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学课“小幼衔接”之上好科学课
(第一课时)
一、课堂内容简介
科学课从西方的角度来说,就是建立在欧几里得的逻辑推理和现代的伽利略、培根建立起来的实证系统上面,逻辑加上实证系统才是现代科学的两大基石。根据这样的观点的话,其实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的,那就是培养学生的理性、培养学生的实证,通过动手让学生意识到自然知识是怎样形成的。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虽然在幼儿园已经上过科学课,学过一些关于科学的内容。他们自己在家里也曾经经历过一些科学的活动,包括去参观过科学博物馆,去过动物园、植物园,对科学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参加过一些科学实验、制作活动,孩子们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热情。他们并不知道科学课堂是什么样子的?并没有意识到科学课堂应该怎么上?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的什么样的行为算是做科学。
三、学习目标
1、师生间彼比熟悉,体验科学第一课,了解科学课课堂常规;
2、通过竹蜻蜓的趣味活动,体验科学活动——观察。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悉老师,了解科学课课堂常规(口令)。
难点:了解科学就是要做实验的,科学要会观察的,科学要有所发现和发明。
五、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竹蜻蜓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生活处处是科学
1、“你们来干什么的呀?”
“我是谁呀?”
“你们是谁呀?”
“小朋友上课怎么坐呢?小学生上课怎么坐呢?”“坐给我看看。”
2、“这几天你们上过什么课呢?”
“语文课学的什么呀?”
“还上过什么课呢?”
“数学课学到什么呢?”
“那语文课老师教你们怎么做?”
“数学课老师教你们怎么做?”
“上课怎么坐?”
“那么你们还想上什么课呢?
“爸爸妈妈有没有告诉你们到了新学校里面你们还会上什么课啊?”
“体育(美术/音乐)课是干什么呢?”
“你们知不知道今天来给你们上课的老师是上什么课的呢?”(板书“科学”)
“有没有听说过科学这个词?”
“以前有没上过科学课呢?”
“在幼儿园、在家里做过那些和科学有关的事情呢?”
(二备:在幼儿园种过大蒜,在幼儿园搭过积木,幼儿园还做过实验,这些都是科学课的内容。在家里也做过一些捣来捣去的小实验,把可乐和橙汁倒在一块去,把牛奶和橙汁倒在一块去,把豆浆和橙汁倒在一块去。当然,小朋友他们没有任何的目的,也没有任何的计划,也没有任何的预测,就是纯粹地倒来倒去,其实这些就是他们在研究科学。在刚才学生这段聊天当中,要提炼三个词出来:科学就是要做实验的,科学要会观察的,科学要有所发现和发明。)
【设计意图】缓慢进入课堂,让课堂定下来。统一、积累课堂常规。
(二)玩中学,观察竹蜻蜓
1、过渡:刚刚,你们说的都是对的。做实验,做观察,搞发明,那你们就是在做科学。
2、接下来我们请小朋友们来看看我们会观察吗?
(相机用口令开启或关闭学生的活动,如:师:我说开始,生:我再拿;说停—就停;我说归位—就归位等)其他口令:123,坐坐好;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仔细听;小嘴巴,不说话)
实验活动:
观察(准备一个竹蜻蜓,把竹蜻蜓分开,让学生去观察竹蜻蜓的叶面上有什么呢?)
交流(明确要求:①面向大多数同学,控制语速,注意音量,让全班同学听得到。②科学课上不可以重复别人的答案,要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
倾听(其他同学要看着发言的同学,倾听完一个内容,用手势表示自己的想法,或支持,或反对,或补充。)
(二备:引导他们去看左右一样大,叶片上面有花纹,叶片中间有个小孔,关注细节。认真看、长时间看、想办法看、在不同角度去看,学生就能看到更多的东西。教师提问:左右两边为什么要一样大呀?这个上面有个箭头,这个箭头表示什么意思啊?一般竹蜻蜓上有个表示旋转方向的箭头。叶片中间有个孔,这个孔有什么作用?接下来,猜猜看箭头表示什么作用的?孔是有什么作用的?最后再想办法在孔上装上一个旋转的盖子。这时候就可以玩竹蜻蜓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观察,引导他们观察发现更多的东西。在更多东西的时候,我们还要学会提问:左右两边为什么要一样大呀?这个上面有个箭头,这个箭头表示什么意思啊?一般竹蜻蜓上有个表示旋转方向的箭头。叶片中间有个孔,这个孔有什么作用?接下来,猜猜看箭头表示什么作用的?孔是有什么作用的?于是再想办法在孔上装上一个旋转的盖子。这时候小孩子就可以玩竹蜻蜓了。)
三、小结回顾
1、今天这堂课学了什么?(引导的过程中出示儿歌:两片翘翅膀,一根细细竿,轻轻向前撮,蜻蜓飞上天。)
(二备:有几个翅膀?我们给两个翘翅膀装上了什么呢?装上了细细的竿我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向前撮出现了什么结果呢?)
2、总结:小朋友们,这就是我们有趣,充满创造力的科学课,一个需要动手动脑的学科,也是需要我们认真观察的学科,只有认真观察,看清楚实验步骤,才能完成每一项实验。你们能做到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通过组装一个竹蜻蜓,就做成了一个东西。对学生来说其实经历了科学的一个简单的历程——观察、猜想、实验、尝试、制作并且获得成功。