

(板书:为什么?)深入思考:对,为什么快呢?

9.过渡:原来以为一个简单的对比实验就能轻松地验证我们的猜想,谁知结论却是完全相反。

生活中有很多看起来没有必要研究的问题,往往被我们忽视了,它却正是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思考研究的问题。科学就是要多问一个为什么,下面我们就来思考为什么会这样的呢?

【设计意图】由问题引出猜测,由猜测让学生思考设计实验方案。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选择实验材料,思考操作过程中的注意点,真正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学习。

三、观察性实验:为什么冰块在淡水中融化得快?

1.过渡:我们来理一理。冰块放到水里会融化慢慢变成水,淡水中变成水的速度快,盐水中冰成水的速度比较慢。想知道什么,我们得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刚才我们实验重点观察的是?冰变成的水看到了吗?怎么办?

追问:为什么换成有颜色的冰?

2、老师也准备了有颜色的冰块,我们再实验一次。这次的方案能独立完成吗?

评价:显然,我们之前的讨论方案是有价值的。

提问:这次观察记录的内容有改变吗?

评价:有颜色的冰块就是提醒我们聚焦观察融化后的水!

3.还有其他提醒吗?

能不能用刚才的两杯水?为什么?

各组将实验盘收下去,取出2号实验室。

老师分发有色冰块。学生实验,做记录。

4.过渡:实验器材推一推,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很多小组都观察到了,哪一组愿意把你观察到的现象画一画。不但画出来,还开始解释了。

小组有没有补充,其他小组补充,学习就是要相互取长补短。

5.这是观察到现象,能不能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淡水中能往下,盐水中却不行呢?

小组讨论,尝试解释

教师分组指导(统整的思维完成知识网,热空气上升,液体对流、盐水有这样的对流吗?盐水和水不是同一种物质,盐水和水的密度不一样)

5.   汇报

【设计意图】为什么在淡水中融化的快呢?好奇心又使我们追加了观察性实验,真正像科学家一样会观察会思考。让学生在先前所学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思考解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四、拓展延伸

1.有同学想到了我们学过了热对流的知识。之前我们知道,加热会使气体或者液体产生循环,形成热对流,今天我们加热了吗?今天只是放入冰块,是在降温,也形成了热对流,看来对加热或降温都能造成一定的温差,一旦有了温差,对流就形成了。

用到了旧知,融合了新知,这就是学习!

2.今天我们以两个简单的实验完成了一次不简单的科学学习,用一个验证性的实验(板书)检验了我们的猜测,借助实验的全过程,我们知道了怎么完整科学的制定实验方案。接着当猜测和结论不一致时,好奇心又促使我们追加了观察性实验(板书),在实验中把握细节,给出了解释。

3、开放性问题:快要下课了,老师想留一个问题给大家,学习了今天冰块放在盐水里还是淡水里融化的实验,你觉得还可以把冰放在哪里?去思考它融化的快慢,为什么会这样的呢?

【设计意图】学习贵在融会贯通,用先前所学的知识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再不断加深难度,让学生知道不仅是加热可以产生对流,加热或者降温这种可以产生温差的方式都可以产生对流。

七、板书设计

冰块的融化

 

哪个杯子中的冰块融化的快?                      控制变量法

淡水中融化的快!                                验证性实验

                                                观察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